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朱博成同学在寝室浏览招聘信息时,收到了海航旅业入职通知邮件。“这是我的第三份入职通知书,心里踏实多了。”朱博成信心满满,继续规划着毕业季的生活。秋季学期,大学迎来了新一年的校园招聘,像朱博成一样,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正迎接“下一站”的精彩人生。
校园招聘成为多方合力作答的“必考题”,不少企业为吸引人才使出各式“武功”:宣讲会、座谈会、开放日等。学校也在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校企对接等活动,帮助学生对接资源。
在校招活动中,海航旅业将招聘环节融入校园人才培养体系中,打通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渠道,通过“定制化”的培训助力学生实现梦想。记者通过梳理企业校招“新攻略”,试图解码海航旅业的“寻才之路”。
“解码”招聘新思路:人才与企业如何深度对接?
“微信一站式投递简历”、“虚拟现实眼镜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机器人做宣讲会接待员”……海航旅业秋季校园招聘与学生一见面便让人耳目一新。近些年来,线上推广、移动端传播成为企业校招推广的主要方式,前程无忧校园招聘总监班凤召介绍,“为了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入职,体验式宣讲会、小型见面会等雇主品牌推广活动开始成为校园招聘的新手段。”
据介绍,海航旅业在北京、西安等地共举办十四场宣讲会,招聘1200名大学生。海航旅业创新招聘方式将“校企”对接模式进一步规范化,人才与岗位的匹配路径被打通。以海航旅业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为例,双方以人才输送、培养与发展为切入口,建立包括奖学金合作、校园企业日、挂牌人才实践基地等深层次合作,让学生群体在入学阶段便可得到最直接的指导。
海航在人大挂牌人才实践基地、成立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选拔人大优秀在校生赴海航开展交流实习,期间海航会安排业务导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周荣表示,招聘会只是校招中的一部分,校企之间应有深度而持续的合作。学生以后不一定加入海航,但这些职场素养可以受用一生。
职场能力往往与学术能力有不同侧重点,围绕“承担使命”、“探究知识”、“增强能力”、“奉献社会”四个维度,海航旅业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领袖计划”,通过对优秀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素养塑造与训练,提高职业规划和适应能力。
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海航旅业人力资源部相关领导担任“领袖计划”导师,共带领10名学员,分四阶段开展职场观摩、咨询指导、职业培训、读书分享、短期实习等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梁莎莎说:“海航导师专门从海口飞到北京,带领我们进行就业体验和指导,我受益颇多,知道了自己实操方面的差距。”
除了在人才交流上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海航旅业还通过“海航送爱回家”公益项目,为奖学金高校的优秀贫困大学生提供爱心机票,让他们乘坐海航航班回家过年,将人才培养与践行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码”培养新体系:人才如何在企业施展真本事?
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生进入民企就业比例达60%,比2012年提高7%。民企成为青年人从“校园身份”转变到“职场身份”的重要枢纽载体。
海航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快速适应职场的办法。打开海航“三人行学堂”手机软件,今年刚刚入职的李钦坤查阅新员工入职培训手册,开始学习企业文化课程和诚信合规课程。李钦坤说:“入职3个月必须学习完相关课程,还要参加考试。”
“三人行学堂”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移动学习平台,有效的整合学习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实现碎片化学习模式。通过线上课堂、原创栏目、培训直播等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组织活力。定期线上考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帮助应届生适应职场要求,保持学习习惯,从“校园大学”步入“企业大学”。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海航旅业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尚斌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海航旅业打造全周期、定制化的培养体系,希望为每名新员工提供提高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以国际管培生培养方案为例,该方案为期24个月,培养计划分为融入期、成长期、加速期、腾飞期四个阶段。通过在线学习、面授课程、轮岗交流等培养方式建立“学习促进环”,形成学习闭环。
“这是我的第一个offer!毕业前在海外就拿到了offer还是很开心的。”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的姜山参加了海航旅业的“国际人才计划”,近一年来,他已经在两个部门轮岗,“接触不同的岗位能对本职工作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像姜山一样,一批批年轻人在海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海航以人才年轻化、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为方向,重视人才培养,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在海航,90后担任管理干部、85后担任公司领导非常普遍,这和公司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培训体系和对管理培训投入密不可分。仅2017年,海航旅业投入管理类培训费2500万元,全年累计培训2000次。海航还在纽约、墨尔本等地设立员工培训中心,并与美国波音公司、英国罗罗公司联合打造领导力培训项目,联合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院校举办管理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干部管理能力、思维意识自内而外的全方位塑造。
“每一位员工的价值都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尚斌认为,“需要为员工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提供便利的社交资源渠道,帮助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解码”招聘新目的:让实现人生价值回归就业本质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人才强国”战略方针政策,在吸纳国内就业人口的同时,海航旅业也进一步将“世界人才”为我所用。海航每年也会在世界各地召开宣讲会。这些人才在海航旅业的舞台下,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旅业旗下各属地航空企业积极开展属地化人才招聘工作。现在,一批批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语言能力和专业化水准的人才队伍正在助力实践“一带一路”倡议。
来自广西的黄秉柱同学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2016年通过海航旅业“属地化”招聘回到家乡工作。据介绍,海航旅业旗下北部湾航空年度接纳50人次见习生,广西籍占比90%以上。海航旅业利用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帮扶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返乡,提升本地人才就业能力。
“毕业后也收到了几家新加坡企业的录取通知书,但还是想回到广西为家乡民航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北部湾航空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实现了梦想。”黄秉柱在谈到入职北部湾航空时说到。
尚斌说:“我们希望每一位加入公司的应届毕业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而公司也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让新员工在海航旅业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为了解决新员工在初入职场时遇到的心理问题,海航旅业在2016年组织开展“心理管理助力职场新启程”培训活动,600余名新员工通过全国各地20多个视频会场参加了培训。同时,海航旅业在招聘员工时加入心理测评模块,从员工踏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建立对其心灵成长的关注。海航还成立了互助基金,为身患恶性疾病、遭遇意外事故、家庭困难的员工提供帮扶,互助基金面向所有海航员工,只要符合受助条件,实习生也可以获取基金帮助。据了解,海航旅业各级工会成立了足球、篮球、骑行、乐队等52个员工文体协会,各文体协会每年都会重点针对新员工进行会员招募。2017年全年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800场,投入经费约1400万元,超过5万余人次员工参与其中。
海航旅业一系列招聘政策为其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前程无忧的班凤召对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也提出了建议:“目前的就业趋势已经从关注人口福利转向人才福利。对于优秀学生,需要学会评估好自己与企业的匹配度;对于普通同学,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强实践,提升自己的硬指标。”(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