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记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成立十周年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3-29 13:35:00

3月28日,在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审定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10年间,上海审定中心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不仅带出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适航审查队伍,还通过大量国产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认可审查项目等适航审定工作的历练,已成长为国内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的中坚力量。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审定中心将肩负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补齐“适航短板”,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模式,极力追求“我审·定安全”的工作目标,努力将上海审定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适航审定机构。

民机发展适航先行

“让国产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国家意志,亦是全国人民“中国梦”的一部分。民机发展,适航先行。中国民航局承担着国产大型客机适航审定的法定职责,大型客机只有通过民航局适航审定合格后才能够进入民用航空市场。民航局代表公众利益,通过各项适航审定工作,来当好国产民机安全的“把关人”。

2007年初,为进一步推进国产大飞机和支线飞机项目的适航审定工作,保证我国大型客机研制的顺利开展,中国民航高瞻远瞩,先于中国商飞成立便集中国内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方面各专业的专家,组建成立了高起点的“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2007年3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李健和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共同为上海审定中心揭牌。

边学边干苦练内功

上海审定中心成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成立当天只有4个人的机构,如何在短时间内集合全国相关专业的“高手”?上海审定中心严格执行“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宁缺无滥”的原则,从航空工业设计部门、航空制造单位、外资企业、航空公司、政府部门、高校等地方吸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民航要组建自己的适航审定机构的消息一经发布,一批散落在各地各机构、有志于祖国适航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倍受鼓舞,在短时间内向上海集结,很快,上海审定中心几大专业处室便搭建了起来。

成立前三年,上海审定中心“苦练内功”,将主要精力放在潜心研究适航条款、掌握审定技术和标准及各类培训上。从适航审定规章、政策及程序的跟踪和研究到FAR25部第101至122号修正案的分析和研究,从适航条款CAR25部的研究到专项课题的研究,从国内培训到选送试飞员/试飞工程师赴法国空客及美国国家试飞员学校参加专题培训,以夯实中心专业人员的技术基础。

上海审定中心在成立初期一直是边学边干,迅速成长。成立没多久,上海审定中心部分审查人员便陆续加入ARJ21-700审查组,以审查员和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审查活动,以期专业技术人员能尽快熟悉适航审定的程序、方法和工作内容,提高审定技能和实际审定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后又参加了HAWKER900XP飞机、N5B飞机、Z8F直升机、海鸥300、M600等多种机型的型号审定和认可审定及航空器评审(AEG)工作。在其成立一年多的时候,民航局适航审定司、飞行标准司组织了各地区管理局审定处、安技中心、沈阳审定中心等单位的适航审定专家对上海审定中心进行评审验收,最终得出,“上海审定中心在专业建设和技术研究深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初步具备了适航审定能力”。

适航审查攻坚克难

上海审定中心主任顾新在回顾十年历程时表示,“上海审定中心走过的十年,就是一部中国民航适航审定机构的艰难创业史,也是一部在国家商用飞机适航审定一线经受磨练的成长史。”

上海审定中心专门从事运输类飞机的型号审定、证后管理、持续适航以及航空器评审工作。C919项目是上海适航审定中心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完整的型号审查项目。早在概念设计阶段,上海审定中心就已经“提前介入”C919研制工作,针对一些重要领域和规章相关要求符合性的问题与中国商飞达成共识,为后续审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10月29日,民航局受理了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的申请,2011年1月12日,民航局授权上海审定中心组织开展C919型号合格审定工作。上海审定中心组建了13个专业专题组的审查团队,精心组织,提前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国际先进航空技术和研制方法的审定道路。秉承“坚持标准、严格审查、条款衡量、数据说话”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审查国产大飞机。目前,C919型号合格审查工作稳步推进,已经进入第四阶段--符合性计划实施阶段,C919也正在进行首飞前的准备。

ARJ21-700飞机审定中,上海审定中心抽调中坚骨干力量加入中国适航“国家队”,在局方试飞审定、动力、强度、飞控、航电、环控各系统工作中承担重任。尤其是在局方试飞审定中,为确保审查的严格性和验证的充分性,ARJ21-700的局方试飞科目数量为申请人表明符合性试飞数量的80%,国际惯例仅为30%。“把危险科目都飞个遍”是局方试飞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局方试飞前后一共进行了34个月,局方年轻的试飞队伍通过艰苦的审定试飞摸索出CCAR-25部相应条款的试飞方法,打破了技术封锁,他们先后拿下了失速速度、大侧风、自然结冰、模拟冰型、振动以及抖振边界、最大刹车能量等多个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试飞科目,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多个“第一次”,填补了多项国内适航审定试飞空白,为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发展与空中飞行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上海审定中心ARJ21-700项目正在证后管理阶段,ARJ21-700已经交付成都航空进行商业运行。

上海审定中心还承担了当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绞龙600(TA600)飞机的审查任务。针对TA600飞机特殊的灭火/救援作业任务和独特的水面起降运行环境和新颖的设计特征,组织精英力量,协同攻关,全力攻克气水动融合、高抗浪船体、复杂机构高支柱起落架等国际适航审定难题,以现金的适航理念确保“国之重器”的安全。目前,TA600适航审查也进入计划实施阶段,计划今年实现陆上首飞。

在波音787-9飞机认可审查中,上海审定中心遵守中美双边适航协议,坚持“主见、主动、主控、主导”,切实履行适航责任,保证中国民航承担该飞机进口后才持续适航安全责任。此外,747-8、A320、A330/A340等飞机的认可审查中,上海审定中心的意见也先后获得FAA、EASA的重视与修正。在一次次的适航审定工作中,上海审定中心向权威适航当局和主流民机制造商展现了其专业的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能力。

补齐短板再上层楼

通过10年历练,上海审定中心如今已经形成对运输类飞机的适航审定能力,即建立完整的运输类飞机局方审查体系(含局方试飞体系),作为责任单位具备同时独立承担几款新研民机型号适航审定和航空器评审任务的能力,审查过程与结果能得到适航审定司、飞行标准司以及国外适航当局认可;并打造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齐全的专业审定队伍,为接下来各项工作的整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经历这10年奋斗,上海审定中心也深刻意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资源、能力以及来自申请方的主要短板将是以后工作和发展的束缚。根据民航局党组提出的“一二三三四”新形势民航总体工作思路,补齐“适航短板”也是建设民航强国需要补上的四个短板之一。为此,上海审定中心同志们充分调研分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达成共识,决定接下来将从改革审查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入手,进一步转变审查观念、借用高校等外部力量,同时梳理能力短板,提升审定能力,并制定了详细的五年发展蓝皮书,形成五大能力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战略。

上海审定中心要形成的五大能力是:完善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标准、程序和指导文件体系,建立为开展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提供政策保障的能力;开展与国际适航审定标准接轨的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航空器评审和证后管理工作,建立完整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航空器评审和证后管理能力;加强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标准和符合性方法的研究,建立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关键技术研究的能力;探索适航审定人才队伍和适航委任代表队伍的培养机制和途径,建立为开展运输类飞机适航审定提供人力保障的能力;推进机制创新和文化建设,建立审定中心持续科学发展的能力。

而“专心”“跟踪”“创新”“融入”“服务”五大战略则明确了上海审定中心将建立“专职”、“专业”、“专家”的“三专”队伍,专心从事民用运输类飞机的适航审定、规章研究、技术攻关;跟踪、跟进国际先进的适航技术与适航管理方法,消化吸收国际上适航审定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瞄准适航审定中技术性强、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领域开展深入研究,逐步培育核心技术优势;创新适航管理方法及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融入大客等民机项目的研发过程,建立与工业界的互动与互信关系,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我国运输类民机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适航支持;发挥适航审定的技术优势和对航空器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作用,从技术层面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着手,为提高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蒋怀宇、民航局适航司司长徐超群、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党委书记马涛、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吕新明以及沈阳审定中心、航油航化审定中心、华东局党办、适航审定处、维修处有关领导莅临会议指导。原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原华东局局长沈泽江也亲临座谈会现场共同见证上海审定中心发展的历史时刻,并对上海审定中心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的希望。上海审定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顾新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能力建设、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上海审定中心10年来的工作成绩,梳理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会议由上海审定中心党委书记张向新主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责任编辑:史影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