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孟利新 报道: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受疫情影响,呼和浩特机场航班量有所缩减,地面服务部全体职工上下齐心,艰苦耕耘,坚持安全第一,客户为先,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的工作理念,本着担当、职守、奉献的初心,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勇于担当,为国际航班保障保驾护航
自2020年3月19日,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有关事宜的公告》起,已经过去19个月有余,呼和浩特机场作为北京国际航班的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地面服务部员工从起初的党员突击队,到现在的青年冲锋队,始终如一,牢记使命,一如既往的积极和勇敢,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他们闻令而动,令行禁止,身穿“六件套”(即: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鞋套、头套、N95口罩、护目镜),脚下60度,持续6小时,都无怨无悔,敢于担当,乐于作为,为了让国际航班旅客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地面服务部保障人员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讨论评估托运行李的交付方案,把本该旅客自行提取的行李,保障人员按照软硬、大小、颜色等不同特征分区摆放,自己承担感染风险,减少旅客的行李提取等待时间以及互相交叉感染风险,让旅客真切感受到“中国速度”,祖国的服务。
自2020年9月16日起,呼和浩特机场引进格鲁吉亚迈威航空货运包机,航线第比利斯-呼和浩特-阿拉木图,机型B737-700。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地面服务部主要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连夜制定国际货包机保障方案,严格按照首都机场疫情防控指南7.0版,从严落实“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工作要求,保障组成员在酒店隔离期间,每日练习穿脱防护服及七步手消毒法并自拍视频,通过线上相互点评,互相监督,相互学习。利用集团公司线上培训平台、腾讯会议开展国际货物运输知识培训和疫情防控文件贯彻学习,公司主要领导现场指挥,部门各层级建立检查单,以视频监控的方式,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控体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秉承着精益求精、一失万无的工作心态,确保国际货运包机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截止发稿,呼和浩特机场地面服务部共圆满完成北京国际航班的指定第一入境点航班113架次,行李28867件,迈威航空国际货运包机9架次,保障货物151吨。
忠于职守,为经呼驰援航班顷力奉献
一方响疫,八方来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发现核酸检测呈阳性人员以来,牵动着全国无数人的心,呼和浩特机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空中门户,联动着区内外各大航空走廊。呼和浩特机场人员枕戈以待,各部门打破常规随时听从调遣,假定各种场景,全流程排查隐患,运用PDCA质量循环理论优化应急保障预案,一接收到保障信息,迅速联动,无缝对接,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近日,接收到自治区内各盟市经呼和浩特机场中转额济纳旗的运输医护人员和物资的保障任务,地面服务部迅速组成保障小分队,按照应急保障预案共保障经呼中转医护人员260人次,行李328件3506公斤,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护目镜、N95口罩、PCR仪,一次性护目屏等防疫物资7余吨,其中部分防疫物资由于飞机舱位不足和配载平衡等原因未能随机到达,地面服务部启动空地联运保障新模式,派出专人专车将防疫物资从机场搬运至前往额济纳旗的列车上,共计193件1655公斤。
甘于奉献,为冬季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1-2022年度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会接近常年同期至偏低,一些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随着冬春航班换季在即,内蒙古地区天气逐渐转冷,传统季节性风险将持续对机坪设施设备的使用带来风险,加上疫情防控常态化,“四个固定”专业设备长期使用巴斯消毒液消毒,个别零部件腐蚀严重。呼和浩特机场机坪运行350余辆行李拖斗,以进入机位保障的行李拖斗计算,日使用高达1440辆次,产生FOD的概率为万次以上,冬季运行成倍增长,为了防止机坪设施设备产生的FOD给航空器带来风险,地面服务部组织相关岗位员工,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行李拖斗车风险排查小组,制定风险排查方案和检查单,租借场地和设备对行李拖斗实施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六大项33个部件,共发现问题拖斗180辆,安全隐患600余处,全部立行立改,共性问题集中在连接处开焊,螺丝松动,轮档链断裂,文件盒盖松动等部件,整改一项较大隐患,即文件盒脱落产生FOD。同时,按照行李拖斗购买使用年限编制维修电子档案,为行李拖斗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便于检查人员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提高检修效率,确保行李拖斗冬季安全运行。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疫情当前,呼和浩特机场地面服务部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面对各种大战大考,从严从实从细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下一步,地面服务部携手合约商继续在安全服务提升上下功夫,持续完善应急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托运行李“门到门”服务举措,全力以赴助力“支支通”航线网络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航出行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