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围绕民航局“两翼齐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发展通航产业”、构建全省“空中一小时交通圈”总体要求,浙江省机场集团自2017年组建以来,便高起点、高标准谋划通航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全省通航发展主平台,建设“重要窗口”中的“通航窗口”,致力于为全国通航发展贡献“浙江方案”。
“重要窗口”建设赋予了浙江通航打造全国示范样板的新使命,在局方和地方的双重支持下,浙江省机场集团在通航发展上下定决心、卯足干劲,于2018年4月组建成立了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促进浙江省通航产业发展的省级主平台,在通航领域深耕细作。两年多来,省通航公司秉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取得局方首个飞服体系试点和浙江省交通强国通航试点的背景下,提出了“331+融合创新”通航发展思路,即构建“全省地面通用机场网、全省低空指挥监视网、全省低空航线网”三张网络,建设“全省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全省低空情报服务中心、全省低空应急救援飞行服务中心”三个中心,打造“1个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大力促进浙江省通航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窗口”建设提供一批标志性通航发展成果。
浙江省飞行服务中心通过局方测试评估
通用机场网日趋完善 带动通航“飞起来”
通航要发展,通用机场是重要基础设施保障,通航“飞不飞得起来”关键在于有没有通用机场作基础支撑。
去年3月6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修编)》,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20个以上A类通用机场,确保各设区市拥有至少1个A类通用机场,实现通用机场“市市通”;到2030年,建成50个左右A类通用机场;到2035年,实现通用机场“县县通”。全省通用机场总体形成“960X”格局,即由9个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功能、60个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组成骨干网络,一批A3级通用机场为基础节点的通用机场网络体系。
从全省“一盘棋”出发,省通航公司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通用机场运营管理一体化试点,通过委托管理等措施整合省内通用机场资源,努力打造通用机场运营管理“浙江样板”。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作为省通航公司成立以来首个托管运营的机场,历经2年管理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军民航管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成功申请拓展建德机场空域,将建德机场空域从1900平方公里拓展至目前的5700平方公里,由此成为全国最大、飞行最自由的低空空域之一”。建德机场分管运行的副总经理徐建伟说,“依托良好的空域条件,2020年建德机场共飞行13600架次,飞行时间2722小时,成为全省最为繁忙的通用机场。”据悉,建德机场的高空跳伞、低空游览等通航消费类项目已成为“网红项目”,每年吸引大批旅客前来“打卡”。目前该机场已启动二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近3亿元,今年工程竣工启用后将成为浙江省唯一拥有1200米跑道的通用机场,可停放80-100架通航飞机。
新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效果图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多元化管理运营模式资源整合一批省内通用机场,布局全省通用机场网络”省通航公司副总经理宋于林说。目前浙江已建成投用建德千岛湖、德清莫干山等一批A1类通用机场,宁海、台州湾、杭州湾、泰顺、文成、开化等通用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届时,将有更多的通用机场加入到公司“大家庭”中,全省通用机场网络布局将日趋完善。
低空航线网愈织愈密 促进通航“飞出去”
解决“飞起来”问题后,便是想办法“飞出去”。浙江省自2017年便启动了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是华东地区第一批启动该试点的省份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以来,在军民航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在低空航线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为一个空域极其复杂、管理多头的沿海省份,省通航公司从技术源头上设计低空航线走向,尽量减少对军民航的影响,专业的规划取得了军民航的一致认可,在东部战区空军的大力支持下,2年内先后开辟了建德至杭州、宁波、温州、舟山、黄山、镇江、金山等多达14条低空目视航线,不仅实现了省内低空航线的通达性,还将航线辐射至了长三角经济圈。
多条低空航线的开辟,使浙江成为了全国低空航线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建德—舟山普陀山、建德—安徽黄山、建德—江苏镇江、建德—上海金山等多条航线实现了全年常态化运行,并在运行期间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为浙江探索培育通航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2021年,省通航公司将继续在低空航线上发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公司的合作,联合打造浙江省自己的“浙里飞”低空航线网络,开通建德至杭州萧山、宁波栎社、温州龙湾三个千万级机场的短途运输航班,打造“干支通”相结合的低空立体融合航线网络,实现省内、省际双循环,加速构建全省“空中一小时交通圈”并不断向长三角经济圈延伸,探索浙江通航发展更好地融入、服务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大战略。
指挥监视网加速形成 助力通航“飞顺畅”
通航想要“飞得顺畅”,离不开“看得见、叫得上、管得住”,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大的低空通信监视网建设上。省通航公司已沿“建德—舟山、建德—黄山”建成地面低空通信监视系统,计划在今年内再沿“嵊州—温州、桐庐—云和、云和—温州”低空航线完成低空通信监视系统建设,届时,浙江省全域900米以上将实现低空通信监视信号的有效覆盖。
同时,依托甚高频、北斗和ADS-B技术,实现多模信息融合,搭建起全省低空通信监视网,为省内低空飞行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动态信息,营造安全、可靠的飞行环境,使省内通航用户飞得更加顺畅。未来,省通航公司还将把通信监视信号引接给有需要的军民航管制和应急救援单位,有效地缓解他们对低空飞行“看不见、叫不到”的后顾之忧,为低空空域资源的进一步释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打造三中心一基地 提升通航服务保障
2019年6月,浙江省机场集团获得民航局发布《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来的全国首个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自此,浙江通航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同年11月,浙江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A类飞服站)建成并顺利通过局方验收,作为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主平台,省飞服中心主要功能就是为省内通用航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处理、监视指挥、航空情报、航空气象等公共服务,确保全省通用航空飞行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目前浙江省已明确省飞服体系建设采用“1+N”模式,即一个省级低空飞服中心(A类飞服站),若干个B类飞服站。截止2020年底,省飞服中心已分别实现与华东飞服中心、浙江空管分局、德清B类飞服站、建德机场塔台的数据互联互通,未来省飞服中心还将逐步与省内B类飞服站完成数据互联互通,打造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在省飞服中心基础上,省通航公司还将重点建设全省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全省低空情报服务中心、全省低空应急救援飞行服务中心,为省内通航用户提供告警、协助救援、气象信息、情报信息等各类飞行中服务,进一步完善通航飞行服务保障功能,全面提高浙江通航飞行安全性。
此外,在浙江省应急救援体系框架下,省通航公司积极配合省应急厅,不断强化建德机场作为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为航空应急救援飞行训练提供良好的空域保障、优质的管制服务保障、专业的人才队伍保障和高质量的配套设施保障,助力浙江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升。
探索远程指挥新生态 注入数字经济新动能
远程塔台指挥首次验证飞行成功
2019年11月24日,浙江省飞服中心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首次航空器起降的远程指挥试验,标志着远程塔台指挥技术在国内应用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今后偏远地区和飞行量较小的机场实行远程指挥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在通航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在通航发展的道路上,一直秉承融合创新理念,大胆融合新技术,探索发展新思路”。省通航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鲁彦介绍说,“建德通用机场远程塔台项目是民航局第一批远程塔台试点项目,也是浙江省低空飞服保障体系建设试点中的重要内容,此次试验是我们和民航二所在系统建设和运行验证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和研究基础上的重要成果”。据悉,远程塔台技术是一种从物理层面上将传统的塔台管理,由机场转移到集中式的远程指挥中心里,从而实现机场远程指挥的一种新型指挥方式,以帮助管制员更好地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高机场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浙江省低空飞服中心远程塔台已进入了常态化运行阶段,截止2020年底,远程塔台已稳定运行227天,指挥航空器起降8790架次,飞行时间1657小时。建德机场远程塔台的成功试验,为后续局方远程塔台建设和运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浙江通航发展成果来之不易,也离不开‘军地民’三方的共同支持,我们将继续秉持融合、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通航发展的‘浙江模式’,共享通航发展‘浙江方案’,奋力打造浙江‘重要窗口’中的‘通航窗口’”鲁彦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