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随着中国民航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低成本航空既涌动着庞大的机遇,又存在着诸多变数:越来越广泛的旅客认同、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舆论对差异化服务的不理解、外国LCC(LowCostCarrier,低成本航空公司)不断开通中国航点的激烈竞争……在各种因素的碰撞下,LCC蛋糕能否从“看得见”走向“吃得着”?中国本土的低成本航空如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10月12日举办的第3届中国低成本航空高峰会议上,这些问题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更挑动着从业者的神经。
市场变局:4小时航程内的无限商机
谈及LCC的市场机遇,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表示,春秋对未来全球航空市场的研判是,低成本航空与全服务航空将在市场定位上各有侧重。二者以航程为界,4小时以内的航线,低成本航空公司主导地位,而舒适性较高的全服务航空公司核心市场将在4小时以上的中远程航线。
目前,在欧洲航空市场上,汉莎、法航-荷航、英航等已经大量退出中、短程航线,改用低成本运营模式,还出现了德国之翼这样的全服务航空的低成本子公司,而全服务航空公司则专注于中远程航线;在美国航空市场上,美联航、达美、美航等也在中短程航班上广泛采用低成本模式。王正华认为,这样的分工方式由发达国家民航业逐渐走向全球范围,已是大势所趋。
另一家新锐LCC——九元航空与春秋航空对低成本航空市场前景的乐观判断不谋而合。其甚至将“十三五”的机队发展规划上调到2020年拥有超过30架飞机,并计划在今年实现年旅客运输量150万人次。
除此之外,东航旗下中联航由全服务转型低成本所得到的收获,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现出行业变局。
据了解,作为目前唯一的国有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联航转型后,按照低成本航空模式对旗下20架飞机进行客舱加密,这一举措已经贡献了累计近亿元的利润。同时,中联航的贵宾室、额外行李、机身广告等非航增值收入,也在转型后增加了近4倍。通过降本增效,今年以来,中联航的航班客座率同比提高9.7%,企业利润同比猛增110.6%。
竞争夹击:避开高铁冲击直面外航布局
尽管巨大的商机仿佛迎面而来,但对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要吃到这块“蛋糕”却并非易事。
高铁是民航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迅速建设起了全世界最密集的高铁网络,推动了交通运输商业生态的变革。
王正华曾表示,春秋航空已经坚定地从800公里以内、高铁可通达的航线市场向后撤,将运力投入到能够差异化错位竞争的地区。下一步,春秋航空“撤退”的区域可能还要包括国内的1000公里、甚至1200公里航程。
然后,中国出境游市场的迅速扩容,则为中国LCC指出了大力进军的新方向。
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市场的经典案例:2014年起,春秋航空开通上海—大阪航线,引爆了赴日客流,其大阪航线月均客座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此后,春秋航空陆续开通了国内多座城市至大阪的航线,并进一步布局了名古屋等新航点。
春秋航空的成功显然起到了示范效应。九元航空总裁纪广平表示,九元航空计划在2017年,以广州为主基地,开通至东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
在出境游日益成为中国LCC重头市场的同时,外国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循着商机前来开航竞争。
浏览此次低成本航空峰会的与会名单,便不难感受到周边国家LCC对中国旅客的期待——亚航、飞鸟航空、真航空等亚洲知名低成本航空的高管都出现在会议现场。
在会上,新加坡酷虎航空控股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李荣新透露,截至目前,虎航已飞往中国的12个目的地,占其航线总数的1/4。近期,这家航空公司正不断增开中国二线航点,仅过去一年间,就相继开航了泉州、无锡和郑州等城市。
挖掘潜力:政策导向是“催化剂”
在国内航线摸索与高铁错位合作发展的同时,国际航线则面临着全球航空业的激烈竞争。对中国LCC来说,将潜力巨大的市场转化为实打实的经营业绩,追赶高歌猛进的全球同行,并不那么容易。在会上,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将低成本航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胜势,政策导向将是“催化剂”。
“在全球航空市场上,低成本航空的比例是30%,而在中国只占8.3%”。在此次峰会所作的发言中,王正华引用这组数字,表达了对发展瓶颈的担忧。他提出,在外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纷纷开通中国航点的当下,如果有更好的政策环境,有更满足低成本航空需求的机场,将能够进一步促进本土企业继续成长。
与会的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国内LCC的“低成本”主要是企业在降低内部成本。而从全球经验看,LCC要想发展,还需要降低外部成本。
中联航党委书记张兰海表示,在中联航转型之初,从中联航基地机场出发的去程航班可以用LCC的值机、行李模式,但在异地回程时,部分机场却不提供相关配套设施,为旅客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未来,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还需要更好的“土壤”来培育。
对此,由多家LCC组成的航空联盟——优行联盟行政副总裁StevenGreenway也表示,低成本的捷星航空在澳大利亚起步之初,当地消费者也不认同,后来才渐渐接受,进而不再用全服务航空的标准要求LCC。所以,制定适合LCC发展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全行业与消费者持续的沟通,才能为LCC创造出适合的“土壤”。
令人欣慰的是,利好消息正在频频传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司副总经理金德雄表示,目前,已经有3家国内低成本航空在虹桥机场运营。正在改造中的上海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将为春秋航空的值机区打造更高效的值机、登机流程。其中,包括自助值机、凭借二代身份证快速过安检和自助登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