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机场驱鸟背后的门道
5月9日,自西班牙马德里飞往北京的CA908航班起飞后不久,发动机叶片就遭遇了鸟击,随后返航降落在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全体旅客及机组人员均安全无恙。航班于5月11日再度起飞,并平安抵达目的地。
鸟击是公认的世界航空难题之一,全球各地因鸟击造成航班紧急备降、飞机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鸟击对飞机的危害有多大?我国国内各大机场是如何解决鸟儿与飞机共享蓝天安全的?
飞鸟变“炮弹” 机场与鸟儿“斗智斗勇”
受鸟类飞行高度影响,鸟击事故多发生在飞行的起飞和下降阶段。在一般人看来,小鸟以“血肉之躯”与飞机相撞,简直就是以卵击石。然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鸟虽然体积小、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速度很快。如果飞机不幸与小鸟相撞,那么两者之间叠加的“相对速度”就会非常大。
有数据表明,一只体重为500克的鸟与时速为37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3吨的冲击力;一只体重为1.8公斤的鸟与时速为55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25吨的冲击力;一只7公斤的大鸟撞在时速为960公里的飞机上,冲击力更是会达到144吨,飞机相当于遭到了一枚炮弹的袭击。鉴于鸟击的危害性,国际航空联合会将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
鸟击对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更为直接。民航客机上一般都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此类发动机的进气口很大,如果有鸟类在飞机周围飞过,很容易被吸入,使涡轮发动机的扇叶变形,或者卡住发动机,致使发动机停机乃至起火。对于螺旋桨飞机,鸟击会导致桨叶变形乃至折断,使得飞机动力下降。这种破坏常常是致命的,会直接导致飞机失速甚至坠毁。
为了有效减少飞鸟与飞机的“偶遇”,更好地确保航空安全,根据鸟类在机场周边及上空频繁活动的情况,各大机场均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驱鸟措施,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专业化驱鸟,每个机场都会配有专门进行驱鸟工作的驱鸟员。驱鸟员的任务主要是在跑道、滑行道等重要区域开展巡视,及时使用驱鸟手段防止鸟儿入侵,同时汇报鸟情给相关部门,起到警示作用。机场还会配备驱鸟设备辅助驱鸟员工作,包括驱鸟车、煤气炮、定向声波驱鸟器、风动恐怖眼、拦鸟网等设备。
以大庆萨尔图机场为例,日前该机场对附近水域进行重点布控,通过采取的人防(水塘旁加强巡视采用驱鸟车进行驱赶)、物防(水塘附近撒布驱鸟药剂)、技防(水塘旁新增加3台驱鸟设备,对鸟类进行惊扰)的方式,使机场附近水塘出现各种鸟类从270只降到47只,并且基本上没有成群鸟类出现。
驱鸟方式新探索 经济与生态“两手都要抓”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鸟类迁徙进入高峰期。为确保航空安全,全国各大机场各显神通,在传统驱鸟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不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驱鸟“神器”。
当江南春日来临时,无锡苏南硕放机场总面积达300亩、总数达上百万株的芍药正满园怒放。这片苏南最大的芍药园正以改变食物链的方式,将机场区域内的鸟类活动减少了8成。
此前,苏南硕放机场因地处太湖之滨,十分适宜鸟类栖息,给防范飞行区鸟击带来巨大的压力。苏南硕放机场积极探索驱鸟方式,根据对高危鸟类和高危活动季节的梳理,发现主要为春秋季的白鹭、雉鸡、家鸽等品种,因此芍药成为最适合减少机场高危鸟类食物来源的植被。芍药种植使苏南机场防控责任区鸟击万架次率从最高时的2.24下降至目前的0.48。此举不仅美化机场环境,减少了除虫、碾压等驱鸟费用和煤气炮等驱鸟设施造成的排放,还进一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伊宁机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种类丰富,据调查,此前的伊宁机场上空活动的鸟类大约有130种,植被种类甚至达到149种,对机场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新疆伊宁机场从生态学角度着手,开始了新的鸟击防范研究之旅。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伊宁机场发现薰衣草体内富含樟脑、芳樟醇、芳樟酯等成分,昆虫对其具有规避性。于是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飞行区内试种植薰衣草,目前已成为亚洲单体连片最大的一片薰衣草基地,机场机场也因此有了“薰衣草机场”的美名。从种植至今,通过对机场鸟类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伊宁机场薰衣草种植工作的开展,机场鸟类活动种类及数量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薰衣草除具有鸟击防范效果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及经济价值,其生产的各类薰衣草产品,销售火爆。
内蒙古鄂尔多斯机场所处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降水分布不均,且蒸发量大,每年春季的3月~4月和秋季的8月~9月,成群候鸟不定期穿越机场上空,加之成群的短趾百灵、麻雀在飞行区内集结觅食,严重威胁飞行安全。针对这种气候特点以及候鸟季节性迁徙规律,鄂尔多斯机场通过对飞行区场区内及周边8公里范围内的生态调研,在跑道端土面区及巡场路两侧布置鼠笼、鼠夹捕捉鼠类,破坏飞行区原有食物链,有效地降低了场区内动物对猛禽吸引,同时达到治理生态环境的目的。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多措并举驱鸟儿
去年冬季的鸟类迁徙季,首都机场鸟类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3%,达到6783只/月,为2017年~2019年的最高峰。为减少飞行区内鸟类活动频率,降低鸟击事件发生概率,首都机场将新型驱鸟措施与传统措施并用,采用人工干预、物理干预、生态干预等手段,全面开展生态治理与驱鸟防范工作。
在生态治理方面,首都机场进行草种改良,种植不结草籽、不宜生虫的野牛草,干预食物链,减少鸟类食物来源;设置彩色飘带,从视觉上对鸟类进行警示;通过人工现场敲鼓的声音声压给鸟类带来压迫感,使其远离机场区域。
在驱鸟防范方面,为减少冬季云雀造成的低空鸟击事件,首都机场专门成立了人工干扰班组,在3条跑道起降端进行人工干预,确保航空器起降安全。同时,引入猎鹰驱鸟模式,利用位于食物链顶层的隼形目鸟类,刺激机场周边鸟类的视觉及听觉,实现“以鸟驱鸟”。
在信息系统方面,首都机场形成了大数据分析鸟情、信息平台共享鸟情、视频探测记录鸟情的鸟击防范闭环管理。利用野生动物防范信息系统,建立了鸟类活动情况大数据库,可以针对鸟类总数量、鸟种总数量、单次观察鸟种数量,以及不同高度、不同区域的鸟类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还能实现按年度、月度以及鸟种的数量开展预测和威胁程度预警。
首都机场搭建的全国主要机场迁徙鸟情信息共享平台也已正在试运行,可实现全国迁徙鸟情信息的共享联动。目前,相关手机App已完成鸟情录入、鸟情查询、案例学习、鸟类识别等功能开发。未来,该App还将实现全国机场鸟情大数据共享、各机场鸟类活动智能分析等。
因为鸟的学习能力较强,短时间内就能够适应人类的防范措施,所以长期以来,驱鸟被称为民航领域的国际性难题,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找到一种长期有效的驱鸟方法,机场与鸟儿的斗智斗勇仍在继续……
五花八门的驱鸟技术
●架设鸟网:在机场周边挂上透明的丝织鸟网,形成一堵透明的墙,鸟类飞过时很容易被粘住。
●煤气炮:以煤气为燃料,电子点火激发出类似枪炮类爆鸣声的装置,使鸟类闻声而逃。
●爆竹弹:将类似于烟花弹的装置装在地面发射器里面,在飞机起降时燃放,利用巨大的响声驱散鸟类。
●恐怖眼:依靠风力使一块带有猛禽面部图案的板状物不停旋转,从而使一些鸟类产生恐怖的感觉。
●猎枪驱鸟:直接猎杀目标鸟类,以防危害航空安全。
●以鸟攻鸟:利用训练有素的苍鹰、秃鹫等猛禽来驱赶机场附近的其他飞鸟。
●高音喇叭:利用录制的鸟类天敌的鸣叫声,或是利用同类鸟类遇到伤害后的悲鸣声,进行恐吓。
●彩色风轮:使用五颜六色的反光材料编成风车的模型,采用转动式或反光式的驱鸟措施,反射太阳光使鸟类受惊而逃离。
●驱鸟剂:在研究鸟类的嗅觉后研制出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化学药剂,喷在草地上,使鸟类厌恶这种气味,从而远离草坪。
●激光驱鸟:在机场围界内,利用激光电筒或安装可旋转的激光驱鸟设备,用绿色激光束横扫机场,迫使鸟儿飞走。在黎明、黄昏、下雨、大雾天气等气象条件下,激光最亮,驱鸟效果最显著。
●生态治理:利用各种方式破坏鸟的生活环境,控制鸟的生物链,在鸟的筑巢地、水域或食物上设置障碍,防止鸟类筑巢、降落、觅食,从而减少对鸟类的吸引。
●探鸟雷达:实时给机场鸟控办人员提供机场内和机场周围有害鸟类的活动水平及准确位置。它就像机场里面的一双电子望远镜,能够全方位持续地、更远地探测鸟情。(《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亚玲、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