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乌兰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正式跻身百万级民航机场行列,成为内蒙古机场集团第6家百万级支线机场。
五十九载风雨兼程,践行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五十九载耕耘不辍,诠释着乌兰浩特民航人的敬业忠诚;五十九载流金岁月,镌刻着兴安盟民航发展的非凡历程。
乌兰浩特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不仅是兴安盟民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乌兰浩特机场始终坚持顺应时势,找准“四者”定位,聚焦发展目标,务实笃行、奋勇作为,在快速发展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绩、迎来新变化。
脚踏实地,做兴安盟民航事业的参与者
1965年,乌兰浩特民航站开始筹建,1967年通航,标志着兴安盟民航事业正式拉开序幕。随着地方对外联系交往越来越密切、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越来越高,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资金和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乌兰浩特民航人见证了机场从旧址到新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二代”和“三代”候机楼
1992年5月10日,新机场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1994年12月19日,机场搬迁到新址;1995年4月5日,新机场第一班——乌兰浩特—通辽—北京—呼和浩特首航成功;2006年12月20日,飞行区改扩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跑道由1800米延长至2600米,主道面宽度由36米加宽至45米,停机坪面积由6000平方米扩建至13200平方米;2012年9月19日,仪表着陆系统及助航灯光系统工程通过行业验收;2013年,飞行区、航站区扩建工程相继开工;2015年1月8日,新旧跑道切换成功,旧跑道“退役”;2015年7月30日,“一夜转场”后新建18000平方米航站楼正式启用。
2003年12月,在全国机场属地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民航乌兰浩特站更名为内蒙古乌兰浩特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内蒙古机场集团的子公司;2016年4月,完成改制成为内蒙古机场集团的“分公司”。
一次迁建、三次改扩建,乌兰浩特机场结束了土跑道、平房候机楼、没有登机廊桥和只能起降小型飞机、没有盲降系统、不能保障夜航的历史,历经两次改革更名,组织机构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责定位更加明确,为兴安盟民航事业发展和机场圆梦百万奠定了基石。
务实担当,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助力者
作为兴安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空中桥梁”,乌兰浩特机场在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服务百姓便捷出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助力地方做好“旅游+”文章。民航运输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市场的支撑,旅游业的繁荣也离不开民航运输业的推动。2015年11月,乌兰浩特机场引入华夏航空“云上公交”产品,通过“36时鲜”商贸合作,将当地生鲜特产快速销往全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5月,天骄航空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红色航旅专线开通,依托国产民机将“青城”与“红城”紧密相连;2023年,与地方政府联手在候机楼内精心打造文化长廊,展现地方多元特色旅游资源,让旅客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兴安岭上兴安盟”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兴安盟了解地域特色、红色历史和草原文化。
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自2006年以来,对口帮扶嘎查村历经五次变更,但乌兰浩特机场“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民航特点开展帮扶”的工作思路没有变,先后派出4名干部,累计投入资金70万元,帮助抗旱打井、抢修农用道路、发展庭院经济、购买垃圾桶、建设党员活动室等,帮助对口帮扶村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2006年至2018年,全力协助集团公司做好兴安盟扎赉特旗全吉嘎查帮扶工作。
突泉—通辽短途运输航线成功首航
助力地方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2022年,扎赉特旗音德尔机场和突泉县太平机场建设项目被纳入自治区统筹建设通用机场项目,为保证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运,乌兰浩特机场选派精干力量成立筹备运营工作专班,分别与扎赉特旗、突泉县人民政府签署委托运营管理协议。2022年6月25日,两个机场集中开工建设;12月24日,正式通航。两个旗县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愿望,空中游览、应急救援等通航产业也助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24年3月20日,引进亚捷航空开通乌兰浩特—阿尔山短途运输航线,在两市间架起了“空中桥梁”,织密了兴安盟地区的航线网络,进一步推动兴安盟形成了“运输+通航”两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敢闯新路,做内蒙古机场集团战略的执行者
兴安盟地处自治区东部,经济欠发达、人口基数低,制约了民航事业的发展。为让草原红城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让航空出行由“遥不可得”变成“触手可及”,乌兰浩特机场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坚决贯彻落实内蒙古机场集团发展战略,整合航空资源,不断提高航线网络通达性。
乌兰浩特机场积极落地“干支联动”战略,优化了呼和浩特方向航班时刻、增加往返频次,借助“经呼飞”政策,为旅客提供便捷的中转机会和更低的出行成本,地方百姓航空出行意愿明显提升,乌兰浩特机场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2021年9月16日,自治区首条“支支通”航线——呼和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航线正式开通,解决了区内盟市间陆运时间长、“折返飞”的问题。2024年3月31日,内蒙古机场集团选择兴安盟作为试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统筹开展乌兰浩特机场“支支通”航线网络建设。截至目前,“支支通”年旅客吞吐量373167人次,占总量的37.3%。
“全国首家”和“两个自治区最多”,解决了小机场通航城市少、百姓出行难、早出港航班时刻晚的问题。2021年12月16日,全国首家标准化通程服务在乌兰浩特机场启动,这是内蒙古机场集团落地民航“干支通、全网联”战略的举措,通程服务落地后,乌兰浩特机场通航城市由15个提升至100+,通程旅客可享受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无忧中转以及专属驿站服务。2023年7月11日,乌兰浩特机场首次引进成都航空国产ARJ21飞机驻场,成为自治区国产民机ARJ21运力最多的支线机场。2024年,乌兰浩特机场共开通12条支支通航线,航点12个,是自治区开通“支支通”航点最多的支线机场。
赓续传承,做逐梦百万空港的实干者
在快速发展的征程中,乌兰浩特机场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优质服务展示机场形象,推动凝心工程,为机场稳步前行提高“软实力”。
乌兰浩特机场持续筑牢安全“生命线”,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管理体系贯穿运行,建立安全作风管理机制,制定各层级安全责任清单、履职清单和赋权员工“担当作为”清单,开展重大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消防保障等级由六级升为七级。机场转变服务理念,以通程航班为载体、以地面服务部分业务管理转型为契机、以服务流程再造为抓手,将服务理念由“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旅客为中心”转变,聚焦旅客出行难点和痛点,推出“首乘”、特殊旅客全流程服务,完善地面保障流程,深化服务品牌建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旅客互动活动,用心用情惠民便民,让航空出行在祖国北疆小城变得更便捷、更美好、更舒心。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又一代乌兰浩特民航人在圆梦百万空港的路上拼搏进取、接续奋斗。乌兰浩特机场始终坚持做好凝心聚力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频共振,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发挥头羊作用,提高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上下同心,共谋发展。机场始终把员工所需所想放在心上,“服务好为旅客服务的人”,让员工付出有回报、成长有平台、解困有渠道、努力有方向,真真切切感受到存在感和自豪感,为机场快速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
繁忙的候机楼和停机坪(本文图片均由乌兰浩特机场提供)
破浪前行勇扬帆,砥砺奋进再起航。历史的轨迹连接着未来的方向,乌兰浩特机场将在民航上级和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构筑更高水平航空安全,打造更加高效服务体系,织密航线网络,推动航旅融合,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兴安盟民航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思)(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