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 报道:8月8日~9日,2024年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启动会暨评审员培训在吉林长春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民航报社联合主办,共计800余人通过线上和现场方式参会。
会上,主办方介绍了2024年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安排。2024年将对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含)以上的38家机场进行5个维度的评价,对200万人次(含)~1000万人次的36家机场、100万人次(含)~200万人次的28家机场进行4个维度的评价。为更好体现机场服务客户、共同服务好旅客的理念,主办方在今年的评价工作中再次提高了航空公司满意度指标权重。目前,旅客满意度和航空公司满意度指标已上线,开始采集数据,专业评审指标已经发布。专业评审继续采用“暗访+明查”方式进行。

今年6月,主办方发布2024年机场服务质量评审员选拔通知;6月~7月进行评审员申报资料收集整理和评审员资格初审,共有755人报名,通过资格初审635名,经培训考试合格583名。按照计划安排,9月~12月,主办方将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参评机场的专业评审时间和顺序,并组织开展现场专业评审;2025年1月~3月,收集整理各维度评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025年5月前,完成年度服务质量评价报告并发布评价结果。
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已经连续开展9年,今年是第10年。10年来,主办方累计评价机场646家,被评价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到全国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6.5%,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评价报告和优秀机场,推荐优秀案例,对持续提升旅客服务体验、进一步增强民航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总体规模恢复常态化增长,全面跨入提质增效阶段。当前,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民航改革任务落实,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目前,“民航服务提质增效年”主题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航班正常率达86.4%,千万级机场近机位靠桥率达83.8%。各机场在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首乘旅客服务、推广“一证(码)通行”服务、“民航+旅游”服务、适老化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产品,旅客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随着国际客运市场的进一步恢复,民航运输生产淡旺季需求波动较大,加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对机场服务质量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会上,主办方表示,将以民航局“服务质量提质增效年”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注重实效;严格相关标准、规则和纪律,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提升,不给基层添麻烦;同时主办方建议参评机场不以“迎审”为目的,以积极参与“免费体检”的心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主动整改,共同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力量。
在培训环节,主办方对评审员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并对评审组长进行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评审组长围绕做好2024年度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展开研讨。(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