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青岛机场: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1-03 11:02:00

2024年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投运3周年。这一年,青岛机场集团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交出了一份跨越发展的精彩答卷:

2024年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航班19.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9万吨,比2023年分别增长13%、22%、7%,三大生产运营数据均创青岛机场开航以来历史新高;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华东地区第1位,旅客满意度连续9个季度位列全国同量级机场第1位,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这是青岛机场集团向“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 国内领先”国际枢纽机场目标加速迈进的重要里程碑,为青岛纵深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发展 “红色引擎”激活新动能

青岛机场集团作为青岛市属国企,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自身的“根”和“魂”。近年来,青岛机场集团党委着力构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以群团统战建设为助力的“六位一体”党建体系,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建设新局面。

2024年,青岛机场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动摇,以激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科室班组前沿阵地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员工主人翁精神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双三基+集中小部队”党建工作体系,推出第二批党建品牌,首创“机场红毯”荣誉体系,全面实施“启航、护航、引航、领航”四大成长计划,不断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集团转型高质量发展,成功获选“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客货稳中求进 主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青岛机场紧抓民航业从恢复发展转向提质增效的战略机遇,以便利旅客美好出行为出发点,不断提升航空客货运发展效能生产运行跑出“加速度”。

春运期间,青岛机场连续6天旅客量超8万人次,2月16日单日旅客量达8.63万人次;进入暑运,8月9日,单日旅客吞吐量达9.8万人次;年末岁尾,12月21日,年度旅客吞吐量达2556万人次,均刷新了青岛机场开航以来的历史纪录。


客流量持续攀升的背后,得益于航线网络日益织密的坚实基础。

2024年,青岛机场国内外客运航线总数达228条,通达128个国内外城市。3小时航程可通达全国90%的省会城市、大中城市、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日韩地区等。

双枢纽战略合作朋友圈也随之进一步扩大,2024年新增武汉、长沙等6家机场,总数拓展至15家,依托青岛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枢纽”战略合作从机场共建不断上升为城市合作,国内快线航班量占比由22%提升至53%,拉动国内旅客量实现20%的增长


国际航班航线方面,青岛机场不断强化日韩、上合区域门户枢纽特色优势,打造“公交化”运营模式的高频航班,其中首尔快线航班量升至全国第一位,日韩旅客量排名全国第三位;依托日韩免签政策试行,拉动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旅客量持续攀升,全年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旅客量累计约267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96%

中转客流和服务能力是衡量机场枢纽功能的关键指标。青岛机场不断丰富中转联程、空铁联运产品,打造“立体化 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青岛机场于转场运营后首次恢复国际通程航班服务,旅客中转衔接时间压缩40分钟以上,并通过多次试运行,将此服务范围扩大至韩国、中东、欧洲、澳大利亚等主要国际客运航点;依托区位优势,畅通“东北-青岛-华东/华南”“国内中西部-青岛-日韩”等中转通道,全年保障中转旅客255万人,同比增长80%,中转旅客占比由2023年的7%提升至10%,步入全国同量级机场第一方阵。启用日照临沂高铁城市航站楼,青潍空铁联运旅客“零负担”出行项目,获评国家六部委联合评选、省内唯一入选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牌,为民航与高铁合作发展提供了“青岛模式”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北方航空物流转运中心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2024年,青岛机场累计开通、运营16条货运航线,其中青岛—大阪孟菲斯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的全面升级,使青岛正式成为联邦快递中国大陆地区第五个国际口岸操作中心。作为山东省口岸功能最齐全的机场,青岛机场不断聚焦口岸功能、保障能力、营商环境、通关效率等优势,建立13家异地货站,打通“空空中转”“陆转”等货运通道,实现省内外航空物流资源共享;推进北方进口生鲜转运中心建设,随着10月澳大利亚鲜牛肉的抵达,青岛机场肉类等5大口岸功能已全部投入使用,生鲜货物落地后最快仅需90分钟便可提离。2024年全年累计保障龙虾、榴莲、山竹等生鲜货物超1.5万吨。凭借优质高效专业的保障能力,顺利完成“大白鲸”国内首次商飞、电动汽车整车运输、毒性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


守牢安全底线 积极应对运行新考验

安全始终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是任何发展都不能逾越的底线。一直以来,青岛机场集团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既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基础,也持续筑牢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以自主创新的责任清单、检查清单、风险隐患清单“三张清单”为主抓手,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强化机坪运行管理要求、作业程序、操作标准“三统一”,加强岗位末梢管理,成功入选全省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行动标杆企业,并圆满完成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迎审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同时,面对民航航班量和旅客量快速恢复的新常态,青岛机场积极应对保障压力持续加大的挑战,整体运行高效平稳,航班放行正常率及航班靠桥率均居全国前列。春运期间,在多轮连续降雪的极端天气下,青岛机场提前谋划、高效响应,分区、分组、有序开展各区域除冰雪作业,未发生跑道关闭、大面积航延等情况。7月—8月更是克服暴雨、大风等特殊天气显著增多的困难,接收备降航班211架次,环比增长72%,其中7月24日接收备降航班48架次,经受住了特殊天气的应急保障考验,进一步提升了航班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出行体验。

服务提质增效 满足旅客出行新期待

作为省市重要对外开放窗口,青岛机场多项运营指标的突破,不仅是业务体量的增长,也是其服务品质提升的体现。蝉联千万级以上机场服务质量优秀奖、“CAPSE最佳机场奖(1000万级以上)”,荣获“CAPSE2023年度创新先锋奖”等20余个奖项,是民航业内及广大旅客予以青岛机场的全方位肯定,也是对青岛机场多元化提升服务品质的最好回馈。


2024年,为满足旅客多元化、个性化、细节化的出行需求,青岛机场扎实推进“民航服务提质增效年”活动,细化服务标准体系,编制的旅客问询及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填补了行业内相关标准的空白;把更充裕的出行时间留给旅客,压缩国际及地区值机截载时间至50分钟;发挥“青翼悦行”和“飞诉快办”品牌效能,全年服务热线及线上平台受理旅客诉求近13万次,满意度达96%;推出定制客运服务、优化调整机场巴士乘车购票地点、改造网约车乘车等待区域、增加远端停车场摆渡频次,进一步提升地面交通换乘效率;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青岛机场积极融入“航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民航博物馆获评“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开发青岛市内外旅游产品17个,打造并推出云南、东北、新疆、新加坡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青岛机场的硬件方面也频频“上新”。今年以来,陆续启用了国内中转休息区、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过夜旅客休息区,专项提升标志标识、USB充电口等,引入并投入运营60个点位商铺,涉及49个品牌,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顺畅的出行体验。


创新破题出圈 智慧机场取得新成效

2024年10月,由青岛机场集团协办的第二十二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青岛召开,这既为民航业内外科技创新主题深度交流提供了平台,更认可了青岛机场集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行业关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工作部署,打造“智慧机场”,青岛机场集团把科技创新与各岗位工作环节相融合,建设11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王玉龙创新工作室获“全国民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全国民航系统仅19个创新工作室获此殊荣;搭建集旅客出行信息查询、室内导航、航延申领等百余项功能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机场无人化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成功申报行业团体标准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培育专业人才,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举办“五小”创新大赛,开展65个项目的研究落地和考核评比,培育科创人才超百人。


挺进低空经济新赛道,开启创新发展新征程。基本明确了青岛机场集团参与低空经济发展路径顺利完成市区往返本场的直升机摆渡接驳航线首航以及常态化飞行保障,打通了通用航空至民用航空运输接驳的“最后一公里”。

队伍凝心聚力 打造“幸福企业”新样板

着眼于建设有温度的企业,青岛机场集团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扎根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让每一个青岛机场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探索资金自筹、园区自建、人员自选的自主办托模式,建成青岛市国有企业中首个自建自营的普惠性托育园,为全市企业职工子女托育服务树立了新标杆;开设职工超市、提高食宿标准、加强医疗保健、优化员工班车设施及线路、畅通职工诉求反馈渠道,系统性解决事关员工生活的后顾之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青岛机场集团将持续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枢纽能级和航空运输保障能力,为省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岛范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吕文博)(编辑:张彤 校对:孙文瑾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