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机场口岸输入,根据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指挥部要求,首都机场按照“最快时间、最短路径、最小影响、闭环管理”的原则,将T3-D设为处置专区。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实现T3-D流程、设备设施及系统的可用性,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站楼管理部党委第一时间组建“航站楼管理部疫情防控T3-D转场工作突击队”,除完成场所清场、改造,实现测温等检疫排查以及边检入境办理等功能外,航站楼管理部还承担了设施安装、系统调试、流程优化、明晰引导和服务标识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对国际进港航班流程进行了调整,整个改造过程全部在72小时之内完成。

流程重置 刻不容缓
3月7日10时,在接到设置首都机场T3-D处置专区任务后,航站楼管理部第一时间召集各模块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紧急集合,全体动员。负责流程设计的员工结合T3-D物理结构和工作经验设计,形成了T3-D抵京、中转旅客及行李保障流程初稿,并实地踏勘、论证流程方案的可行性,探讨旅客路径是否最短、中转是否快捷、旅客行李如何运转、区域如何封围等问题。最终该方案的进港旅客流程不仅符合入境监管需要,更切实保障了旅客及其行李流程的顺畅。
3月7日15时,在T3-D处置专区启动紧急会上,各专业模块结合确定后的流程方案进入现场踏勘,了解各区域功能,确认物理分区位置。随后,党员(青年)突击队成员们便一头扎进了T3-D,开始分工明确、扎实有序地推进改造工作。负责楼宇空间封围的员工们,积极与海关、边检人员现场沟通,了解他们的业务需求,对设备设施进行封围,对他们所需的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地板铺设、围挡搭建等工作,并结合旅客进港流程,安装三层进港隔离通道的立柱等设施。他们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推进着改造任务。
硬件保障 争分夺秒
为确保全流程空间按需改造及服务设施及时到位,从任务确定至3月9日中午,近50个小时内,突击队成员们一刻也不放松,一直坚守在T3-D最前线。负责设置引导标志的员工,结合现场搭围挡、设苫布的实际情况,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设计,按照现场的物理现状,确定标志的高度、大小等;积极对接海关、边检等单位,听取他们的标志需求,沟通、确认、反馈,完成了楼内所有宣传标志的设置和安装。负责设备系统支持的员工,积极配合海关、边检等单位,帮助完成入境现场边检督导台CCTV(安防监控系统)、航显系统等系统设备的安装,以及弱电铺设、内通搭建等工作,他们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地反复调试确认。此外,为了保证旅客进港环境的舒适,各流程关键点上座椅、饮水设备、绿植景观的配备、调整及增设,航站楼的工作人员也亲自上手,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
为满足联检单位、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需要,航站楼管理部梳理首都机场处置专区办公用房,制订T3-D办公资源分配方案,在72小时内清退64间办公用房,面积总计约3100平方米,清理室内杂物,配备办公物资,协助驻场单位入驻,为地面保障提供完善、整洁的办公环境。
专区运行 绝不放松
为确保首都机场处置专区准时交付和启用,T3-D现场协调组的成员们于3月8日晚连夜编写了《重点地区(国际)到港航班处置专区运行流程演练方案(脚本)》,并逐字逐句核对各相关单位的演练动作。3月9日14时,演练正式开始,一切按照计划有序推进。15时,演练完成。但是,航站楼的员工们仍然没有放松,他们选择继续留下,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进行再评估和纠正,并做好最后的清场工作。
3天3夜,不眠不休。3月10日,首都机场处置专区正式启用。航站楼管理部将摆渡车改造成临时指挥部,实时协调各保障单位,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统计运行数据,分析汇总每日运行问题,根据运行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流程,纳入新的保障流程,例如新增轮椅旅客流程,新增远机位航班保障流程,前后共进行了10次新增修订。
同时,结合航班量、旅客量、中转量的情况,航站楼管理部调整空间布局并持续优化细节,缓解部分航班排队时间较长的问题,使旅客从休息区至乘坐巴士的时间缩减至近一半;增加厢式货车参与旅客行李运输工作,旅客转运车平均载客量由17人次提升至28人次,运力提升近60%;在二层增加安检设备,开通II、I-D安检通道,保障倒流出港旅客,优化现场组织,旅客平均耗时缩短约20分钟。
员工防疫 做实做细
在保障平稳运行的同时,防疫物资补充和员工健康防护同样是航站楼管理部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专区内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航站楼管理部按照驻场单位的防疫要求和实际运行需要,全力保障员工防护物资配备,新增床垫、更衣柜、座椅、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同时协调补充自动售卖机,为驻场单位提供应急物资支持。
航站楼管理部除了为员工配备必需的防护服、护目镜、鞋套,以及增设消毒室外,还对标公司文件,制订《航站楼管理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员工防控手册》,从员工防护要求、办公防护等六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防护指导。此外,为加强合约商和航站楼内房屋用户防控工作,在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的同时,航站楼管理部制订了专项防控方案,实行分类管理,“一事一批”方可进入,确保楼内员工安全防控工作落细落实,实现员工防疫“零感染”。(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