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权威发布半月舆情报告,报告对2018年6月份上半月民航热点话题进行了排行,筛选出十大热点新闻。分别为:
1、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机长获奖500万
2、6月5日起 多家航企复征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
3、“航旅纵横”选座功能泄露用户隐私被批 运营方致歉
4、川航3U8751航班起飞一小时后返航 因航空公司原因
5、民航局公布首批《民航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严重失信人名单》
6、美国一小型飞机坠毁 三名中国公民遇难
7、海航空乘换上第五代“海天祥云”制服
8、海航引进200架C919 打造国产飞机服务保障体系
9、“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6月1日上线
10、西藏隆子、定日、普兰3座机场计划明年开工 2021竣工

其中,多家航企复征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航旅纵横”选座功能泄露用户隐私被批和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英雄机组称号等话题,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事件一:国内燃油附加费暂别三年重新开征
自2018年6月5日起,多家航空公司将分别调整国内航燃油附加费,其中,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1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的附加费目前与前述航段同为10元。上一轮燃油附加费的收取止于2015年2月,暂别三年后,国内航班的燃油附加费重新开征。这是时隔三年后部分航空公司再度收取燃油附加费。
作为中国民航局主管的官方媒体,中国民航网在第一时间刊发报道《部分航企恢复征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文中详细解读了航空公司调整燃油附加费的依据,并且列出按规操作的计算燃油附加费的具体计算公式。
尽管航空公司收取燃油附加费合规且有依有据,还是依然遭到了质疑。航空公司是否应该征收燃油附加费成为媒体热议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部分航空公司收10元燃油附加费 被指“简单粗暴”》、法制日报发出评论《集体征收燃油附加费值得商榷》、新京报专栏文章《重征燃油附加费:为什么总是让消费者买单》、财经杂志文章《航空燃油附加费卷土重来,这笔费用真该收吗?》。

中国国航董秘周峰在2017年业绩报告会上曾表示,现在燃油附加费是基于突发性油价高企后对成本的一种补偿性对冲,但是作为市场经济来讲,燃油附加费应该包含在机票价格中。因此,今后燃油附加费一定会逐步淡化。而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中国民航局和发改委正在研究对燃油附加费征收机制进行改革。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燃油附加费重新复征引发了舆论波澜,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舆情系统监控到对燃油费复征讨论的微博数据有7231条。
相较于我国机票价格整体水平,目前征收的燃油附加费所占旅客出行的综合成本较小,因此网友对10元的燃油附加费不算敏感,预测对航空市场影响不大。
而对于超侧位、航空物语等民航自媒体,有关“燃油附加费其实是燃油桶附加费”的观点,已有专家指出:大可看做是戏言。原油价格不同于成品油价格,其间的运输、冶炼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增长,甚至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化等等因素要加入其中。因此,用国际原油价格对航空燃油成本一言概之,也是不甚科学严谨。
事件二:“航旅纵横”选座功能泄露用户隐私被批 运营方致歉
6月11日,有网友发文《航旅纵横,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给陌生人》。该网友在文中称,航旅纵横APP的社交功能有泄露隐私之嫌。航旅纵横近期上线的“虚拟客舱”,支持用户在航旅纵横选座时,查看其它同乘乘客个人主页,包括“个人标签”和飞行“热力图”信息。此文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航旅纵横出乎自己意料地上了头条。
12日,航旅纵横在官方微博上针对“虚拟客舱功能”进行了公开回复并致歉,并做出了实质性功能更改,将虚拟个人主页设为默认关闭状态。

航旅纵横回复称此功能展示的不是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均为头像、昵称、标签等可编辑的信息,标签由用户自行添加,热力图进行了虚化处理。整个个人主页用户可根据意愿选择开启或者关闭。
但这种回复网友并不买账,并且指出航旅纵横几大错误,1、在没有通知用户的情况下,直接公开了用户的信息,随时都能被陌生人查看,泄露隐私;2、聊天功能没有门槛,可以直接接到陌生人的消息,这就相当于骚扰;3、标签不仅泄露了个人信息,还有暗示作用。
自由媒体人魏武挥的一篇《航旅纵横这次大概要做一个露水炮中介?》直指航旅纵横的产品经理乃至管理高层团队毫无隐私的观念,缺乏对隐私的认知。
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官方大V还是普通网友,都属于“一边倒”状态,一致认为航旅纵横的做法不妥。
回想今年年初,百度李彦宏对于“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态度”的公开言论就曾引来一波群嘲。在经历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滴滴顺风车空姐被害之后,隐私问题已经牵动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那根紧张神经。泄露用户隐私会直接威胁用户安全,已成为大众共识。这些都说明,中国互联网安全隐私问题不再仅仅是嘴上说,而是大众会去切实关心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安全隐私问题只会被更加重视,航旅纵横再次为大家敲响了警钟。保护个人信息,既是现代企业的责任伦理,也是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轻忽。毕竟,对用户隐私的审慎和原发性尊重,是每个企业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事件三: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机长获奖500万
6月8日,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局成功处置川航3U8633航班险情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此外,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局还给予机长刘传健500万元、梁鹏200万元奖励,给予副驾驶员徐瑞辰100万元和其他6名机组人员100万元的奖励。
央视新闻关于此事件的微博获18万点赞,其他媒体的此条微博的点赞数也是居高不下。网友纷纷转发并评论道:实至名归!打call打call!网友Francis-Zou表示,救了几百个家庭才500万,5千万都不为过。毕竟有的人4天6000万。人民微评对此评论:这样的重奖,让人心悦诚服!刘传健等人获重奖,实至名归。“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避免了一次重大航空事故的发生,怎么奖励都不为过。遇到险情,不是谁都能临危不乱,更不是谁都能化险为夷。奖励刘传健,就是奖励一种专业精神,奖励一种职业素养,奖励一种敬业态度。人民日报对此评论:川航备降机组获“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重奖900万元。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救命于千钧一发之际,再怎么重奖都不为过。目睹生死迫降,人们记住了沉着的中国版“萨利机长”刘传健,更懂得无论哪个行业,专业过硬、本领高强,都是稳定器!
尽管英雄机长刘传健的妻子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民航最好不要出英雄,因为这意味着有特情发生。一旦有特情发生,英雄的出现却拯救了无数家庭。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民航舆情分析中心 李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