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一个东航“空乘之家”的蓝天情结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6-12-07 14:45: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通讯员丁珏 报道:在民航业内,双飞家庭已经不足为奇,两口子在廊桥上擦肩而过也是家常便饭。但一家三口的岗位都在万米高空、都是客舱乘务员,却非常罕见。今年7月,22岁的东航客舱部新员工曲之豪通过培训,与父亲曲元、母亲袁峥一样,正式成为了空中乘务员,三口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乘之家”。

廿载相濡以沫 夫妇先后踏上乘务岗位

在这个空乘之家里,母亲袁峥是最早踏上乘务岗位的。1990年她从民航学校来到东航,开始从事空乘工作,一干就是26年。如今袁峥已是一名资深的客舱经理、乘务教员。20多年的客舱光阴,各种酸甜苦辣她都品尝过:航班大面积延误时的等待、天气原因航班临时备降、旅客千里迢迢送来表扬信、带飞的徒弟成长为乘务长……许许多多的片段积累出她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安全飞行和优质服务。

在年轻乘务员眼中,袁峥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的党员楷模和专业前辈。一次航班迎客时,袁峥发现,有位穿着简朴的老伯上飞机后十分拘谨,眼睛一动不动注视着前面的座椅背,她赶紧主动上前,问老人需要喝点什么,送餐过程中,她也亲切询问老伯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袁峥发现老伯似乎显得更局促不安,于是她安排一位男乘送老伯去上洗手间。果然,老伯第一次乘机,不知道飞机上能不能走动,怕碰坏了东西,所以起初才不敢用厕所。乘务组的其他同事都感叹袁峥的细心和热心。

曲元则是为了爱情走上乘务岗位的。两口子结婚之初,他本在机场宾馆工作,因为听袁峥聊起乘务工作的甘苦,看她又是早出晚归又是颠倒时差,为了与妻子有更多共同语言,曲元也报名参加了空乘面试,考上之后,两人世界成了双飞家庭。

如今,曲元也飞行了二十多年,他不仅是客舱经理,更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还被评为2014年度上海同创共建文明口岸先进个人。作为一名男乘务员,遇到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前面。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到2011年利比亚撤侨,从运送海地维和部队到飞往塞拉利昂的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队,还有每年最辛苦的朝觐包机任务,同事们都能看见曲元的身影。

相聚别离为飞行 耳濡目染传递职业理想

对“空乘之家”最年轻的成员曲之豪来说,早已习惯了爸爸妈妈每一次说走就走的道别,他从小就是听着父母的蓝天故事长大的。而让全家人印象最深的航班,则是曲元在2014年参加的两次援非医疗包机。

第一次参加援非包机任务时,整个机组飞行了45小时,行程3万多公里。飞行途中,乘务员们全程关注医疗队员的休息情况,还主动增加饮料品种,关心医疗队员的情绪,与他们适时交流。飞机将要落地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之前,考虑到当地接下来的条件艰苦,曲元动员全体乘务员将机组餐的水果和点心,以及机上富余的机供品都留给了医疗队。当地机场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曲元带领同事们在航班上身兼数职,担当起清洁工、食品装卸工的工作,更换垃圾袋、打扫客舱、整理机供品和餐食……全都自己动手。回国后,曲元累得发烧了,袁峥担心得整晚未眠。

虽然包机任务艰辛,但曲元还是主动请缨,服务第二次援非医疗队包机——包机要接疫区的医疗队专家回国,队员们大多接触过病人或疑似患者,曲元觉得,自己的经验会让保障、消毒等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次飞行比上次更累更艰苦,整个航程历时53个小时,达7个航段。为避免传染风险,在莫斯科,曲元还带领组员坚持“不下机、不换组、不配餐”的原则,餐食、饮用水都得限量。这次包机接回的医疗队专家,正是第一次航班时送去的那批,曲元当时就和专家们相约,还要接他们回国。所以在非洲当地迎客时,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曲元揭掉了防护口罩,让即将归国的专家一到机门口就能认出他,用这个小细节告诉他们,回家了。而每每听到这样的航班故事,儿子曲之豪就会决心,要以父母为榜样,成为一名空中乘务员。

三口“空乘之家” 两代教学相长

2016年初,在经过东航的严格考试之后,90后的曲之豪如愿以偿,也加入了乘务员的行列。孩子的职业理想实现了,但一家三口难免聚少离多,最常见的的联系方式便是微信。

曲之豪入职之后,一家三口的微信群里,聊学习、聊工作更加热闹了。偶尔,曲之豪也有机会和父母共同执行航班,发现了爸爸妈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异同:“妈妈在家里很亲切,在航班上也很平易近人,对像我这样的年轻乘务员耐心指导,十分注意细节,而职业妆容和微笑就像她在我心目中一贯的形象;爸爸则是在家里很严厉,话不多,在飞机上却特别善于和旅客沟通,三句两句就聊得旅客非常开心,旅客与他成为了朋友,这是我想学习的榜样。”同样,曲元和袁峥也发现,儿子自从做了乘务员,整个人的状态更加干练了,航班上的忙碌服务之余,还会记得把服务舱都整理得干干净净,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在“空乘之家”里,曲之豪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了乘务工作的丰富经验,曲元和袁峥则从儿子那儿更详尽地了解了90后新乘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今年暑运,是一家三口共同经历的第一个旺季飞行,虽然很忙很辛苦,但是一家人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工作中教学相长,在生活中更添关爱。而这家人的东航蓝天情节,也在万米高空不断传承。

责任编辑:马欢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