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机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冲一线、做表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空港门户做好“城门守门员”,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拎包入住”,以场为家
在上海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吃劲的阶段,浦东机场航站区运行中心(TOC)的执行经理王黎明深知,自己担子更重了。

冲锋在前、驻扎值守的王黎明(左)
作为一名冲锋在前的“守门员”,自3月中旬上海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后,王黎明就带上几件换洗衣物,“拎包入住”进了机场,开始了以场为家、驻扎值守的日日夜夜。根据“国内进港航班旅客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的要求,他带领团队立即启动预案制定、流程设计和现场布置,与防控部门联合编制查验流程和应急预案,细化梳理引导、分流、查验岗等岗位的职责和流程,并每天做好查验通道数十名志愿者的排班和调配。他说,在这关键时刻,他作为一名党员有义务尽己所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排不过来我们顶”,坚决守住第一关
申海美是虹桥机场航站区运行中心(TOC)的现场副经理,前段时间,4名同事被社区封闭管理,导致团队成员只剩下14人,勤务压力陡增。次日的早班会上,她动员同事:“我们这个团队的党员最多的,现在所有抵沪旅客都需要进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查验、健康码查验,航站楼内的防控压力也很大,排班排不过来,我们这里的4位党员陈慧琳、王宇圣、黄宗越还有我,顶上去,行不行?”“行!”在场的党员同志们纷纷响应。

虹桥机场TOC团队查验旅客健康码
几天后,则是申海美团队遇到了社区封控。已经经历了24小时连续作战的TOC运行经理兼支部书记张月珍得知消息后,紧急动员整合两批员工再次上阵,坚守在进入城市的“第一关”。
把“家”安在公司的幕后英雄
丁聪是浦东机场货运站生产三部的出港值班经理。随着防控形势不断严峻,公司紧急启动了员工备勤预案,丁聪也选择留守单位,主动承担起信息传达、物资发放、防控管控、应急处置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丁聪(右)正在检查防疫物资发放情况
由于担心小区封控后无法上岗,他把孩子和年长的父母交给妻子照顾,自己则把“家”安在了公司。在各个一线运行岗位的幕后,他做好备勤记录、值班报告,同时还负责布置员工备勤房间、接收发放物资、安抚员工情绪,努力让备勤员工吃好、睡好、休息好,默默地做着守护员工健康安全的“幕后英雄”。
29年党龄老党员,身兼数职当“大白”

变身“大白”的李朝阳
李朝阳是机场贵宾公司浦东要客贵宾部的副经理,面对社区封控导致部门人员紧张与现场保障任务加重的双重压力,作为一名有29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32年工龄的机场老员工,他冲锋在前,凭借自己非常熟悉现场各岗位的优势,化身“大白”身兼数职,既当指挥员又当勤务兵,尽最大可能给集中居住的同事们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提供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在最忙碌的时候,他连续4天留宿单位,通宵坚守岗位。偶得间隙回家调整的他,也就休息了一晚,安排好家里老人小孩后,又立刻返岗。
“我是党员我先上”,自己的事先缓一缓
浦东机场安检门禁一科承担着浦东T1航站楼内所有门禁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梯口登机航班监护管理工作。在获悉先后5名员工遇到小区封控无法到岗后,三分队的分队长王海波立刻取消了原本已经预约好的专家门诊,第一时间留在现场顶班。“遇到这种情况,党员不上谁上?安全无小事,自己的事可以缓一缓,现场保障决不能出差错。”

安全无小事,主动请缨的王海波(左)
近期,根据防控工作的要求,T1机组通道流程有所更改,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再次主动请缨,带领分队全员熟悉流程,积极参与工作方案的制定,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团结一致,守护空防安全。
“说累也累,可是心里是踏实的”
滕艳红和刘嫔是虹桥机场消防东区急救站的正副站长。随着防控等级的提升,医护人员每天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而小区封控管理,则让西区测温通道面临人员紧缺,急需抽调人员立即支援。“我们去顶吧,党员干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带头作用!”滕艳红和刘嫔如是申请。

跨区支援的滕艳红(右1)、刘嫔(左1)、顾萍(左2)
她们和值班主任顾萍迅速上岗。穿着全套防护服,在岗3-4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半天下来难免头晕眼花,可她们却说:“说累也累,可是心里是踏实的。”站里的党员们也纷纷主动请缨,放弃休息,逆行增援有需要、又人手紧张的岗位。
防疫专班的“新党员”暨“老组长”
吕俊是浦东机场交通站点管理科经理,还是防疫转运专班T2工作组组长,最近他又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吕俊负责浦东机场近50%的入境旅客转运隔离工作,T2转运组的岗位操作流程至今已更新了整整27版,每一版流程出台的背后,都是他在梳理总结转运实践每个环节经验后的宝贵成果。近期,现场又新增了国内重点航班保障,还是预备党员的他又要面临新的挑战。选择告别家人、守在一线的他打趣说:“我可是有连续值守22天宝贵经验的,在单位我还能添彩,在家里我可能只能添乱了。”在吕俊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迅速制定方案、顺利完成一次又一次新的转运任务。
党员演绎抗疫“双城记”
虹桥机场能源供冷供热科班组长姚跃辉居住在昆山、工作在上海。单位考虑到他的孩子年仅3岁,疫情期间特别需要陪护,原来建议他在昆山居家办公。可他想到,一旦离沪就很难确定后续返沪归期,在与家人商量后,主动请缨留在上海,坚守岗位。

“全勤员工”姚跃辉在巡检设备
他说,作为党员,关键时刻希望坚守在能源中心保障一线。3月初至今,姚跃辉成为科室内的“全勤员工”,每天除了坚持做好日常运行监管和季前维保,还主动承担起被封控同事的保障任务,被同事们称为“全能战士”。一天忙完后,与孩子的视频连线是他最放松最快乐的时间;他告诉女儿,等忙完了这段时间就回家。(《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编辑:张薇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