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第一天,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综合安检部东区通道管理科班长丁啟超刚刚接班,勤务手机便传来了同事的呼叫声:“班长,楼前防爆有急客求助,请马上过来处置。”接完电话,丁啟超立刻将身上的安检制服和防护用品整理一番,便走出备勤室急匆匆奔向目的地,开始了这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随着国内疫情稳定,首都机场客流量持续增加,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了安检员的头等大事。为此,科室在楼前防爆工作中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操作流程,从防护用品佩戴、上岗时间、执勤标准、文明用语、防爆检测、体温检测、一检一消、岗位消杀到台账登记均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丁啟超和他的同事们在执行楼前防爆时始终按照标准操作,确保不出丝毫差错。
“关于防爆检测,每天要对数万名旅客进行检查,保障旅客安全乘机出行是我们的‘必修课’,疫情以来,我们又增加了健康码查验和体温检测,对发热旅客制定了一套应急处置流程,确保防控安全。”丁啟超介绍说。
虽然楼前防爆工作比较辛苦,但是没有一个安检员因此而退却。为了确保每一名旅客安全进入航站楼,安检员克服客流量大、劳动强度高等压力,在航站楼用实际行动服务旅客安全出行,有时忙起来,连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
“确保旅客安全乘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践行‘真情服务’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回忆起收到旅客锦旗的事儿,丁啟超兴奋不已。
节日期间,丁啟超在T3航站楼四层巡查中发现一名神色焦急的旅客,经过了解得知,这位旅客先前带着母亲和孩子已到登机口准备登机,但因临时有急事,独自一人返回四层出发大厅。由于返回时比较匆忙,这位旅客将登机手续都放在母亲包中未带出,所以再次进入安检时由于缺少登机手续而无法通过安检。
问清楚事情原委后,丁啟超马上委托机动岗的同事跑到登机口找到了旅客的母亲,帮助旅客拿回了登机手续。感动之余,旅客坚持要给丁啟超现金表示感谢,但被其婉言谢绝。事后,这名旅客特意从外地寄来了一面锦旗。
丁啟超介绍说:“为了做好旅客服务保障工作,班组根据T3航站楼旅客流量大、旅客需求多的实际情况,每次交班后都会召集部分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骨干总结分析当天勤务中容易出现的各种欠缺和不足,并根据旅客需求,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丁啟超坦言:“每天进入航站楼的人员繁杂,而且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五花八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的检测出行李物品是否安全,并做好对异常人员的识别,是对楼前防爆安检员的最大考验。”
“为了练就人员、行李物品防爆检测的‘火眼金睛’,安检员除了定期参加公司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外,还利用执勤间隙交流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拓宽学习领域,运用心理学、逻辑学的知识,并通过言谈举止等细小环节来发现问题。” 有着丰富楼前防爆工作经验的丁啟超有一套自己的工作心得。
对于楼前防爆安检员来说,安全就是使命,更是责任。由于首都机场实行24小时不停航运转,所以看似普通的每一天、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包含着安检员们默默的付出。
“每当听到旅客向我们说出‘谢谢,辛苦了’这一句话时,大家都会非常欣慰,感觉辛苦没有白费,虽然我们没有节假日,但是能保障广大人民幸福愉快度假,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丁啟超说。(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魏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