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4日,天津市经历大风过境。据空管气象部门实测,自11日起,天津滨海机场平均风速达到5级,4月12日最大风速达到10级,期间短时伴有扬沙和低空风切变。自4月9日接到即将出现极端大风天气通知开始,天津滨海机场立即部署,开展全方位应对,由于高度重视、部署到位,在大风过境期间,机场未发生因大风引发的各类安全事件与服务投诉,机场公安分局未接报道路拥堵、交通事故和高空坠物伤人事件警情,航班放行正常率均保持在86%以上,4月13日放行率达到97.85%。机场运行平稳、安全持续可控。
强化组织统筹 抓好“八加强”
加强统筹部署。4月10日,天津滨海机场通过生产日讲评会传达局方会议要求,重点围绕飞行区设施防护、航空器地面系留、旅客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部署十项具体防控措施,要求各单位落实落地。机场运管委、安管委、机管委、安保委、旅促会分别向成员单位发布预警信息、风险提示和工作要求,及时传达民航局、天津市以及集团公司等上级要求,加强辖区协防联动。4月11日,区域运管委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先后两次召开视频会议,共享信息;机场运管委先后组织三次面对面会商,天津空管分局向运管委各成员单位通报最新的气象趋势,运管委就大风天气条件下的运行风险做重点提示,特别强调过站航班要严格运行保障标准,杜绝安全隐患。
加强现场巡视检查。4月10日及大风期间,机场领导带队对物流公司、云商智慧、国货航三家辖区重点货库以及飞行区、航站区、公共区大风防控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机场安质部、安保部、品质部、飞行区部、航站楼部、公共区部及各运行保障单位均加强了现场巡视检查频次,对于发现问题立整立改,确保现场动态可控。4月11日,天津滨海机场值班领导深入一线,紧抓大风临近的空窗期,对机场三区做进一步的巡检,压实安全责任,落实工作部署,确保安全无死角,隐患无处藏。
加强风险预警。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向运管委成员单位发布预警,加强空管气象台联系,动态关注天气情况,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落实运管委会商研判和信息传达工作。加强应急准备。机场提前做好防风沙袋、抢修工具、照明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机场消防、医疗救援力量保持待命状态,动力部与市城东供电局加强联络,做好应急应对工作。加强人员防范。提前为外场作业员工配发护目镜,以应对大风扬沙天气,关注员工出行安全。加强值班值守。各单位负责人按照要求值班值守,关键岗位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确保遇有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置及信息报送。加强施工管控。暂停户外露天及高空作业和动火作业,同时固定防尘网,防止施工材料吹散,避免外来物影响航空器运行。加强信息告知。通过机场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大风天气旅客出行提示,并通过社会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醒旅客关注出行计划。
锚定防护重点 落地“三加固”
天津滨海机场立足“早预警、早研判、早行动”,结合往期应对强风天气经验,立即通知部署辖区各单位落实具体防控加固措施。一是着力加固停放航空器。全部过夜停场航空器和大风条件下过站航空器现场保障期间D类以下实施系留加固,对航空器全部机轮加放轮档,切实防控航空器非正常位移。二是着力加固基础设施。对建筑物的门窗屋面外墙、标志标牌、广告牌、围界以及室外供电闸箱等全面检查与加固,防止因大风造成脱落或损坏,避免对旅客和设施造成安全威胁。三是着力加固可移动设施设备。对廊桥、机坪内无动力设备、工作梯、灭火器箱、桥载电源空调盘管、充电桩插头儿等进行全面排查与加固,切实消除大风条件下不可控移动。
消除安全隐患 执行 “六移除”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着力消除飞行控制区域大风条件下的潜在隐患。4月11日17时前按照“能进库的全部进库”的原则,移出必备工作之外的工作梯百余个入库管控,移除机坪区域货物集装器入库管控,移除机坪七百余个FOD箱就近放置在建筑物内,移除机坪保障区非保障用托盘,移除必备之外的保障车辆百余部至非航空器保障区或控制区外工作区停放,移除机坪各类锥桶、水马围挡、除冰液空桶等千余个,切实实现机坪大风条件下保障安全裕度的提升。
4月14日晚间,本次大风过程结束。在全体天津滨海机场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本场抗风战役的全面胜利。天津滨海机场将继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总结经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曾晓新 通讯员邢绍熠、刘冲)(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