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 报道: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通用机场和乌审旗通用机场首航仪式举行,首航分别开通鄂托克旗—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呼和浩特和乌审旗—鄂尔多斯、乌审旗—呼和浩特两条惠民短途运输航线。鄂尔多斯市“十四五”规划中的5个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将完成3个,这也标志着以鄂尔多斯机场为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通勤通用机场体系已具雏形。
“开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是落实民航局提出的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鄂尔多斯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东表示。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位于黄河“几”字弯的核心区域,城镇分布分散,公路出行时效性较差,非常适合发展通用航空运输。可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特点,满足人民群众高效出行需求。”鄂尔多斯机场集团通航发展部负责人介绍,以鄂托克前旗机场为例,作为自治区西南部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飞行区指标由2B升级为3C,成为自治区已建成运行的最大通用机场,运营的机型也由PC12升级为空中国王350,载客量也由8人升至14人。
乘坐飞机出行,已经是鄂托克前旗百姓出远门的便捷首选。“干支通,全网联”试点工作一年以来,鄂托克前旗机场运输生产呈指数增长,今年一季度,鄂托克前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82人次,同比增长 670%。家住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宝音需要经常往返北京。“以前出门真头疼,从银川中转、从呼和浩特中转,现在鄂托克前旗至鄂尔多斯,每天达到了3班,通过鄂尔多斯中转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北京,而且票价跟火车票价差不多,时间上省了太多了。”
“通用机场如何能在保障偏远地区旅客出行基础上,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在通航产业领域一直思考的问题。”鄂尔多斯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刘波表示,结合当地资源及通用机场的有利条件,以“通航+”为核心的战略构想呈现在眼前。
在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目前航空研学体验、航空驾驶员培训、无人机科研试飞等业务稳步开展,产业集聚初步显现,已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多批次科研测试任务;首次完成国内大型无人机(FH-98)应用于物流场景的飞行试验;引入翔瑞航校驻场长期开展航空器驾驶员培训业务。截至目前,翔瑞航校鄂托克前旗基地拥有训练飞机10架,可完成60名以上学员的训练任务。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机场集团依托自治区和中国商飞“引进一架飞机、发展和带动一个产业”战略构想,围绕通航产业发展布局,聚焦重点任务,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四个中心”(航空培训中心、维修中心、试飞中心、交付中心)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航空培训中心、维修中心全面建成,试飞中心、交付中心基本建成。争取到2025年,“四个中心”年营业收入约1亿元,带动就业约5000人,培训航空类专业人才10000人以上,保障试飞与训练飞行20000架次以上。(编辑:李季威 校对:金杰妮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