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河几字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乌海地理位置优越。它东临鄂托克草原,南接宁夏,西靠苍天般的阿拉善,北望西部粮仓河套平原,地处华北、西北结合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
近年来,乌海立足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成绩,有乌海机场的一份贡献。一座机场、17条航线,乌海机场架起了飞往外界的空中桥梁,打通了乌海地区连通世界的空中门户,也成为服务地方经济最有力的支点。

忆往昔 峥嵘岁月创事业
2003年12月13日下午3时20分,一架从北京起飞,满载乘客的多尼尔型32座客机徐徐降落在乌海机场,这标志着乌海机场正式通航。

(本文图片均由乌海机场提供)
在此之前,乌海机场已经经历了整整10年的筹备和计划。作为内蒙古西部一座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曾几何时,交通是困扰乌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
乌海机场的通航,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投入使用的第一个3C级支线机场,不但满足了乌海人民“飞天”的梦想,同时还担负起自治区西部地区人工增雨、飞播造林、防凌防汛和为泛美航校飞行训练提供通用航空安全保障服务的重要使命。
2006年,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乌海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实现了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
2008年,乌海机场加入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大家庭,标志着乌海机场向现代企业管理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运输生产也由市场起步培育阶段向市场成长成熟阶段过渡。2008年12月12日,乌海机场完成了旅客吞吐量7万人次的优异成绩。
2010年,乌海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同年,乌海机场还以高分顺利通过了民航总局安全审计。
2011年,乌海机场得到非航业务的经营权,并实现了机场派出所、气象台、消防公益性职能复位。旅客吞吐量更是在连续3年快速增长后,突破20万人次。
2012年,乌海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2196人次,突破30万大关,各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内蒙古地区前列。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支持下,乌海机场又开通了惠民工程“呼乌快线”,真正实现了“大众化”航空,当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47万人次。
2019年,乌海机场突破旅客吞吐量52万人次,实现乌海地区人均乘机次数达1.1次。
2021年,在集团公司“五小”创新模式的引领下,三看年来,机场公司累计26项创新项目荣获集团公司表彰,3项取得专利,推动了创新发展的大提升。
2023年,乌海机场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从经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型的体制改革,将部分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安全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充分的航空保障业务进行市场化,再度实现管理创新。
同年,还首次开通乌海葡萄全货机航线,是特色农产品“飞出内蒙、飞向全国”的有益尝试,更是推动乌海葡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的创新之举。
……
通航20年来,乌海机场航线和航班班次不断增加,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乌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
从开通乌呼快线,推进干支联动战略,到落地全区“互联互通”航线网络建设规划,乌海机场稳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组组数据的刷新,律动着乌海机场发展的脉搏;一串串数字的鼎新,印证着乌海机场发展之路上的坚实脚步。乌海机场成为人民群众最为信赖的便捷舒适型交通首选。
看今朝,智慧之翼助发展
20年间,乌海机场以高质量发展速度,破茧成蝶,经历了从梦想启航到展翅腾飞的蜕变历程,内引外联,为乌海地区架起了一座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
20年间,乌海机场从最初的1条航线到开通北上广深等城市17条航线,从小小一座航站楼成长为通达国内的空中走廊,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征途难关。
10年前,“呼乌快线”的开通,就带给乌海人民满满的出行幸福感。在此之前,受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普通百姓坐飞机去呼和浩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单程票价就要1200多元,而呼和浩特至乌海的硬卧票价仅为130多元。
2013年3月1日,乌海市政府率先提出民航惠民工程,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航空市场开发合作协议,将集团公司提出的“支线快线”航空运营模式引入乌海机场,让百姓尽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呼乌快线” 实现了全年航班每天达到4班以上的高密度,单程票价只有100多元,且早中晚都有航班执飞,每日能为旅客提供800多个座位。不仅能让乌海市民实现家与首府之间当日往返,而且还可借助“呼乌快线”至首府中转抵达国内50多个城市。真正成为老百姓坐得起的“空中巴士”。
10年后的今天,乌海机场又实现了与携程网、同程旅行网等OTA平台的深度合作,除及时更新航班信息、提供特价机票信息外,还加大了对“支支通”航班长者9元乘机、首乘旅客专享福利、特价机票与立减产品等促销信息的宣传力度,惠民方式更加深入广泛。
同时,机场也坚持服务至上,多措并举打造“乌海有礼”服务新名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不断完善对老、弱、病等特殊旅客和无人陪伴儿童的“全链条”服务,探索各环节服务流程再造,持续提升旅客满意度。
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乌海机场坚持的原则和使命,为此,机场不断完善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积极对接我市“加快推进两个转型”的发展战略。
本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目标,乌海机场创新经营机场与地方关系,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因此带动了机场航线的持续增加,运行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乌海机场已经成为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两年,乌海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民航通航发展大会、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等活动,也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产业高端项目落户乌海地区,成为乌海扩大开放、互利共赢的“黄金商道”。
从头越,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通航之初的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增长到力争实现70万人次,近59倍的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乌海机场跨越式发展的辉煌成就。
乌海机场也积极落地集团公司“干支联动”战略和“互联互通”航线网络建设方案,结合乌海地区航线网络特点,大力提升中转服务水平。
以乌海至呼和浩特航班为例,调整后的频次由日均2班提升至日均3班,最高达到每日4班,不断提升乌海航空网络与呼和浩特机场干线网络的衔接性,为乌海旅客提供更多中转机会。
同时,“调时刻、调机型、调结构”战略也进一步优化了航班资源。通过“调时刻”,目前已实现呼和浩特至乌海早、午、晚班时刻合理分布;乌海至北京首都航线北京落地时间提前1小时,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提高航班收益水平,北京航线人均补贴同比下降27%;通过“调机型”,B737-800/A320大中机型运营占比较2019年增长了30.2%,运输架次较2019年下降了13.1%,每架次座位数提高了18.3%,涉及机型方面的起降费收入提高7.5%;通过“调结构”,首次引进春秋、西藏、吉祥航空、西部航空参与运营乌海地区航空市场。
按照内蒙古民航集团“支支通”航线网络规划,乌海机场也先后开通天津—鄂尔多斯—乌海、大连—锡林浩特—乌海、乌海—赤峰航线,率先让区内城市通起来,“干支通全网联”全面推进,努力打通航空运输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乌海机场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卓绝勇气挥毫泼墨,立足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助力乌海地方经济“飞起来”,还要“飞出去”。(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娴)(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