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机场安检总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培训,增强安检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巧。此次培训有典型案例分析,有模拟情景再现。每一位安检员都参与其中,透过旅客视角观察安检服务,改进安检服务,以期让旅客安全过检、高效过检、愉快过检。
民航空防安全的基础在地面,关键在安检。安检是保障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安全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空防安全技术性检查,也是展示机场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然而有时,面对强制性的安检流程,旅客容易有一些不耐烦。安检员一方面要严格执法、确保空防安全;一方面又要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中间的压力不言而喻。在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九项重点任务中,明确了“改进安检手段,完善安检设施,提高安检效率,让旅客乘机更顺畅”的任务推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安检环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改进安检手段方面,安检员要学会以柔克刚,用旅客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那么,在不影响其他旅客正常过检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将安全风险查控在地面呢?这就需要安检员增强“察言观色”的能力,提高安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西南宁机场前不久开展了一次针对旅客异常行为识别和处理的培训。这次培训为安检员提供了民航旅客异常行为识别知识、行为特点及分析、总结的思路和方法。机场安检工作可以从此处入手,尝试结合行为心理学、微表情视频等,为安检员提供更多观察旅客、与旅客沟通的技巧,以及观察后的处置技巧。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安检员不动声色地辨别旅客行为,避免与旅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以旅客视角来看,机场安检应努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随着乘机出行的旅客数量不断增加,旅客的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每位旅客期待的安检服务是不一样的。每年多次乘机出行的旅客,对安检规定较为熟悉,一般能够主动配合、顺利过检。晚到旅客时间紧张,急客通道就得真正“急”起来,快起来。而许多初次乘机的旅客不熟悉安检规定,就需要安检员多花费一些耐心和精力。当这些旅客过检出现问题时,安检员应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建议,比如寄存或快递无法带上飞机的昂贵物品等。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安检规定的同时,也使其对民航服务留下一个好印象。
此外,安检环节还应该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用新技术提高安检效率。“人脸识别技术”在深圳宝安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已经成功上线应用,极大提高了安检效率。“自助登机服务”“无纸化验证”等新技术也已经在多地机场推行。银川河东机场T3航站楼建设还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抓手,平台数据分析为核心,推出了VIP识别等多种机场服务功能。在新技术、新流程的推广上,各地机场应该步子迈得大一些,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再创新。
在此,也呼吁各位旅客随时关注安检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别让任何一个乘机环节影响了行程。(《中国民航报》评论员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