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娜 报道: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但凡习武之人都有一件称心兵器,帮助使用者提高作战能力。发动机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要求使用不同的工具、工装和设备,这些可称之为维修人员的必备"兵器"。Ameco北京基地发动机厂房里有那么一群人每天都围着这些工具设备转,从订制、校验、维护到修理,为的就是满足发动机维修人员的工作需要。

工装工程师检查新到的工装(张娜/摄)
这里是工具的集散中心
在北京基地的发动机大修车间有一间工具库房,库房小组的三名员工肩负着车间所有测量工具的库管、借还和维护、特殊工装设备的运送等工作职责。作为工具的集散中心,这里每天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4点半是最忙碌的时刻。
"来个F0858磅表!"
"好的。"
小组人员快速走向库房的柜子,拿出要求的磅表,核实型号规格,目视检查合格后还要按照工卡上要求的磅矩值将磅表在扭矩测试仪上进行检测,确认没有问题了才放心交到使用者手中。小小的库房里有两排大柜子,里面摆放着车间工作中必备的各种量具,测量尺、英制表头、磅表……每天从量具借出情况就能间接反应出车间的工作量和库房的工作量。与这些量具接触多了,大家早已对它们在柜子中存放的位置稔熟于心。
组长王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在他看来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他拿出了一个记录本,里面工整地记录着这个月他们需要送去校验的量具和计划的日期。王磊说,每月底他都会对车间所有量具进行盘点,整理出下月需要校验的量具,并输入电脑的管理系统进行提示。在他看来,量具准确了,维修人员的测量数据才能精确。组员桂桐每天要把需要校验的量具从公司最南头的发动机厂房运到最北头的计量检测中心。一天8小时,桂桐每天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往返运输的路上,无论春夏与秋冬。
组员王伟是个不善言谈的小伙子,除了借收工具,他每天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生产需要运送特殊工装。特殊工装的体型一般都比较大,放置在其他库房。他需要借助叉车,把需要的工装运送到生产现场。每天,他要开着叉车在工装库房和生产车间来回8-10趟,运送工装10-20箱左右。

库房人员准备用叉车将使用完的工装送回库房(张娜/摄)
保障工装100%的出勤率
工装工程师小组负责8000多项各种特殊工装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小组的工作目标被摆放在了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我们在这里,为工装100%的出勤率而忙碌。组长李江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近20年,他总是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回复笔者的问题。例如,被问到小组负责的工装种类时,他会展示一张图表,上面清晰地罗列着他们负责的各型号发动机的工装;被问到这些工装一共有多少项时,他会打开信源数据库,查看精确数据。谈起工装工程师的工作难点时,他说:"计量工装的尺寸精度比发动机零件的尺寸精度还要高,工装不合格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装配和修理质量,这是一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
林凯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2年,他说他们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订制、检验、设计、保存和修理工装。在这位老工程师眼中,他们的工作性质属于花钱的部门,所以"成本"的概念始终贯穿着林凯的各项工作。订制新工装时,他会仔细研究图纸,和工艺工程师、一线使用者充分讨论,最后决定到底是从国内订制生产还是从国外采购,因为这其中的价格差异不小,质量风险性也很大。最让林工有成就感的还是为一线生产人员自制工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工作。他说:"在手册没有提供工装的情况下,我们自己设计出自制工装,帮助维修人员完成了工作,也就是辅助将零件修理好了!"
从装配车间调到工装工程师小组一年多的师益民最能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他想给一线人员带去更多的便利。师益民主要负责V2500发动机工装的管理工作,他脑子里每天都围绕着V2500的1500多项工装转。从对工装不熟悉到能准确找到每一个工装的位置、了解工装的作用,他这个V2500工装"管家"没少对工装的位置进行优化调整,以便配合生产流程更好地服务一线。另外,他还根据生产需求,自制或改进了约30余项工装。最近,他参与了V2500机匣翻转车加装脚踏板的改装和设计工作,这个小小的脚踏板的改装经过了多方沟通,历时两周完成,得到了一线同事的赞扬。师益民说:"只要这个改装可以让一线工作者更省事、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增加安全性,我们的努力就都值了。"

设备工程师准备设备订购文件(张娜/摄)
办公室不是他们的"战场"
设备工程师小组共有6人,都是男同事,主要负责保证车间130余台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行。他们终日奔波在各种设备之间,因此办公室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
设备故障率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挑战。由于车间可替代的设备少,遇到设备故障时,小组人员会"火速"出现在现场。到现场查看情况、共同讨论、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原因,解决问题。
设备定购也是一场"系统攻坚战"。在外行人看来,联系厂家买个设备有什么难的?其实这其中的逻辑技术内涵比较深远,因为发动机维修的多数设备都是根据生产需求"定制"的。适航的要求、发动机手册的要求、特种工艺的规范、一线的需求、厂家的能力、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系统化地统筹考虑。特别是在设备定购前的技术规格书的编制阶段,需与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技术交流磋商,确认设备的详细技术参数,即使是设备的颜色这样的小问题也需在技术规格书中进行规范。因为每一台设备基本都是定制款、价格不菲,不容许有半点差错。上述工作不仅要求设备工程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必须在项目执行的前期阶段进行大量相关技术领域的调研,有些设备甚至要考虑到今后十年或者二十年生产及技术发展的需求。
在小组工作了三年的叶盛说,看到大家每天在工作现场的身影以及回到办公室又开始研读设备相关手册,编写相关设备操作、维护、计量及安全文件的情景,谁又能说设备购买和维护是个小活儿呢?

早上,库房窗口忙于借出工具(张娜/摄)
在发动机维修工作中,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普通的,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不重要的。在那些被关注的、不被关注的区域,每个人都犹如一颗颗螺钉,认真履行着各自的工作职责,践行机务的匠人精神,以此推动整个维修车间的生产流程,保障每台发动机按期、高质量地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