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隅之地,一来一往的奔走,一日千里,一成不变的景色;一年365天,一旦一夕的守候;一天24小时,一分一秒的付出。
东航浦东维修基地有这么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常年就在浦东机场飞行区内来回“转悠”,对着同一番景象,干着同一件事情。然而,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却对整个浦东地区的航班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保障部门中的保障部门,航班保障体系要是缺少了他们,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他们就是东航技术有限公司浦东维修基地综合车队的全体员工们。
浦东维修基地执管东航客机、货机共130架,还需负责数家第三方公司飞机的代理服务,加之浦东国际机场世界级客运、货运双枢纽的定位,造就了基地所服务的飞机遍布两个航站楼的局面,形成了基地“分布散、战线长、人员紧”的运营特点。但是基地的航材库只有一个,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航班保障所需的航材和人员迅速运送到指定位置?综合车队正是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单位,他们在浦东维修基地航班保障的生产链中,扮演着 “穿针引线”的角色,负责航材的运送和维修人员的转移。他们的存在缩短了各部门间的“距离”,保证了浦东基地生产运营的机动性,缓解了机队规模发展带来的人员紧张问题,盘活了现有维修队伍的生产潜能。
他们朴实无华的付出被时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获得过赞誉,赢得过肯定,更是在2016年底获得了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颁布的“安全行车标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干部”和“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将浦东维修基地打造成东航技术有限公司的“标杆”单位,是基地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而综合车队率先做到了,就让我们透过他们的平凡表面,去一探其本质,去感受下藏匿在他们心中的“情怀”。

为安全、爱集体的情怀
金国华是综合车队的一名普通驾驶员,进入东航已有9个年头。令人佩服的是,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无违章、无事故”的良好记录。他对“优秀驾驶员”的定义是技能娴熟和具备牢固的安全意识。
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优秀标准,时刻把安全摆在第一位,自觉遵章守纪,文明行车。每次到岗后,他总是赶在出车前做好整套的车辆例行保养工作,检查轮胎,水、电、油等系统的状况。在行车中,他时刻留意前后轮胎、螺丝、方向球头有无异常现象,确保车辆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技术状态;勤于观察各个仪表、指示器的读数是否正常,注意辨别机械及传动部位有无异常声音,时刻留意车辆内有无异味。真正做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确保行车安全。
除了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之外,金国华在工作中始终牢记综合车队的服务宗旨是“为基地各部门服务”。他深知充分的沟通是部门间有效沟通的前提,在配合执行任务时,他会主动向用车单位询问有多少人,有多少航材,多少时间内需要到达,将人员送到指定停机位后,还不忘询问对方工作所需的时长,尽可能减少用车单位的等候时间。金国华精益求精,用心沟通、用心服务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各部门的理解、支持。他的车开到那里,优质服务就到那里,用真诚和爱心树立综合车队文明服务的好形象。
如果说安全行车是金国华本职工作,那么参加应急保障小组则算得上是他的附加分。有一次,浦东机场下起了大雪,本该在家休息的金国华志想到单位可能人手不够,主动要求进厂参与除防冰工作,担负起为除冰车加油的保障工作。直至凌晨,见雪不下了才返回家中休息。类似的事不只一次的发生,只要有除冰除雪,防汛抗台的工作需要,他都会以“家离单位近”的理由,主动要求前来支援。或许是近十年在民航的浸润,已将“安全”一词深深地烙印在金国华的心底,因此他容不得自己置身在每一次的应急救援之外,哪怕只有一次。
为队伍、敢管理的情怀
综合车队的优秀员工绝不是仅有金国华一个,“先进集体”的称号也绝非徒有虚名。在综合车队中,保持十年无违章记录的员工还有许多,他们目标明确,戮力同心,铁了心要和“安全”死磕。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综合车队能取得骄人的成绩,离不开队长刘永安的功劳。
这样一支模范队伍,怎么也不会让人联想到十年前也曾存在“老大难”问题。当时综合车队的员工与单位签订的大多是短期合同,较之其他技术部门,车队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员工的归属感较弱,整支队伍呈现出流动性大和纪律散漫的特点,管理难度非常大。刘永安就在那个时期被委以重任,担任了综合车队队长一职,从此与综合车队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安全管控的“三把斧”,逐渐将车队带入优秀的行列。
第一把斧是“严控机坪行车速度”。综合车队的工作特点是24小时为机务人员提供保障,几十辆汽车同时在机坪上运行,还要保证不出任何状况是件极其不易的事,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确保机坪行车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严格控制行车速度。刘队长在治理超速行驶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制定严厉的管控措施,成立监督小组,对驾驶员们展开高密度的抽查,对开快车现象始终采取高压态势,从根本上遏制了机坪开快车现象,降低了机坪行车事故发生的概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车安全没有性能良好的车辆作保证是不行的。“严格落实好车辆出发前的检查”是刘队的第二把斧,他要求所有驾驶员在出车前,对制动、方向、灯光、喇叭等安全机件实行强制保养检查,每辆行驶中的车辆必须完全符合安全技术要求,严禁“带病”车辆进入机坪。
安全意识是基础,刘队长十分清楚这一点,因此他的第三把斧就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在新员工培训时,他利用自己精通电脑的特长,精心制作安全培训课件,突出重点,凸显细节,使新员工们对安全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并迅速掌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综合车队除了驾驶勤务车,还从事一些高风险的任务,如牵引飞机进出机库,托运飞机发动机和高价航材,驾驶操作高空车、吊车和铲车等。为进一步确保安全,刘队长推行“个性化精英教育”,选拔出优秀员工进行深度培训,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优中选优,分析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选出最合适的员工来从事与他们技能高度匹配的工作。
长此以往,综合车队无疑成为了特种车辆驾驶人才的培训基地,每年都能向基地特种车队输送大批优秀驾驶员,有人打趣地问过他:“花那么大力气培养的人才,你舍得往外送么?”刘队长的回答是:“都是为了基地、为公司,有什么不舍的呢,只要能为安全做点有用的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应该就是东航人对安全的情怀,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对安全负责到底。一份敬畏,一份感慨,一生的平凡付出,与东航的发展相溶。一路浅笑,无悔前行。(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准、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