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周晶 报道:今年3月,正值学雷锋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青年志愿者们以空港为卷,以志愿为墨,精心勾勒出一幅专属长水青年的“雷锋图谱”。从温馨的特教课堂,到忙碌的义诊现场,从严谨的安全检查,再到充满生机的绿植新培,整个3月,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场贯穿全月的志愿服务实践,生动且深刻地诠释了新时代长水青年志愿精神的丰富内涵,也为来往旅客和社会各界带来温暖与关怀,让雷锋精神在空港熠熠生辉 。
昆明机场团委:校园里的温暖传递
3月5日清晨,机场团委带领25名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走进德馨实验学校。在这所以接收残障、留守儿童为主的民办学校,开启了为期一天的“分层教学”志愿实践。
五年级教室里,安检教员赵思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热情活泼的孩子们科普航空知识。护卫消防部明星员工李寿明在互动中教会孩子们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低年级教室内,安检站志愿者苏晨韦带领孩子们用画笔勾勒线条、填充色彩,描绘眼中的世界。歌声、节拍声、喝彩声,声声交织,将春日里的课堂打扮得充满活力。
教学楼的“心愿树”上,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写下各自朴素的愿望:有人想考上大学,有人只是希望得到一双运动鞋。区别于传统捐赠,机场团委本次设置了延时满足机制,将在收集孩子们心愿的基础上持续提供帮助,希望通过持续帮扶将物质支持转化为精神滋养。学校食堂内,志愿者们亲手制作的菜肴让整个校园弥漫着烟火气,参与烹饪的王悦斌希望能通过这顿午餐给孩子们留下些许深刻的印象。返程路途中,赵明珠在与朋友分享时打出一行字:“那些稚嫩的脸庞和依依不舍的眼神,比任何课堂都更直击心灵。”

安检站团委:安检线上的真情服务
3月5日当天,安检站团委以“传承雷锋精神,护航平安旅途”为主题,融合岗位建功+志愿服务模式,引导青年让雷锋精神在安检一线焕发新活力。
旅检待检区内,志愿者们按照“五心”服务标准和“红黄蓝”旅客分级模式,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精准服务。无人陪伴的儿童和老人被专人引导过检,晚到旅客和行动不便者则能快速搭乘爱心电瓶车。一位首次乘机的老年旅客在志愿者帮助下完成安检后感慨:“这些年轻人比自家孩子还周到。”
货邮安检现场,红马甲们主动协助解决物流高峰期的“堵点”。面对近期货量激增、货车排队、货主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交通疏导和流程指导工作:引导货车有序停放,手把手教货主扫码申报。
作为集团青年文明号集体,特勤大队“逐梦”班组将学雷锋融入日常保障,推出针对特殊旅客的“三步工作法”:观察需求、主动询问、全程跟进。孕妇、老年人等旅客从进入待检区到完成安检,全程均有志愿者陪伴。班组还创新服务方式,通过讲解安检知识提升旅客配合度,让安全底线与人文关怀并行。

(昆明机场供图)
护卫消防部团委:候机大厅里的爱心守护
3月4日11时34分,S1卫星厅的突发状况检验着机场应急体系。护卫队员向治国发现倒地旅客后,数分钟内就完成医护呼叫、秩序维护、担架转运全流程,其间不断安抚旅客,受助旅客临别时连声道谢。
同日13时40分,防爆检查大队员工丁绍春在为一名无人陪伴的盲人旅客志愿服务中展现长水精度:他放慢步幅配合盲人旅客的脚步,值机全程保持话语提示。次日7时08分,执勤队员王雨为脚疾老人协调轮椅时,特别检查了脚踏板固定装置。真情服务的背后,是机场“服务触点”的常态化机制与“水润无言”的切实承诺。
场区管理部团总支:绿美机场的青春力量
3月的春风裹挟着高原特有的清冽,借着场区管理部青年志愿者的双手,在机场撒播一抹抹新绿。3月12日,场区管理部团总支带领30名青年志愿者来到种植区域分工劳作,翻耕土地、栽种花苗、播撒花种,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栽下的玛格丽特花苗,与远处徐徐升空的飞机组成动静相宜的美丽画面,展现了民航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为绿美机场建设注入了更多青春动力。
医疗急救部团支部:航站楼内的健康关怀
3月19日,医疗急救部团支部将听诊器和血压仪化作传递温暖的媒介,在往来如织的旅客中展开“学雷锋·送健康”义诊活动。
春运过后的航站楼依然人流如织,中老年旅行团占比显著,急救部的青年医护们主动为过往旅客、驻场工作人员免费测量血压、心肺听诊,并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旅客耐心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这场融合医疗与志愿的服务实践,不仅为旅客提供了健康守护,更在匆忙的旅途中播撒了人文关怀的种子。一位刚结束心肺听诊的旅行团老人感慨:“这趟旅程还没开始,健康提醒先到位了。”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空间里,青年医护们用专业指导旅客健康生活。(编辑:张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