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绿色航空的引领者
——海南航空持续推进绿色航空发展侧记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 报道: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需求量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快速增加,航空产业面临的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论断,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中国航空业在贡献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

11月21日,海南航空北京-芝加哥HU497航班客机正在加注生物航煤
"如何有效利用、节约燃油,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航空公司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海南航空副总裁张志刚在近日于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海航社会责任论坛分论坛"拥抱新时代 共创新绿航"上掷地有声地说。成立24年来,海南航空在确保安全飞行的同时,始终秉承"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企业理念,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运行中,并引领航空产业链构建绿色航空生态圈。
节能减排,促进航班绿色运营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通过和《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而中国的加入展现了大国担当。虽然航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但增长迅速。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航空业的共识。

11月23日,在海航第三届社会责任论坛上举办了GAIN新成员加入仪式
中国民航一直在积极控制和减少航空能耗与排放。2011年~2015 年,中国民航在全行业推动实施了八大类1200多个节能减排项目,总投资额近135亿元(不含新飞机购置)。2016年,中国民航吨公里油耗0.293千克,较2005年下降13.82%。中国在2016年5月正式向国际民航组织(ICAO)秘书处提交了新版国家行动计划,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在绿色民航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作为一家航空运输企业,海南航空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考虑到航油是航空公司最大的碳排放源,并占运营成本的三四成,节油对海南航空来说具有极强的内在动力,也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11月23日,海南航空运行控制部总经理助理陈瑶在"拥抱新时代 共创新绿航"分论坛上表示,同一个航班,如果天气不同,加油量就会不同。海南航空对加油之事如此"较真儿",是因为其全面考量航油影响因素,对油耗实行了精细化常态管控,并成为中国民航首家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航空公司。
自2006年起,海南航空就率先与国际上一些节油成绩出色的航空公司进行沟通交流。2008年,海南航空在国内率先引进国际航协燃油效率差距分析项目,通过对关键的耗油环节项目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优选出一批重点节能减排管理项目,并成立专项工作组予以重点推进。2012年,海南航空正式开始建设数字化能耗数据平台。2014年3月,海南航空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梳理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耗能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管控,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工人在种植树苗
机队更新是海南航空"大手笔"推动绿色航空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民航最大的波音787运营商,海南航空11月18日又在美国西雅图接收了首架波音737MAX8飞机。波音737MAX8飞机比波音737NG能提升14%的燃油效率,发动机噪音也得到降低。通过引进新飞机、淘汰老飞机,以及对波音737NG加装翼梢小翼,海南航空形成了一支机队规模达200架的现代化年轻机队,真正实现低碳飞行、绿色飞行。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海南航空在节能减排方面践行从细微处着手,从节能技改到优化管理,从单个项目到系统化推进,致力于打造旅客首选、全球知名的绿色航空品牌。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海南航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自2008年开展节能减排以来,截至今年10月31日,海南航空累计节油35.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12.1万吨,相当于4.5万亩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积极推进绿色航空的示范效应,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多措并举,让旅途变"绿途"
国际航协预计,2036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达到78亿人次,是今年航空客运量(40亿人次)的近两倍;中国在2022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在2036年的客运量将达15亿人次。航空客运量的显著增长更加彰显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紧迫性和倡导绿色出行的社会价值。
海南航空积极践行绿色运行理念,将"绿色生活创造者、绿色产业引领者、绿色服务提供者、绿色发展先行者"的战略贯穿到发展和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自2015年起,海南航空全面推行"绿途"项目,从生产运行、技术改革、流程管理、旅客服务、员工意识、对外宣传等全流程优化内外部工作,致力于从地面到空中整个服务链输入绿色出行理念,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生活。
在空中,海南航空着力减少机上纸质用品。新推出的PP塑料材质安全须知更加耐用,经折叠、湿水、表面刮擦后均未被损坏,重复利用率高,与纸质版安全须知45%的损耗率相比,可大大减少资源浪费。今年6月,海南航空还迎来了全机型运行电子飞行包(EFB)的重要时刻,将机场分析手册、航图等资料电子化集成在iPad上,每个航班可减少近20公斤纸版材料的携带,便于使用且减轻了飞机重量。
对于机上用品,海南航空更是"斤斤计较"。2015年,海南航空对国际远程精品航线上配备的睡衣进行升级,在保持100%纯棉材质的基础上,提高纱织支数,使睡衣更加轻便柔软,更减轻了睡衣重量。同时,在保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海南航空还选择了更加轻便的餐车。

海南航空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波音787梦想客机,成为中国民航最大的波音787运营商
在地面服务方面,海南航空机场贵宾室由一次性刀叉更换为可循环使用的高品质刀叉包,减少了材料浪费和污染;鼓励旅客在出行时通过无托运行李自助值机和手机值机办理登机手续,在北京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推行自助行李托运,以提供轻松便捷、快速高效的绿色乘机体验;提倡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鼓励员工使用清洁能源。
然而,海南航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鼓励旅客用实际行动加入生态文明建设。自2016年以来,海南航空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开展"绿途-碳抵消"公益项目,启动碳积分补偿计划,引导旅客在购票时自愿用现金或积分进行碳抵消,并建立旅客绿色足迹数据库,以创新的方式开展了从航空企业到消费者的绿色联盟行动。据悉,旅客目前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进行碳抵消,而海南航空也将项目所得资金全部赠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用于植树造林等活动。
精诚合作,共建绿色航空生态圈
早在2007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36届大会就正式启动了ICAO气候变化的政治谈判进程。经过近10年的努力,ICAO第39届大会就国际航空减排市场措施通过决议,形成了首个全球行业减排市场机制。中国为推动构建包容、公平、合理、可行的全球国际航空减排框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要求,航空业很快将被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
航空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飞机制造到航空运输,再到空中交通服务、地面后勤服务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共同体。经过多年的实践,海南航空意识到,绿色航空不仅要从自身做起,更重要的是联合航空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机构共同建立全球绿色航空生态圈。
2016年6月,包括海南航空在内的28家可持续发展伙伴联合发起成立"绿色航空倡议网络"(GAIN),并举办了首届绿色航空国际论坛。这是航空业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愿景的合作性组织,旨在打造航空领域具有全球互联、跨界交互、产业协作、联合创新特性的新型合作平台,构建集绿色运营、绿色创新、绿色制造、绿色社区、绿色消费为一体的绿色航空生态圈,推动航空产业绿色发展。
作为GAIN联席主席单位,海南航空利用这一合作平台,与产业链伙伴共享资源,引领绿色航空发展潮流:2016年11月,在第二届海航社会责任论坛上共同发布了第一本聚焦中国航空业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2016绿色航空白皮书》;2017年5月,亮相欧洲商业高峰论坛;2017年9月,与联合技术公司在深圳世博会成功举办"STEM助力绿色航空与人才发展"社区学院活动;2017年11月,携手中石化、波音、中航油等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北京-芝加哥航班的生物燃煤跨洋载客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举办的海航第三届社会责任论坛上,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所有GAIN成员和利益相关方还共同启动了"GAIN2030可持续项目",承诺继续深入开展包括积分换碳汇、绿色航空等在内的绿色行动。
可喜的是,航空产业聚集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是推动绿色航空发展的先锋。例如,在航空制造领域,普惠静洁动力齿轮传动式涡扇发动机作为一款革命性产品,使航空公司减少超过16%的燃油消耗,还可使飞机减少50%的微粒排放和75%的噪声;在机场运营领域,海口美兰机场持续践行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仅运用桥载设备代替飞机APU一项措施,每年就可为航空公司节约燃油2000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300吨;在生物燃油方面,国航、东航和海南航空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我国也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自主生产生物航油的国家。
世界对新时代的中国充满期待,对新时代绿色航空的发展同样充满期待。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海南航空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航空业的绿色发展方向,用实际行动贡献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