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202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迎来通航4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机场举行通航40周年庆祝活动暨“承梦四十载 畅翔新未来”人文机场音乐会。
198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用时仅一年零九个月就建成通航,首班开航厦门至上海的航班,用空中门户助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腾飞。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厦门机场与境内外127个城市通航,开通179条航线,成为高峰年度旅客吞吐量近3000万人次的国内一流现代化航空枢纽,是全球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

通航庆祝活动现场(厦门机场供图)
担当使命打造航线网络,全力探索行业创新路径
长期以来,厦门机场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真情服务”的理念,充分展示了厦门经济特区的良好形象,不断为中国民航的改革贡献着特区经验。
厦门机场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多年来以一贯之的、勇于创新探索的热情。1992年底,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全面动工,总投资额23亿,当时国内机场建设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财政拨款模式,而厦门机场积极创新,多措并举,分别采用境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等各种市场融资手段筹集建设资金。作为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民航机场,厦门机场还率先与台湾民航界合作,建成厦门航空港货站(现更名元翔货站),成为海峡两岸民航界首个合资项目。厦门机场还在中国民航率先引入海外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率先形成全服务航空与低成本航空并飞的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厦门机场围绕厦门的“海丝”重要节点城市定位,打通航线网络,独辟“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亚太重要空港物流节点。今年2月,厦门机场又开通首条巴西全货运航线,并积极将其打造为国内第一条金砖国家城市之间的跨境电商空运专线。
当前,厦门机场已形成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的航线网络,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初具雏形。
优质服务满足美好出行需要,落子翔安拥抱更精彩未来
机场是许多人了解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四十年来,厦门机场始终践行“让广大旅客满意”的承诺,打造起海洋风情与闽台文化相互融合的人文特色机场。在10月22日的庆祝仪式现场,厦门机场运营方——元翔厦门空港党委书记、总经理朱昭表示,一直以来,厦门机场始终坚持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运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新需要。
在今天的厦门机场,以闽台文化为核心设计元素的T3候机楼与以海洋文化为核心设计元素的T4候机楼相辅相成,旅客在燕尾脊、红砖墙与蔚蓝海洋之间穿梭的同时,也体验着顺畅便捷的出行——自助值机、自助行李交运和自助登机门等多种机场自助设备,实现旅客全流程自助。近年来,厦门机场围绕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的探索实践,多次获得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服务质量优秀奖”以及“旅客满意优秀奖”,并获得由国际航协(IATA)评定的“白金机场”认证。
在10月22日当天,厦门机场的“时光博物馆”也正式启动迎客,这里展示的诸多资料,记载了厦门机场的40年历程。而从10月22日至26日,厦门机场将在航站楼内持续举办音乐会,并每天抽取幸运旅客、赠送纪念品。

展示40年历程的“时光博物馆”在厦门机场迎客(厦门机场供图)
10月22日的庆祝活动上,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及曾孙陈铭,羽毛球史上第一个双满贯运动员赵芸蕾,射击世界冠军张彬彬,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外籍友人陈悟空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厦门机场旅客,纷纷为机场的通航纪念送上祝福。不少人都深情回顾了自己一次次从厦门高崎机场启程前往各地的美好航程经历,也表达了对正在建设中的、新的厦门翔安机场的期待与向往。
未来的厦门机场,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促进机场客货运量实现质的飞跃,助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构建新时代厦门民航高质量新发展格局。(编辑:张彤 校对:李海燕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