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婧 报道:2017年12月27日,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着眼提质增效,全力提升航班正常水平”被列为2018年民航发展目标的九项任务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成立不到两年的长安航空2017年航班正常率排名全民航第一。近日,笔者走进长安航空,采访了王升和孙霞所在的长安航空运行控制部,他们是保障航班正点、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据是对旅客的承诺
1996年,通讯兵孙霞退伍,走进航空公司,岗位从售票、到值机,现在是长安航空运行控制部的一名资深配载教员。
提到坐飞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飞行、客舱服务这样旅客所能直接接触到的工作,而配载平衡工作也是航班正点、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载员要在飞机起飞前根据机型、性能、旅客预售人数、货邮待运量等信息来分别安排客舱旅客座位的分布、货舱装载的分布,并综合各类航班保障信息后计算出航班的各项参数,确保飞机的平衡重心、载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内,为飞行机组操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样的工作看似单一,其实对配载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但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细致,还需要配载员根据经验积累、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
工作这么多年,最让孙霞感到自豪的就是由她牵头建立的技术台账沿用至今,“当初我开始做这个台账,想的就是怎么能让大家工作效率更高,怎么能让大家在遇到问题时有据可依”。
在孙霞看来,单一的数据只能叫做记录,而系统化、全面的台账建立,不但收录了每一名相关业务人员经办的数据,还是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台账里每一项数据的录入,为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快速处置,以安全、高效确保航班的正常运行。
孙霞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业精’、‘责任’,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这些数据不仅是我作为配载员的终极安全使命,也是我对旅客的承诺。”
履行“工匠精神”就是保障每个航班的安全
王升,长安航空运行控制部签派控制中心经理,1998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海南航空,2017年调入长安航空。
运行控制部作为航空公司的“大脑”和“指挥中枢”,在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出现极端天气、大面积延误的时候,运行控制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都会提前到岗、连轴转,除了需要负担起比平时多几倍的航班量之外,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签派放行因素多,不但包括航空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旅客安置、信息沟通、人员备份等等,还要完成对接包括空管、机场、机组、维修、局方等多个外部单位。
刚入职的时候,王升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运行简报、统计数据。这种旁人看似枯燥的工作,王升一直做了有近三年的时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每当完成一项工作后带来的成就感,就是他不断地在完善简单数据的录入过程,让数据变的“活”起来,最终达到自动化录入。
在这样工作的基础上,王升参与到了当时运行控制气象席位的筹建,并且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实现了气象的自动告警。这就结束了气象信息只能靠终端系统,导致数据更新慢、准确性稍差的情况,全新的气象服务器建立起来之后,气象数据不但更新快、系统稳定,还能做到信息共享,在航班运行控制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预报也更加准确和及时。
当说到最难忘的一次航班保障,王升提到了2011年参与埃及撤侨的经历。“撤侨的准备工作和新开通一条国际航线类似,但是,撤侨不比开航,我们需要的是快些、再快些,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准确、安全的选择和判断”,王升说。那次撤侨,王升和他的同事们只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运行控制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航线上来讲,需要飞过欧亚大陆,然后到达非洲,首先我们就需要提交飞越申请,接着,在两个备选机场中,我们凭着资料进行论证、靠着分析各种数据、多种因素,最终选定了机场、确定了航线”。
被问及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时,王升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踏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遇事多思考、多积累,对于我个人来说,履行‘工匠精神’就是保障每个航班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正是在和孙霞、王升一样的每一个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长安航空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与践行过程中,长安航空自2016年5月首航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运营8架飞机、内累计开通33条航线,成为西安国际综合立体空港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力量,用长安航空速度和品质助力陕西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