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刘奕扬报道:2月7日上午10时许,当旅客们在郑州机场T2航站楼出发和到达大厅渐渐来往纷纷时,郑州机场水暖运行维护员刘万鹏已经在航站楼里忙活了将近1个小时,他骑着一辆平衡车,一手持一个小型设备,一手拿着一个记录单,按照单子上记录的区域逐个去“打卡”。其间不时在旅客中间穿行,虽偶有旅客回头观望,但并不引人注意,不过殊不知的是,他的工作与春运期间广大旅客在T2航站楼内的冷暖体感息息相关。
![](./W020250210700395104076.jpg)
(郑州机场供图)
刘万鹏骑着平衡车,像之前去过的区域一样,在T2航站楼三层A区候机区停下来,选好一个点位后,右手举着小型设备,设备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在不断波动,约2分钟,数值逐渐稳定,显示出“23.7℃”,便将相应的数据记录在单子上,整个测温过程约持续了3分钟左右。刘万鹏指着这个小设备介绍说,“这是温度测试仪”。
作为水暖运行维护员,像这样的工作,平均每天要在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的航站楼里转三趟,对将近20个测温区域进行逐一测温,如果发现某个测温区的气温过高或过低,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对1.3万个出风口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哪个出风口有故障,立即要上报进行排查,“过去每趟下来要走3万步左右,现在机场给我们配备了平衡车,节省了体力,速度更快了。”刘万鹏说道。
春运期间,出入郑州机场T2航站楼的旅客会有一个感觉,有的地方热一些,不用穿棉衣就可以,有的地方冷一些,各个区域的温度有差别,为什么做不到像大型会议室那样,室内气温都保持基本一致。已经在水暖运行维护岗位工作了多年的刘万鹏解释说:
“T2航站楼面积大,功能分区较为复杂,对流空气又较多,比如,在四层出发厅4号门附近的总服务台附近,从楼外吹到这里的贯穿风特别大,附近的出风口把热气供应到总服务台附近时,往往被从四号门吹进来的贯穿冷风给带走了,这里的温度起伏就相对大一些,一些旅客就感到冷一些。而在候机区,由于较为封闭且受光照强度大,旅客就感到热一些。因此我们就划分区域,进行人工多点测温,在现场为广大旅客感知体感温度,这样才能精准掌握情况。”
刘万鹏又指了一下墙上的一排风口说:“楼内的暖风全部由这些风口送出,结合现场监测和后台监控显示温度,会调整不同区域风机频率来达到调整温度的效果,如果某个区域温度测试明显异常,我也会立刻上报班组人员对风口和对应机组进行测试和检查,直至确认问题负责维修完毕。”,说罢刘万鹏已经骑上平衡车要去往下一个监测点,而这样的人工测温,他说每天要进行3次。
郑州机场能源动力中心主任杜海介绍说,在今年冬季及春运期间,为充分做好旅客服务保障工作,郑州机场已提前谋划部署:与市政热力协调配合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热源温度、流量等负荷调整工作,针对不同区域体感温度情况进行风机频率调整、门体加装风幕帘等措施,尽可能保障楼内旅客及工作人员的舒适体感效果。与此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航站楼温度的管理水平,运用楼宇自控系统,实现温度自控调节,目前T2航站楼内各区域,温度已基本可控制在20至25摄氏度这样一个体感相对舒适的范围内,保障春运期间旅客温暖出行。
杜海也解释说,一座面积巨大的航站楼,不同于传统楼体建筑,受楼体结构、空气对流区域相对较多、且各区域受光照程度不同等现实条件影响,整个航站楼内实际达到预定的调节温度效果,一般需要3-4个小时的时间,目前还需要每天进行人工现场测温,就相当于一个“前哨兵”,结合温度数据和现场体感情况,给我们对楼内的温度调节预留了一定的预判和调整时间。不过也需要温馨提醒的是,考虑到每位旅客对温度的体感可能有所差异,也请在楼内停留的往来旅客及时关注天气情况,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室内保暖。(编辑:陈虹莹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