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通讯员张建鹏 报道: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灭火救援飞机蛟龙600研制再获重要里程碑节点。9月20日,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审定中心”)在珠海组织召开蛟龙600型飞机中间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第二次),会议审议了蛟龙600型飞机审定计划(CP)的制定,意味着随后项目将全面进入符合性计划实施阶段,各项验证实验工作全面展开。

据了解,一款新型号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过程按照航空器生命周期被划分为:概念设计、要求确定、符合性计划制定、计划实施和证后阶段五个阶段。第二次TCB会议是对蛟龙600飞机前期型号研制和审查工作进行的全面总结,也为后续蛟龙600各专业/专题审定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也是蛟龙600型飞机首飞前的一次重要会议。据介绍,蛟龙600型飞机预计将于年底前进行陆上首飞,水上首次试飞将于明年初展开。目前,蛟龙600已经低速滑行300多分钟,紧接着在完成中速滑行、高速滑行等滑行试验结束后进行首飞。去年7月23日,蛟龙600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装下线;2017年2月14日,蛟龙600全部4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标志着其相关系统综合验证状态良好,为首飞做好准备。

蛟龙600与运20运输机、C919客机一起并称“中国大飞机三剑客”,它也是当今世界上在审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从外观来看,其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机身上部拥有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放吊有两个浮筒。蛟龙-600是在水轰-5的基础上研制并改进的综合救援飞机,大小与A320相差不多,机身长37米、翼展达38.8米,最大起飞重量是53.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由4台国产发动机提供动力。蛟龙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2009年6月2日,工信部根据国务院批复,批准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项目立项。2012年12月24日,民航局正式受理了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提交的蛟龙600型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并于2013年5月9日批准成立蛟龙600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2013年7月5日,蛟龙600型飞机首次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标志着蛟龙600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工作的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