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机场建设是推进“四型机场”建设的关键支撑。一直以来,首都机场务实推进绿色机场建设,先后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绿色机场:通往可持续发展之道》评估报告、《绿色机场专项规划》。2018年,首都机场紧跟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积极制订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历经两年多,首都机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成果显著,依靠的不仅是组织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资金保障有力,还得益于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首都机场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APU替代设施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荣获“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先进单位”称号。
探索:打造绿色亮点
自2019年以来,首都机场积极联合科研院校、设备设施制造厂商等单位共同开展蓝天保卫战相关科研项目,用科研创新带动绿色机场的持续建设。
首都机场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实施3号航站楼西湖水面光伏-储能一体化发电、3号停车楼(GTC)穹顶光伏发电、光储充车棚、一体型储能式APU替代设施等项目,构建起多个智能微电网。通过湖面和棚顶铺设光伏板、穹顶屋面铺设光伏膜等多种形式实现光伏发电,采用磷酸铁锂等电池建设储能装置实现储电,为周边照明、充电桩进行供电。智能微电网融合传统电网与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实现了用电设备与配电设备互动,智能调配日间发电夜间使用及波峰波谷用电,实现电力容量利用最大化。
自2016年起,首都机场与国航、相关设备厂商携手推进波音787机型400赫兹电源适用性测试及应用项目,利用电能质量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对电源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共同推动400赫兹电源的设备型号升级,最终开发出能满足这一机型保障要求的地面电源设备。该设备目前已正式运行并推广至全场所有航空公司航班应用。在攻克波音787机型使用400赫兹电源存在断电隐患难题的同时,这一应用也实现了本场APU替代设施100%全机型适用。
2019年11月底,首都机场完成了零耗能塔台休息室建设并投入使用,用于塔台管制人员倒班休息、日常活动。整个建筑由44个标准集装箱柜体组合而成,在满足保温隔热、隔声降噪、减震指标要求的同时,融合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储能逆变系统、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高效直流变频VRV空调系统、石墨烯碳纳米电热膜采暖技术、高效新风热回收除霾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板智能清扫机器人系统等多种绿色智能技术,打造了国内首例将零能耗建筑技术、模块化建筑技术与移动储能技术交叉融合,对探索绿色机场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聚焦:有力有备“出击”
首都机场高度重视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从建立机制到制定目标,再到明确任务、强力保障推进完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提供组织及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基石。2018年7月,首都机场联合相关单位,先后成立内外部两级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组,对内整合各骨干部门力量,对外联动各大主要驻场单位,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联合工作组,齐头并进,共同推进蓝天保卫战。
目标明确是根本。首都机场在两个专项工作组的带领下快速明确攻坚目标——“确保优秀评级、实现行业领先”,梳理各项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任务表,以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为切入点,补齐短板、全面落实,确保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督查中取得优秀评级;同时,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全面抓、系统抓、创新抓,努力实现行业领先水平。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进程。常态化督办机制将首都机场拧成一条绳,首都机场内部每周自查讲评、办公室每周跟进进展、各层面每月讲评汇报,及时解决各个痛点难点问题。首都机场的强力举措则为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加快流程实施。此外,首都机场还组建“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青年突击队”,48名青年员工深入首都机场飞行区13个施工区域,开展施工监督、后台支援等工作,在抗疫不停、周末不休的情况下,冲刺完成一线打赢蓝天保卫战项目。
落实:精准对标要求严
首都机场严格按照国家和民航局对蓝天保卫战的安排部署及要求,全面对标并精准梳理出83项任务。截至2020年底,所有升级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实现车、桩、APU替代设施一系列关联设备的各项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首都机场在前期梳理出的任务目标基础上,通过健全车辆设备管理制度、严格管控车辆尾气排放、定期开展车辆年检、及时更新淘汰老旧车辆设备等措施,大幅提升新能源车辆占比,确保车辆尾气达标排放。截至2020年12月底,首都机场飞行区共有车辆3405辆,其中新能源车995辆,占比达29.2%,汽油、柴油年消耗量明显下降。同时,为配合新能源车辆的陆续引进,首都机场加快推进场内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场内充电桩数量达457个。首都机场还建设了车辆及充电设施监控平台,实现充电设施安全状态数据、运营收费数据、维护维保数据的监控管理。此外,首都机场积极推进APU替代设施项目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近机位覆盖100%、远机位覆盖62%。(《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颖、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