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在国际机场协会亚太地区分会(ACI Asia-Pacific)正式公布的2022年度“绿色机场表彰”项目获奖名单上,首都机场荣获银奖(5000万量级以上类别)。这份成绩得益于首都机场十几年来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与谋划,得益于首都机场对绿色机场建设的坚持与落实。
绿色发展体系渐完善
自2010年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十几年间,首都机场从认清概念到小步慢走,从厘清思路再到强力推进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绿色发展之路。
首都机场也形成了以制度为基石、以规划为引领、以组织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为夯实制度基础,首都机场相继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体系》,并对照最新政策要求、结合首都机场发展实际不断完善,明确职责、厘清内容、打造闭环、建立机制。随后,首都机场编制了《“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低碳发展工作方案》《绿色机场发展规划》《“油改电”专项规划》《“十四五”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方向、制定路线、追求实效。为确保工作落实,首都机场先后设立了内外部两级绿色机场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对内成立首都机场绿色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对外借助首都机场安委会平台,会同主要驻场单位设立了首都机场安委会绿色机场建设办公室,为首都机场绿色机场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首都机场还与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指导绿色发展相关工作。
低碳发展工作见成效
长期以来,首都机场将节能工作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优化措施,实现了首都机场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并于2019年成为业内首家“气候领袖企业”。首都机场积极推进节能设备使用,在航站楼、停车楼、公共道路有计划分批次更换LED节能灯具、淘汰老旧电机、更换高耗能设备。截至2021年底,首都机场完成航站楼LED光源改造约12.7万盏,淘汰高耗能电机210台。同时,首都机场持续优化行李、捷运、照明等系统运行模式,推行行李系统分区节能运行模式,2021年系统能耗较2020年下降21.5%,单件行李平均能耗下降13.9%。此外,2021年,根据国际旅客保障特点,首都机场优化了捷运系统运行模式,运行里程缩短40余万公里,累计节电约76万千瓦时。
首都机场不仅注重节流,还在开源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自2016年以来,首都机场先后完成了地面交通中心(GTC)采光带屋面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西湖湖面光伏建设、GTC玻璃穹顶光伏膜发电建设等项目,光伏发电在总电耗中占比提高到了0.3%,基本实现了GTC一层、二层区域日间用电100%自发电覆盖。与此同时,首都机场积极开展办公楼玻璃幕墙光伏发电研究,推进首都机场西湖湖面光伏发电二期项目建设,不断扩大绿色能源使用范围,优化能源结构。
此外,对于碳排放问题,首都机场开展碳核查工作,并参与北京碳市场交易,通过节能、绿碳应用等措施实现了年碳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的目标。2021年,首都机场积极开展碳达峰与碳中和实施路径、行动纲要及净零碳排放航站楼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
未来,首都机场将通过源头减量、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增强机场碳汇能力等重点工作,力争尽早实现碳达峰目标。
污染防治攻坚获胜利
为做好环境治理工作,首都机场将污染从水陆空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并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
2018年7月,首都机场积极落实国家、北京市、民航局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制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吹响了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的号角。2020年9月,首都机场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既定工作,提前取得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胜利,并被评为民航蓝天保卫战先进单位。4年来,首都机场大力推动场内新能源车辆引进,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了11倍,场内电动化率超过35%;同步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底,场内充电桩数量较2018年增长了近9倍,车桩比达2.8∶1;推动APU(Auxiliary Power Unit,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建设和使用,实现了全场近机位覆盖100%、远机位覆盖63%,并坚持“应用尽用”原则,自2019年以来折合节油量达14余万吨。与此同时,首都机场建立了车辆、充电设施和APU替代设施监控平台,实现了对这些设备设施的监控。
在完成蓝天保卫战既定工作的同时,首都机场认真打好碧水保卫战。首都机场严格落实污水处理要求,从废水达标排放及第三方检测等方面加强废水处理与排放管理,积极推进净化站设备设施提标改造工作,不断提升废水处理与排放管理能力,实现净化站出水持续稳定达标,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2021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分别为1360吨和145吨。同时,为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回收利用率,首都机场开展了海绵机场建设规划研究,完成了西湖园雨水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力争实现全体系雨水管理。
“三大战役”中涉及门类最多、涵盖范围最广的净土保卫战,也与旅客和周边居民生活休戚相关。首都机场自2020年起严格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制订实施方案,精简投放点位,规范桶站设置,修改合同条款,明确操作要求,强化监督管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实现了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此外,首都机场按照国家、北京市、民航局塑料污染治理相关要求,开展塑料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实现了航站楼及停车楼内零售、餐饮店面与食堂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100%,可降解餐具、杯具、吸管及搅拌棒使用率100%。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首都机场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行动续写绿色发展史,用实力打造绿色机场建设标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