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对山东航空市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济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青岛机场跻身2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机场俱乐部,可谓双喜临门。而山东航空市场上的航空公司,不管是本土的山东航空、东航山东分公司、青岛航空,还是外来的首都航空、四川航空、北部湾航空等,也都有相当不俗的表现。而这在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2012年,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了9.5%;而青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只增长了7.6%;济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更是负增长,由2011年的789.97万人次减少到766.41万人次。山东本土航空公司如何耕耘自己的总部市场,新近又为何有这么多航企看好山东呢?
主基地航企的坚守
济南机场稍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61.69万人次,同比增长22%。即便最终统计数据较此会略有调整,济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速超过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应无太大疑问。而这也是自2012年来的首次。2012年是济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的分水岭,自那以后,济南机场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原因无他:2011年6月30日开通的京沪高铁,让此前最火的济南至北京、上海航线变成了鸡肋,而其他市场再如何耕耘也难以替代这两条航线的客源。自2012年起,济南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别为-2.7%、6.2%、7.0%和9.3%,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也从第22下降到第27。至于山东航空市场分量最重的青岛,则一方面要面对自身保障资源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多少也受到了高铁的影响,过去几年在全国机场中的排名也踯躅不前,依然和地理位置相似的南京、厦门有不小的差距。
为什么2016年的山东航空市场一改之前的缓慢发展?答案来自市场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航空公司的打拼。作为山东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在京沪高铁开通前就积极谋划构建更完善的国内航线网络。考虑到当时其4个基地全部集中在受高铁影响较大的华东区域,2013年山东航空重庆分公司成立,正式构建了山东、厦门、重庆的大三角航线网络;2015年,山东航空又在西北区域的乌鲁木齐和西南区域的贵阳建立了过夜基地。而最新消息是,他们的北京分公司也正在筹建中,不久的将来应该就可以正式运营。山东航空的向外扩张并不是借此将运力向外部转移,而是在做大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山东航空市场。2016年9月,山东航空机队规模突破100架,将厚道的山东文化和自身品牌精神向外传播。
由山东本土企业投资的青岛航空是民航上一次放开新设航空公司闸门后投入运营的首批航空公司之一,虽然自2014年首航至今还不到3年,但在市场开拓上也表现不俗。2016年全年,青岛航空共执飞航班14400余架次,承运旅客176万人次。其当年增设了昆明、长沙两个过夜基地,初步建立了以青岛基地为核心,以昆明、长沙、烟台3个过夜基地为依托,以华东和西南大流量客源为支撑,以东北和西北城市为重点,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布局。
山东另一家老牌基地航空公司东航山东分公司则在总部的指导下,开展东航青岛有限公司的筹建等重点工作。2016年,东航集团和青岛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将青岛打造成为面向日、韩,连接东北、西北、西南区域,联网华东、华南区域的国际化区域门户枢纽。东航股份也和烟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这个山东第三大航空市场,东航表示要和烟台市政府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谋双赢。依据东航股份发布的公告,东航青岛有限公司将是东航的全资子公司,与东航旗下的东航武汉、东航江苏、东航云南有所不同。
爆发的时机到了?
作为东航打造青岛国际化区域门户枢纽的重要一步,2016年,东航开通了青岛—旧金山航线,是国内航企在山东开通的第一条洲际航线。而在此之前,山东唯一的洲际航线是由德国汉莎航空执飞的,还要经停沈阳,即青岛—沈阳—法兰克福航线。同样在2016年,汉莎航空将该航线改为从青岛直飞法兰克福。而看好青岛市场的非本土航空公司还有首都航空。在东航青岛—旧金山航线开通同日,首都航空青岛—墨尔本航线首航,使得青岛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为了航线网络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城市。去年底,首都航空还在青岛开通了青岛—温哥华航线。
受青睐的不只是青岛。去年,四川航空开通济南—洛杉矶航线,使得济南的洲际航线实现了零的突破,济南也成为国内第6个直飞洛杉矶的城市。中国联合航空也申请开通烟台—静冈、烟台—福冈的国际航线。
为什么山东本土航空公司和区域外的航空公司都开始发力山东航空市场?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山东本身的区位优势。虽然京沪黄金航线中间点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从更大的空间来看,山东可以是东北与南方广大城市连接的中点,也可以是西南、西北城市与日韩、北美连通的经停点。山东主基地航空公司在这方面都颇有着力。山航就开辟了山东经停重庆至东南亚,重庆经停山东至东北区域的多条航线。二是山东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航空需求递增。近年来,国人出境游热情高涨,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山东在此方面自然表现不俗,带动了现有国际航线业绩向好,进而吸引航空公司新开或加密国际航线。而这些航线并不会被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替代,尚有较大潜力可挖。三是国内航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北上广深机场已趋于饱和,二、三线城市机场时刻争夺正在进行。与南京、杭州机场的繁忙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相比,山东航空市场的性价比更高。
在竞争中做优的市场
尽管山东本土航空公司给人更多以稳健的印象,又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稳健而给了外来航空公司更多的机会,但不得不说,山航、东航山东和青岛航空在夯实基础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安全和服务都可圈可点,无形中也为后进入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山航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安全理念,以持续的高比例安全投入、扎实的安全运行基础,保持着良好的安全飞行纪录。2016年,山航共保障安全飞行35.34万小时,运输主业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顺利实现安全飞行22周年,连续15年未发生公司责任原因发动机空中停车事件,是自2007年以来全国民航事故征候万时率最低的航空公司。山航投入巨资为机队飞机装配的HUD设备,提高了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运行水平,进而提高了航班正点率。在大雾较多的2016年11月,山航共组织保障航班(含湿租)13197班,航班正点率达到80.83%,居全民航主要航空公司第一位。
青岛航空自主开发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实现了对信息报告、安全整改、风险管理等工作的线上操作,并着手研发事件调查、系统评价、飞行品质管理等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强QAR数据应用,为开展基于QAR数据的实时排故辅助、设备参数趋势监控、性能分析、高度层分析等工作奠定基础。2016年全年青岛航空航班正常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达87.96%,列国内航空公司正常率第二名,也是前3名中唯一年计划航班量过万的航空公司。
东航山东分公司则全面深入整治违章违规行为,建立了二级安全管理评审考核制度,并对《航空安全奖惩量化考核标准》进行修订,改善其安全运行、飞行品质情况,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裕度,真正实现安全关口前移。
摆在山东本土航空公司面前的问题也不小。山东航空目前尚没有引进宽体机,而只要没有宽体机,未来一旦山东航空市场的洲际航线出现爆发式增长,就会错失分食这一“蛋糕”的机会。已经在洲际航线上先行一步的东航山东分公司(未来的东航青岛有限公司),则要面临与东航其他分子公司的协同发展问题,单一依靠山东一省的客源地空间远不如搭建航线网络,将青岛建成中转枢纽的效果好。
未来,山东航空市场或有更多“大块头”加入,有活力的小公司想来也有不少会挂念这一市场。而不管是本土派领先,还是外来者后来居上,山东航空市场的“蛋糕”一定将越做越大。(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