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一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频热词。作为航空公司的一员,也在思考着工匠精神在企业中的体现和价值。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管理方式。
工匠精神倡导的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航空公司作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企业,就更加需要工匠精神来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但目前更多的公司只是把它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一种口号而已。
在德国,奔驰公司给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酬待遇,将工人放在整个生产链条中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单纯的机器操作者,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那么,在航空企业呢?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一线员工,特别是地面服务工作者可能会被先进的技术逐渐取代。航空公司的服务也会朝着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更应该重视人的关键作用。工匠精神的时代,强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把人放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端客户作为高价值旅客,一直被各个航空公司作为重点服务的对象。东航北京分公司在高端旅客服务中的积极探索,成立“高端客户经理”团队,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服务理念、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最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体验,这正是践行“工匠精神”内涵的延伸和具体实践。
如何让个体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践行“工匠精神”除了需要员工自己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整个行业的顶层设计。这所指的设计,指的是对民航职业技能的统一分类和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建立。目前,各个航空公司除了对飞行员等个别关键岗位具有较为统一地划分和认可外,其他大多数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整个行业内也缺少“含金量高”的相关职业鉴定和认证体系,从制度设计上就导致了航空公司内多数员工对自身职业技能的认同感低,自豪感不足。
在工匠精神时代,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已经不能简单地依靠知识和技能在企业里创造价值获取薪酬,而是需要整个行业通过顶层的设计,让员工有进步和上升的通道和阶梯。智能化的手段,终将会取代航空公司内从事简单操作的劳动者,但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更加需要通过对职业的认可和认定,不断提高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这既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工匠精神”这一优秀职业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