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陆二佳 报道:2017年5月25日-26日,以“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群和机场群:全球航空业发展的新联通”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该论坛是国家“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之后民航局主办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个行业国际论坛,通过来自全球的398位代表的演讲和讨论,使民航业对城市群和机场群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全球民航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升了中国民航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指出,2017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取得预期效果。他向参加论坛举办工作的同志致以敬意和感谢,并要求论坛组委会努力转化论坛成果,服务民航强国建设。

冯正霖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此次论坛同样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统计,在论坛召开的两天内,共有208家新闻单位和媒体对这次论坛进行了报道,媒体报道超过了700篇次;来自民航业内的参会代表普遍认为论坛主题设计好,嘉宾演讲内容实、讨论板块专家观点交锋激烈,组织有序、保障得力;近50位来自国内省市自治区政府的参会领导认为参加论坛收获很大,有助于地方政府理解民航发展战略,更好地发展本地民航事业。与往届相比,此次论坛的有哪些新的亮点?此次论坛研讨的具体成果有哪些?如何将这些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第九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组委会两位秘书长之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孙晓梅。

董志毅主持论坛开闭幕式
王志清主持论坛讨论
亮点纷呈:把握大局 广泛创新
记者:此次论坛的亮点有哪些?
孙晓梅:我认为论坛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民航局党组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及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能力,这是最大的亮点。论坛主题的精心设计、演讲讨论内容的反复推敲、论坛日程的周密安排,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23日在北京新机场的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同时,民航局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论坛充分指导,综合司、国际司和财务司在论坛组织和嘉宾邀请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民航局各司局均通力配合组委会并付出巨大努力,都彰显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论坛现场
其次,本次论坛主题更前瞻,内容更丰富。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宣扬民航最新发展理念,探讨构建面向城市群和机场群的新联通。围绕主题,安排了内涵更丰富的日程,邀请了中外嘉宾73名(比上届增加23名)、组织嘉宾演讲28场(比上届增加12场)、组织讨论会6场(比上届增加2场)。开幕式内容充实,闭幕式对两天的会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成为具有新闻发布会性质的论坛关键环节,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场讨论会的主持人安排适当,在嘉宾选择方面坚持高标准,坚持以内容定嘉宾的原则,充分保证论坛质量。
再次,论坛形式更“互联”、代表更广泛。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领导参与演讲和布展,超过1/4的时间探讨互联网对民航业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首次开发使用微信公众号,增强了现场互动性,构建了68个一对一服务“二维码”群。国际嘉宾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共95名代表,来自海外的人数为历届最多,其中4位国际组织政要、14位外国政要。国内嘉宾中来自部委的领导人数历届最多,北京市副市长、云南省副省长等18位地方政府领导和21位省属民航办负责人参会,显示出民航与地方的互动日益加强。
最后,本届论坛现场保障的创新同样是一大亮点。我们在安保、接待、会场效果设计、人员分工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新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届论坛的回放视频颇有新意,5.5分钟的视频总揽了全国重点城市群,切合主题、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分为盛世盛会、交流分享、共商共识、合作发展四个部分),同时回顾了论坛两天的精彩瞬间,给参会嘉宾们留下了一个美好回忆。
成果丰硕:充分交流 广泛共识
记者:本次论坛的研讨形成了哪些成果?
孙晓梅:第一,冯正霖局长向全球民航界阐述了中国民航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冯局长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要聚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努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服务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和机场群的相伴相生、协同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构建城市群和机场群的新联通,既是民航业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城市及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有鉴于中国机场群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冯局长指出,中国民航局将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引导三大机场群形成功能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发展格局,促进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有机衔接,客、货运输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机场群整体功能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三大城市群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同时,航空公司要把眼光放长远,在机场群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谋划市场布局,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带动区域航空市场的开发培育,全面促进中国航空市场的转型发展。
论坛分组讨论会
第二,论坛对全球航空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形成了广泛共识。代表们普遍认为,全球民航业应该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和机场群,通过城市群和机场群的新联通,架起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空中丝绸之路”。中国在发展亚洲和欧洲的联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国与东盟、欧盟、俄罗斯等的合作,将会促进我们实现共同的互联互通目标,同时对全球航空业面临的挑战做出更好的应对。
第三,论坛对机场群和城市群概念的认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更加清晰,对建设城市群和机场群联通的途径达成共识。城市群和机场群是经济集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镇化的主要形态。通过城市群和机场群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城市群与机场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离不开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具有独特优势的航空业的发展和机场群的建设;另一方面,机场群的发展也必须以城市群的发展为依托,机场群的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国家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和规划相衔接。
第四,论坛对机场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更深刻、更全面和宏观的认识。代表们普遍认为,实现机场群和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积极探索区域的机场群管理模式,大力完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着力改善通关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各方的协作效应,才能更好地推进机场群的建设,实现机场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
第五,论坛对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更加明确,就是要以推进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基于功能定位的枢纽运行体系为核心功能的机场网和航线网,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要以机场为中心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从追求单一航空运输最大化,向追求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最优化的转变;要加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大型网络航空公司,发展航空枢纽经济。
记者: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将如何利用?
孙晓梅:最重要的是实现思想成果向政策成果的转变。论坛的价值体现在理念和思想的传播,论坛中孕育出来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要与民航政策实践相结合才有意义,才能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我们要以论坛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民航发展政策研究走向深入,持续推动论坛成果的转化,提出完善与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建设相适应的航线网络、机场建设、综合交通、通关环境等各项政策建议,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扩大论坛成果的持续影响力。

冯正霖主持召开民航发展研讨会 (陆二佳 摄)
为了让业界共享论坛成果,我们要做好重要资料的翻译工作,将冯局长的中文演讲视频制作成中英文两种文字,对外公开。同时,按照主题将嘉宾的演讲进行分类整理、集结成册,为下一步成果应用提供支持。经审核后直播文稿和嘉宾演讲内容已经在论坛官网上开放下载。同时,我们将做好论坛的知识管理和推广工作,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持续扩大论坛影响力。
影响提升:国际认可 国内火热
记者:此次论坛的国内外影响力如何?
孙晓梅:与往届相比,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更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民航组织和政府负责人应邀出席论坛,增强了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欧洲、拉美、新加坡及民航界重要国际组织均派出高级别官员参加论坛,并给予了论坛很高的评价,如俄罗斯联邦航空署署长涅拉济科说,毋庸置疑,2017民航发展论坛对所有参会者都是非常有益的,他个人也是深受鼓舞和启发的。从内容上看,本届论坛直面中国民航在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心态,提升了中国民航在国际上的形象。

论坛是一个国内外交流平台
其次,论坛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性更强。我们邀请云南省副省长等6名地方政府代表发表演讲或参与讨论;论坛期间举办平行会议,邀请18个城市市长、副市长参加。如今部分地方政府给民航局的报告中已经引用了论坛的相关论点和成果,体现了论坛的广泛影响力。如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康省桢是第一次参加论坛,他说,论坛的很多观点都给了他深刻启发,他未来在起草相关文件时会深入参考。我想这是论坛推动地方政府增进对民航的了解、推动地方民航发展的重要体现。
最后,我们跳出了民航办论坛,大交通的参会人数多,面向城市群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成为热点话题,10多家交通类高校、科研院所及航空制造企业高管参会,论坛视野更开阔,话题更丰满。国家重要部委参与度更高,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铁路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均委派高层领导参会,扩大了中国民航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