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 雷金钟、杨国徽 报道:在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北部、荡气回肠的冈底斯山南麓、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有一座世界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冈仁波齐藏语的意思是神灵之山,被誉为神山之王,终年积雪的冈仁波齐峰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常年在此转山的信徒络绎不绝。这里山川迤逦,景色奇美,不仅有神山冈仁波齐,还有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有圣湖之称的玛旁雍措,因为神山圣湖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但普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在这里建设一座机场,不仅能加快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正因为有这样的旅游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民航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采用“政治动员、委托援建、建设运营一体化”方式安排西部机场集团援建西藏阿里普兰机场。从此,天边的阿里多了一群西部机场建设者,他们在这里开拓创造,像当年的援藏模范干部孔繁森那样,把自己最美的年华挥洒在这片荒芜的高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披星戴月、宵衣旰食,以极大的民族责任感、民航行业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用生命和激情、辛劳和汗水为边疆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的航空港,铺架边疆通向幸福、通向北京,实现中国梦想的飞天彩虹,在天边的阿里书写最美的诗章。

2008年,魏成存代表玉树机场建设分部与拉吾尕村小学的师生们合影
在西藏普兰机场建设的团队中,有一位我熟知的同志,他的名字叫魏成存。记得20多年前,他从大学毕业参加民航工作伊始,就一直做着与机场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从一名青涩的青年到知天命之年的机场建设专家,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黝黑的年轮,但他笃定初心,以坚定执着的党性默默地坚守在机场建设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孔繁森精神”并在荒无人烟的边疆续写着新的传奇。
然而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航空港谈何容易。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海拔3700米以上地区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高海拔地区短期旅游尚可,但长时间驻守就极易给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海拔高缺氧,阿里地区的空气含氧量不及内地的60%,每年进藏的援藏干部均有因为身体不适应返回内地的,甚至有因为高原缺氧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有些高原反应不严重的就通过吸氧、吃药坚持克服。
魏成存顶了下来。他处处冲在前,身体力行做好示范。他用坚定的毅力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发挥自己建设经验丰富、善于组织管理的优势,二十多年坚守在高海拔艰苦地区机场建设的工作岗位上,他的坚守,既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诺,也是忘我工作、甘于奉献的付出。
魏成存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锻炼出来的党员干部。回望成长路,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才华奉献给了民航的机场建设。2006年建设玉树机场,他就是玉树机场建设指挥部项目经理中的顶梁柱,在那个地方一干就是三年,他和团队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挑战了生命的极限,仅用13个月的有效施工期就在海拔3950米的青藏高原建成了一座4C级的民用机场,创造了机场建设施工奇迹的“玉树速度”。玉树机场建成后,在次年的玉树大地震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有了这座机场,数以千计在地震中受重伤的藏族同胞得以及时运往内地救治,数以万计的救灾物资通过空中的生命线及时运往玉树,玉树机场成为了英雄机场。

2008年,魏成存在玉树机场建设工程现场

2009年,魏成存荣获青海省劳动模范
玉树机场建成以后,他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西宁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这一干又是整整三年。2012年,组织派他到青海和新疆交界的一个叫花土沟的地方建设机场,任命他担任花土沟机场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花土沟因镇区周围诸多土质山包常年受风蚀雨刷,形成菊花状沟槽而得名,没有植物覆盖,极其荒凉。因为这个地方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油气田,才逐渐形成城镇,在这个地方建设一座机场,难度不言而喻。

2012年,魏成存在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工地上
魏成存领受任务以后,既感到责任重大同时又信心满满,他觉得花土沟机场建设是对自己多年从事专业技术能力的考验,也是独当一面综合管理能力的检验,在花土沟一干又是三年,他和他的团队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在海拔2906米的高原上,用“有情有义有斗志,无花无草无怨悔”的精神坚守了三年,选择了吃亏和吃苦,最终完成了这项任务,花土沟机场建成后,他带领的团队也得到了省政府通报表彰。

2015年,魏成存与建设团队在即将投运的花土沟机场航站楼前合影

2017年,格尔木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仪式后,魏成存正在为参加仪式的嘉宾介绍工程建设情况
花土沟机场刚刚建成,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的时候,组织又选派他去青海格尔木机场担任二期改扩建工程的指挥长,他没有在家里休息一天,就从花土沟赶赴格尔木开始新的工作,大家诙谐的说,这叫“移花接木”啊。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涉及不停航施工、军民融合,同时机场建设年代久远历史资料欠缺,协调工作千头万绪,魏成存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风沙大、决心更大;海拔高,境界更高”。在新建航站楼攻坚时期,施工现场悬挂着他写下的标语“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激励全体建设者加班加点、奋力拼搏,最终按工期计划在航班旺季实现了航站楼转场投运。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守正创新的精神,通过科学管理,有效保障了军民融合、不停航施工,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打造了西北民航辖区新的高高原支线机场标杆和典范,工程建成后他带领的团队得到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获得了青海省“高原工人先锋号”的殊荣。工程也先后获得“2016年度省级、州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全国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地”、省级优质工程 “江河源”杯等荣誉称号。
魏成存因为多年在机场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和过硬的作风能力,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肯定,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表彰,2009年他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被评为青海省“四优”党员,2011年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十一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2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这些荣誉,他没有骄傲、没有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多年来他笃定初心、开拓进取,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民航机场建设书写了闪光的一页。在2021年青海省出版的《青海省志·民用航空志(1994-2010)》中,他被作为五名为青海民航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之一进行了重点介绍。
2018年4月,西部机场集团积极响应民航局的号召,援建西藏阿里普兰机场。党组织考虑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找魏成存谈话。他完全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婉拒这项任务,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他觉得组织挑选自己承担援建任务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是党员干部,就应该知党恩、报党恩,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接受援建任务后,他找来了孔繁森事迹的书和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孔繁森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他,他仿佛听到来自阿里遥遥走近的驼铃声,仿佛看到了那位在电视镜头前哭着呼喊孔书记的藏族老阿妈的情景,有一汪清泓涌上喉头,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孔繁森同志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交给了和煦的春风,交给了酷烈的夏阳,交给了冷寂的秋夜,交给了严寒的冬雪,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魏成存义无反顾地,带着普兰机场建设的团队出发了。尽管现在藏区各种生活保障条件大为改善,但毕竟是在生命的禁区去工作、去拼搏呀。

在西藏支援机场建设的魏成存
此次远赴西藏工作,魏成存经过和家人商量,还是对两位老人进行了隐瞒,父母只知道他又要出差了。从西宁出发的前一夜,他握着85岁老父亲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八年前相同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只不过那个时候是老父亲拉着他的手不肯放开,老父亲对魏成存说:“党需要你去哪儿工作是信任你,你不能辜负党组织的信任”。而这次老父亲已经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什么,老人家用无助的眼神紧紧盯着魏成存,一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潸然而下,魏成存知道老父亲患上了帕金森病,他这一去少说也需要三五年,虽然也可以利用出差、会议的机会回家看望父亲,但毕竟工作的地方离家相距3300公里。
正因如此,魏成存工作再忙,每天都要给父母亲打个电话,前些年老父亲拿着电话还能说上几句,有视频的时候还会点点头笑一笑,近两年老人家不会说话了,但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电话铃声响起,如果有一天电话铃不响了,老人家便出现焦躁不安魂不守舍的症状。时间定格在2022年3月16日,老人家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一生辛勤劳苦、淳朴温厚、生性坚强的老父亲还是没有等到儿子归来。在老人最后的时光里,魏成存依然奔赴在成都、拉萨和普兰现场,他知道普兰机场建设正处在攻坚阶段,政治任务、使命担当和岗位职责不允许他停留一刻钟,他只能感慨:“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魏成存和他的笔记本
事实上,许多年以来,民航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民航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行业使命感,谱写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新华章。民航作为国有企业主动为国家排忧解难,把边疆机场建设的重担扛在肩上,像魏成存这样的民航机场建设者有成千上万,魏成存感慨地说:“到哪儿首先要爱上那儿、才能扎根在那儿、奉献在那儿。选择了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建设机场这份工作,便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舍家离乡、风雨兼程,但也选择了光荣与梦想”。
民航机场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每一个机场建设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一天都会遇见新的问题,工作重点在于管理,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协调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也要协调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魏成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他也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和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同胞结成了朋友,当地的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建设者叫亲人“泽珍巴”③,他在建设机场的同时,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地群众,开展修桥、铺路、助学等公益活动,跟当地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普兰建设机场,于魏成存而言,溯喜马拉雅山而上,山鹰是他的身影,顺雅鲁藏布江而下,大海是他的相貌。普兰机场从场址批复到立项批复历时26个月,从立项到可研再到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历时7个月,魏成存带着他的团队再一次创造了“西藏速度”,2021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机场的雏形正一步步显现。在高原上工作和生活,他常常勉励他的团队要有顶天立地的豪情、勇攀高峰的胆魄、团结无私的品格、苦干实干的作风和超越自我的追求,要矢志将普兰机场建设为“四型机场”,建设成高高原支线机场典范,为加快建设民航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贡献!
在工程管理中,面对安全工作,魏成存始终树牢“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开会第一件事讲安全,去工地第一件事查安全隐患,要求全员“查找隐患是责任、发现隐患是水平、消除隐患是功绩”,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面对工程质量,他常讲“有百分之百的工匠态度,才有百分之百的精品工程”。他亲自把关评审每一个施工方案,紧盯每一道施工工序,开展每一项技术攻关,普兰机场土方挖填总量超过8000万立方米,场区有8条冲沟穿越,挖填高差达到144米,需要削山填谷、移土造地,施工难度在国内罕见,他积极采用数字化施工及质量安全监控平台,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管控质量,尤其是对114米的高填方、高边坡进行控制;利用地基沉降监测、边坡变形监测、道面结构安全监测、在线监测与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智慧化跑道;利用BIM管理,提前进行建筑模型分析及交叉碰撞检测,提高安全、质量控制、加快工程进度,避免投资浪费。面对工期压力,他要求全体参建者“一天当成两天用,争分夺秒抢工期”,积极引进第三方合作机构,科学编制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梳理关键项目节点,及时对照纠偏;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实施挂图作战、采取重奖重罚等,保证项目全速推进。
魏成存长年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建设民航机场,身体多项指标也出现了“预警”,但他依然坚守在机场建设一线,既当好“指挥官”又当好“战斗员”,魏成存感慨地说:“人生能硬碰硬、实打实地做成几件事将无憾无愧!”。在高海拔边疆建设机场,除了缺氧、生活条件艰苦以外,最大的感受就是荒凉和寂寞,尤其到了冬天,本就仅有几千人的县城就像封了城,漫天飞雪,大地一片苍茫,只有山鹰在空中翱翔,机场建设者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回到帐篷或是廉租房里,用热水烫个脚、然后吸吸氧,和家里人视频聊聊天,遇到有上级领导来项目工地检查慰问时,建设指挥部的同志们总是爱唱那首《祖国不会忘记》,那首歌是写给在深山里二炮的一个军歌,因为这首歌歌词跟他们所处的环境非常贴切,建设者相信他们的付出民航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有时候魏成存和他的团队也会即兴朗诵那首我多年前在花土沟时写给他们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向着太阳》
风儿咆哮的累了
骄阳收敛了光芒
甜美的夏雨啊
浸透了花土沟无际的荒原
尕斯库勒湖笑了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儿男
在无垠的戈壁书画飞天的彩虹
在青藏高原的天地间铸就人生的成就
哦,诗人啊
如果你真的是诗人
就应该用笔记录民航机场建设者的大美
如果你真的是诗人
就应该用情讴歌民航机场建设者的大善
或许人生七彩丰盈
或许生命五彩斑斓
有无数的心酸和泪水
有无数的纠结和遗憾
机场建设者啊
仰望星空灿烂
凝视灯光闪闪
宵衣旰食 忠诚奉献
用爱和情聚合天地的灵性
虽然长夜冷寂
但在彩霞燃烧时
依然把头颅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高悬。
历史将永远铭记民航机场建设者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