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旅客沟通了,航班推迟起飞,等待你们到来,全力保障好器官的运输……”6月7日晚间,东航员工对忧心如焚、正带着移植心脏赶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武汉协和医院郭超教授如是坚定承诺。当天,东航的上海浦东至武汉MU2520航班延误了近90分钟,机组与147名旅客共同守候,终于让武汉协和医院一例从杭州紧急送往武汉、用于手术的捐献心脏器官赶上航班。最终,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满载爱心的捐献心脏重新点燃了患者的生命之火。

(航班转运保障现场)
第一时间开启器官转运“绿色通道”
6月7日傍晚6时许,东航接到了郭教授的求助电话。原来,7日夜间在杭州会有一台供体捐献心脏器官手术,摘下的心脏必须立即送往武汉协和医院,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器官移植。根据移植团队测算的时间,手术结束时,杭州已经没有飞往武汉的航班,周边机场仅剩下东航当晚最后一班上海飞武汉的MU2520航班,而且时间也非常紧张。
接到求助,东航各个生产保障部门在第一时间迅速按照器官运输绿色通道的预案行动起来。运行控制部门与空管塔台、机场指挥中心沟通协调,寻求飞行航路支持;地面服务部门上下联动,加派人手做好该航班正常旅客的值机办理和行李托运工作,并为郭教授一行准备专属柜台,协调机场安检部门预留快速通道。
与此同时,东航浦东地服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与郭教授建立了微信沟通渠道,不间断保持联系。所有人员都全力以赴做好准备。

(航班转运保障现场)
整架航班为抢救生命而等待
当晚21:36,郭超教授传来信息,手术刚刚结束,正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赶往上海浦东机场,还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根据原定计划,东航MU2520航班将于22:45分从浦东机场起飞。东航值班领导当机立断,决定推迟航班起飞,等待心脏器官;东航浦东地服人员立即在登机口向等待登机的旅客说明了情况,告知航班将推迟起飞,希望大家谅解。旅客纷纷表示,愿为抢救生命而等待。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而在另一边,负责联系的工作人员与郭教授保持实时沟通:“还有一个小时”、“已经到申嘉湖高速了”……一个个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现场每一名保障人员。
晚上23:20,郭教授一行终于抵达浦东国际机场。早已等候在场的东航工作人员快速帮助他们办理各项登机手续。23:35,郭教授一行三人携带移植器官顺利登上了MU2520航班,与等候多时的147名旅客汇合。
在飞机上,由于保存箱体积较大,乘务员安排郭教授在头等舱最后一排就座,以便看管器官保存箱。为感谢旅客们的理解和支持,乘务长还特意编写了感谢致词进行广播,向全体旅客致谢。旅客们则在航班留言中纷纷写到:“今天的航班承载着生命的希望,虽然航班延误了,但是很值得”,“今天是一个很特殊的航班,航班延误了,但我觉得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今后会继续选择东方航空”。

(航班转运保障现场)
一路生命接力换来手术成功
心脏赶上航班了,转运任务还远没有结束。
MU2520航班机长米仁贵与塔台沟通后,凌晨0:04,飞机顺利起飞;在航路沿线,由于东航事先通报情况,航班也得到管制员的大力配合,一路直飞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6月8日凌晨1:25,MU2520航班顺利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短短8分钟后,郭教授一行就带着器官登上早已等候在机场门口的武汉协和医院车辆,奔赴手术台。
6月8日上午,武汉协和医院向东航反馈了好消息:凌晨两点多开始进行的心脏移植,经过三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接受移植的患者于早晨6时进入ICU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平稳。为转运器官而“延误”的航班,跑赢了威胁生命的病魔,这个喜讯很快传给了参与保障的全体东航员工。
保障器官转运民航一直在努力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有30万人适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疗,但目前每年仅有1万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未能及时获得合适的移植器官,是救治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同的器官在接受捐献、通过手术摘除后,必须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马上用于移植手术,肝脏的这一时限为12小时,心脏更只有8小时。因此,人体器官能否及时转运,对开展移植手术、抢救生命至关重要。去年5月,包括民航局在内的六部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
而在东航,围绕保障器官转运,6月7日的生命接力绝非个案。东航从总部到各个分子公司,从空勤单位到地服部门,已经共同打造起了环环相扣的器官转运服务保障体系,绿色通道不断完善,效能日益显现。就在不久前的今年6月2日,东航旗下的中联航还在一天之内保障了两例活体器官运输。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东航一共顺利保障64起活体器官运输;随着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对民航的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日益了解熟悉,2017年至今,东航保障活体器官运输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到87起。(《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通讯员李盛、赵杰、陶苏夏、廖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