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长沙机场客运服务部都承载着旅客迎来送往的使命,为了更好服务旅客,客运服务部登机服务室党支部始终坚持让支部融入中心,在念好“三字经”、打好“党建牌”上精准发力,筑造“星动力”支部品牌,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星”字湘伴,打好党建融入中心“结盟牌”
“服务好每一位旅客,服务好服务旅客的人”。长沙机场客运服务部登机服务党支部以人民为中心,从党史中汲取初心力量。从旅客切实需求、员工所急盼两个层面出发,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
以“星+馨”践初心。持续深化爱心服务,创建“初心驿站”推出“青春向党践初心,四心承诺护旅途”定制服务。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将旅客乘机主要流程联系起来,从专人陪伴、专柜值机、专区休息、专通道过安检,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全流程”爱心服务链。
学党史助力放心出行。在“初心驿站”开展首见服务制,主动向有需要、有疑惑的旅客表明身份,将“被动”化为“主动”服务。定制两项老年旅客专属服务,实现从无到有的蜕变,让“智能”+“传统”服务有机融合,将“爱心”、“畅行”贴,与“星程使者”相结合。为需要帮助的老年旅客、首乘旅客提供全程陪伴,针对行动不便有需要的旅客提供从车门到舱门的全程轮椅护送服务。细分旅客人群,在“十项无障碍”服务基础上,针对特殊旅客、首次乘机旅客,量体裁衣推出“友好湘伴”“友好首乘”精品服务。用细节筑造满意,从满意中传递惊喜。

以“星+新”解难题。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动能。结合岗位特性收集汇总服务标准话术,进行逐字逐句的反复推敲和分析,汇编成册;将“四微笑服务标准上班组文化墙”,组织各岗位开展“服务礼仪打卡每日练”,让“身边明星话服务”激励员工人人当明星,以三举措将四微笑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让员工由服务标准“约束”向服务标准“习惯”转变,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形成“肌肉记忆”。
为了让员工从“照镜子”中提升服务技能,从换位体验中让服务充满爱,登机服务室党支部组建服务质量监督梯队,深入服务现场,通过现场检查、模拟旅客、视频监察、录音抽样等方式捕捉服务现场暖心画面,同时也通过支部“曝光台”对服务现场不规范行为进行通报;每周结合旅客表扬、投诉意见及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组织各岗位业务骨干及当事人进行头脑风暴,还原服务现场,组建“服务大众点评团”,对员工服务礼仪、服务用语、现场处置,逐项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提炼出每一个场景最暖心的服务标准。

“动”字常新,打好党建引擎支部“动力牌”
面对疫情“倒春寒”,客运人坚守“疫”线,根据省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实时动态更新长沙机场防疫保障流程和政策,以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当好长沙机场“守门人”。快速行动,火速成立“客运青年突击队”,由党员带头承担起涉疫旅客的流调排查引导、所有入湘(返)湘旅客的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查验工作,从此候机楼里多了一道“客运白”,鲜红的党旗记录着他们在“最危险”的区域来回奔跑。登机服务室党支部在入(返)湘航班保障上形成了“无死角”的全链条,多途径、多举措的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与航司和前方站机场紧密联动,做到核酸查验“双复核”;从起初核酸查验时间长、旅客配合度不高、中高风险地区到达航班旅客无法区分、到达厅出口旅客积压风险等难点,登机服务室党支部通过一趟趟航班现场测试,推出了“绿色畅行贴”。对旅客进行分类管控,为中高风险地区航班旅客,通过核酸查验后,贴上绿色标识,确保到达厅出口工作人员快速识别、分流引导,协助旅客一路畅行。

“力”字蓄能,打好人才引育“组合牌”
说到“人才”,用“孕育人才的摇篮”来形容登机服务室支部最为贴切。登机支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从一名普通员工,到班组长、到成为集团年度服务明星、中南民航技术能手、全国民航巾帼标兵、五一劳动奖章,最终走上管理岗位,等闪耀的时刻。
搭建舞台蓄能量。凝聚支部青年力量,精心打造了具有登机服务特色的党建活动室、“XIN”旅途创新工作室,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智囊团”、年轻干部的“孵化地”、经验成果的“分享堂”。从员工培养规划、到深挖员工潜能、再到因材施教见成效,形成一个人才培养的主链条。细到一次讲评会的分享、参与一次班组建设的交流、领办一个项目策划等,从多方位提供舞台,让每一个员工有舞台,让舞台上出人才。逐步实现员工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组织者一步步的演变,是支部蓄能的关键。

党员群众结对行。挖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内部潜能,实行党员与群众结对子。建立支部公众号运营团队、党日活动策划小组,由支部普通党员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按计划实施,拉紧党建责任链条。让全体党员从“被动听从工作安排”变为“主动管理跟进实施”,大大激发支部内动力。(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徐文静 编辑:陈虹莹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