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东营机场坐落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营市政府东北13公里处。机场始建于1984年,总占地面积约6110亩,为4D级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面积2.6万平方米,跑道长3600米,设双向Ⅰ类精密仪表进近系统,建有停机坪2个,可停放8架C类和1架D类飞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000吨。2001年和2007年,机场分别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2015年,为满足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及未来宽体客机试飞需求,调整了航空运输预测指标、飞行区规划、航站区规划、货运区规划及空管系统规划等,升级改造了通导、灯光、消防等设备设施。2017年,成立了东营胜利机场集团党委。2019年,正式加入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近年来,东营机场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年均增幅25%以上,旅客吞吐量由2016年的37.78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88万人次,预计2021年将完成旅客吞吐量76万人次。
打造品牌强化合作提升品质
东营机场按照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的总体任务部署,以建设“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幸福机场为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党建与场建一起抓,不断提升机场管理水平和业务效益,倾力打造了“党旗领航·两翼齐飞”党建品牌和“东营飞·胜利行”服务品牌。
——严格安全管理,确保机场持续安全
东营机场全面贯彻落实“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根本要求,深入推进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四个最严”工作要求,突出“三基”建设,开展“知敬畏、强三基、抓作风”专项行动,加大疫情防控、安保等方面安全投入力度,加强风险管控,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开辟航线,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东营机场紧紧围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战略方向,开展了多方位、多维度的市场调研,深挖细分航空市场潜力,加强与各航空公司合作,积极增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高、有科技引领作用的城市航线,不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目前,东营机场可通达18座城市的20个航点,每周运营188个航班,由8家航空公司运营12条航线,初步构建起连通国内热点城市的航线网络。
——提升运行品质,狠抓客货运输主业
今年初以来,东营机场累计完成运输起降4960架次,完成年度指标的68.89%;旅客吞吐量39.21人次,完成年度指标的51.59%;货邮吞吐量346.626吨,完成年度指标的49.52%。坚持真情服务理念,打造了具有东营机场特色的“东营飞·胜利行”服务品牌,全面改善候机环境,提高安检和通关效率。提升货运专业服务能力,以32.89%的增长率完成了货运保障任务。
——发挥地域优势,发展航空产业项目
近年来,东营机场充分发挥土地、空域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和争取适合机场发展的航空产业项目。将客货运输业务发展、航空产业项目引进、通用航空业务拓展、航空科研项目合作列为重点实施项目。
——加强交流合作,共促学术科研创新
东营市政府与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东营机场分别与油田热力、电力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以及通信三大运营商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滨州学院、中科院、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学术研讨和新技术研发,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推进配套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今年初以来,东营机场积极协调市政府实施了空港产业园配套项目、航空器再交付配套项目和机场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约21.86亿元。同时,根据中国商飞及东营航空产业需求,2025年前规划建设3600米~4000米4E级跑道,进一步提升机场保障能力,为中国商飞CR929项目合作和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学史力行深悟思想普开新局
东营机场党委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紧扣“学、悟、实、新”关键环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学习教育走前列”,凝聚东营机场强大精神合力,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学党史、悟思想,党员干部受洗礼
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学习为先、理论先行,注重把党史中的宝贵营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开展学党史专题研讨、“我来讲党课”等专题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讲授党课10余场。举办中层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组建“红动机场、我心向党”宣讲队,开展“青春向党奋斗强国”党建拓展训练,赴党性教育实践中心、知青小镇等进行现场教学。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和大众网党史知识竞赛等平台开展学习。
——办实事、开新局,共享共赢促发展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把群众反映的“试卷题”变成东营机场民航人的“成绩单”。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开展“学史力行办实事,专家义诊暖人心”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慰问抗战老兵,聆听抗战老兵讲述红色革命故事。
东营机场将依托航空特色产业和区位特点,以“四基地一中心”为发展目标定位,即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北斗导航试验基地、民航新技术应用测试基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和北方航空油料供应中心。重点围绕客货运输主业,突出产业优势,深化航空业务合作,打造航空产业增长极。依托空港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低空旅游、飞行训练等业务,加快形成以航空制造、航空商务、飞机维修改装等业务为主的航空产业先行区,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刘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