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安全”铭刻在发展史册中
——奥凯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侧记
《中国民航网》、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嘉宁 报道:2005年3月11日,奥凯航空公司成功开通天津—长沙—昆明航线,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正式投入运营的民营航空企业。这也是民营航空的“报春第一枝”,标志着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进入中国民航业。自创立之日起,奥凯航空就清醒地意识到,航空安全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
自成立12年来,奥凯航空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从关系飞行安全的各环节入手,狠抓安全管理,确保飞行安全。奥凯航空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遇过不少挫折,担子无比沉重,步子如履薄冰。但奥凯人深知,飘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奥凯航空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飞行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贯彻“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完善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的新时期民航工作总体思路,着力提高公司安全水平,将“安全”永远铭刻在公司发展的史册中。
诚信文化助推安全管理升级
“诚信是公司行业立足之本,也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是除了名字以外的第二张名片。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做人标准,是奥凯人被给予信任甚至信赖的敲门砖。只有一如既往地恪守诚信底线,才能谈及利润和发展。”在奥凯航空“开放、友善、敏捷、诚信、精致”的核心价值观中,这样诠释“诚信”二字。而在安全诚信文化建设方面,奥凯也秉承了“诚信是红线,不得触碰”的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奥凯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民营航空公司在运营中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规模、速度是每家航企发展的目标,但一味的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去支持,只能是打败仗。“安全是奥凯的灵魂、核心,没有安全其他工作等于零。安全与效益不是同级的问题,不是一对矛盾,安全是大前提,不要试图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这种行为会引导你偏离安全管理的方向,慢慢走向‘效益第一’的天平极端。”奥凯航空董事长王树生这样理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奥凯航空总裁李宗凌则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作为公司提高质量的首要指标,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就是效益,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随着安全诚信文化理念的逐步建立,奥凯航空推进安全管理体系落地,广泛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从人员管理、手册规章修订等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卓有成效的安全管理提升工作。根据以前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强、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公司对涉及运行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大幅调整。“我们就是希望能让思想作风正、专业技术精、敢于管理、勇于担当的优秀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从而让管理通道更加顺畅。”奥凯航空党委书记兼运行副总裁霸振国说。与此同时,奥凯还开展了公司总裁参与的三级手册修订工作,对涉及公司级《安全质量管理手册》《安全质量管理程序手册》、部门级《安全质量监察部工作手册》和各部门工作手册安全管理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修订,严格按章操作,做到有章可循。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在奥凯航空的安全管理理念越发清晰、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手段初见成效,实现安全运行可控。在今年6月和7月民航运输旺季保障中,奥凯航空没有发生一起人为原因差错,公司安全态势步入良性循环。
精细管理助力飞行安全水平提升
对于实现安全运行可控,奥凯安全运营水平整体已得到有效提高,但管理者们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始终如履薄冰,不可掉以轻心。而使霸振国以及他的同事们在安全管理方面信心增强的原因则是:一方面局方给予公司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公司从飞行、签派到机务等涉及飞行各部门的管理规章更实、管理手段更新、管理方式更细。“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更精细化的管理,我们正在逐步改变以前粗犷型的安全管理方式,这不仅让管理者心中有数,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一线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在执行航班任务时,飞行员是飞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机长和副驾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为提高机组安全飞行能力,目前奥凯航空已经在公司全面实施电子化排班。“我们根据技术能力和飞行水平,将机长和副驾驶分为4个等级,电子排班系统会根据等级对机场和副驾驶按照‘互补性’进行组合,能力强的机长配新副驾驶,新机长配能力强的副驾驶,飞行难度大的航线选派能力强的机组飞行”。霸振国说,通过精细化的排班系统,解决了在手工机组排班时机长和副驾驶因为随机组合而导致的机组能力不强问题,将安全隐患消除在地面上,不让隐患上天。
而在飞行过程中,奥凯正在加强科学的管理手段,对飞行安全实施监控管理,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霸振国向记者介绍,奥凯十分注重改进、更新飞行品质监控系统(QAR)的管理方法,通过对QAR数据的分析,掌握飞行员飞行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根据飞行员QAR数据超限情况制定了不同等级的预警措施,如飞行员在出现多次轻度超限飞行后,或出现中度超限飞行情况时,就要对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如出现重度超限时,则要限制其飞行。这样做就是希望将安全管控的关口前移,将培训关口前移,避免或减少严重超限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飞行安全品质”。总之,奥凯航空在安全工作方面“宁可关口前移,不可亡羊补牢”“宁可得罪于人,不可愧对于人”,在生产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消除隐患。
更先进和更精细的管理手段,让奥凯航空的飞行安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员能力不断增强。今年,奥凯航空12名新机长在局方排查中均一次性通过,飞行员管理能力也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可与肯定。
人才培育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技术精湛、严谨务实的专业人才是确保安全的坚实基础。飞行、机务、签派人员是奥凯航空的3支专业主体队伍,是航空运营的核心人力资源。为减少人为差错、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公司在安全职能部门配备了飞行、维修、航务、客舱资深专业检查员,并在二级部门成立安全质量处,充分发挥一线职能部门自主能动性,动起来、沉下去、抓典型,让眼睛、耳朵、手都去发现问题,将安全管理体系自下而上的打通,将风险分析做到事前,使安全防范关口有效前移。
奥凯航空的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奥凯航空的生命线,这是从入职第一天开始就要树立的安全意识与忧患意识”。在采访中,很多一线员工都表达了对“安全”的敬畏。
目前,奥凯航空拥有飞行机长108名,由于民营航空的性质决定了飞行员队伍结构的特殊性,外籍机长占比达到40%。对于这种情况,奥凯在飞行人才管理方面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了加强外籍飞行员管理,奥凯首要把好引入关,在引进外籍飞行员时,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审查其境外飞行学习、工作记录,并确认其没有违章飞行记录。此外,公司对外籍飞行员采取与中国飞行员同样的考核标准,对能力不强的飞行员及时采取再培训或停飞措施。据介绍,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对外籍飞行员管理工作,公司还根据国籍和地区将外籍飞行员进行分组,并选派外籍飞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在加强人员管理的同时,奥凯对于培训工作也可谓不遗余力。“培训是提高一线人员安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公司领导对于培训给予了大力支持,仅今年就安排了30名业务能力不强的副驾驶开展模拟机复训,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另外,奥凯与多个合作单位联合,对公司各部门一线员工展开全方位的培训。例如,今年3月与波音合作开展安全评估项目,提高公司安全运行能力。波音公司先后派出3支包括飞行、维修、SMS等各个领域的评估团队,近20名专家对奥凯航空的飞行运行系统、维修工程系统和SMS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评估。8月,邀请中银航空租赁召开专家交流会,就全球宏观经济对航空业的影响、中国航空市场发展、货运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公司还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绩效管理提升培训。定期邀请航科院专家,为各生产运行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和安全绩效管理工作的集中培训,夯实安全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建立专业化安全管理团队,提高公司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据霸振国介绍,目前奥凯航空现有一台模拟机,还将引进第二台模拟机开展培训工作。此外,公司还将引进飞行程序训练器、飞行固定模拟机等培训设备,以建立涵盖飞行、签派、乘务的系统化培训体系。
面对未来,奥凯航空将以崭新的姿态和稳健的步伐,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全新征程上,交上一份让公众满意的安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