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长春机场:以特种部队精神打造机坪上的战斗团队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0-01-14 10:33:00

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机坪上,活跃着一支操作特种设备的团队,一台台或庞大、或笨重、或超长的特种设备,在团队成员手里仿佛变成了可以穿针引线、玲珑剔透的小工具,这支与钢铁为伴24小时全天候战斗的硬核团队就是地服公司的特种车队。

众志成城的战斗团队.jpg

众志成城的战斗团队

2019年特种车队安全运行和对接8.5万台次、安全行驶约35万公里,全年未发生任何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未发生任何机坪和道路驾驶违章行为。这样一个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团队是怎样炼成的呢?一切还是要从头说起。

特种车队正式组建于2007年,前身是地服公司站坪部,现有员工59名、特种车辆83辆,主要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进出港航班、旅客、机组和货邮提供客梯、摆渡、平台、传送带、清污水、残疾人登机等特种车辆保障服务。

这支团队里34%的成员都有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砥砺磨练的经历,也正因如此,部门管理者在反复思考和研讨之后,确定了将“以特种部队精神打造机坪上的战斗团队”的共同愿景。然而,“特种车队”和“特种部队”却不仅仅是一字之差,打造机坪上的战斗团队凝聚着基层干部和全体员工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智慧和汗水。

团队篇——使命清晰、团结一致

机坪上的冲锋队.jpg

机坪上的冲锋队

“特种部队”的第一个特点是使命清晰、团结一致。以构建团队、强化管理为目标,特种车队成立了嘉锐班组,设计了独特的班组logo,提出了明确的愿景、理念、目标、口号,并建立了清晰的班组构架,以同心协力保障航班安全正点为使命,以专业精通真情服务广大客户为目标,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机坪上浓墨重彩的书写忠诚担当、凝聚无私、爱岗敬业、踏实奉献的新篇章。

为打造好这支硬核团队,特种车队在班组建设中提炼和实践了“1-4-8”管理方法,即“夯实一个基础”、“开好四个会议”、“8S管理塑造文化”。

“夯实一个基础”,是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不动摇,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将目标指标分解到岗位和员工,梳理《部门管理手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法定安全自查清单;加强“三库”建设,有效管控风险58项、累计设备病例1300余条;大力推进机坪专项整治工作,设立安全监督员每日巡视检查,显著降低了习惯性违章行为;建立运行通报制度,有效杜绝车辆与航空器抢行、拉错机位、走错登机口等运行风险。

“开好四个会议”,是通过会议形式抓好团队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传递网格。每天上岗前召开班前会,做好交接工作、设备性能通报、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每天航班保障结束后召开班后会,总结一天的保障经验、梳理问题、查找不足;每周召开周例会,传达落实上级讲评会要求,分析现阶段保障特点;每月开展月例会,总结保障经验、摆出问题短板,布置重点工作任务。

“8S管理塑造文化”,是在借鉴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基础上,增加“安全、节约、学习”内容,将环境整洁、精神面貌、工装服饰、语言规范、风险防控等作为部门现场管理的重点,用心用脑将每一处细节抓紧抓好。通过外在环境和内在要求的相互结合,催生和促进部门战斗文化的形成。

素质篇——技术高超、作风过硬

编撰《特种车操作手册》.jpg

编撰《特种车操作手册》

“特种部队”的第二个特点是技术高超、作风过硬。为此,特种车队将政治思想建设放在了首位,着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通过思想建设和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技术专精、作风优良的团队。

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推动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落实“一消一控两创”,实施“党小组+班组”模式,发挥双核驱动的功效,着力突出政治和思想建设,切实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令行禁止、严谨高效的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全员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劳动纪律和生活纪律。从每个操作动作、每个铺位卫生、每个停车入位做起,着力锤炼团队成员的优良作风。

远机位“4+1”保障模式.jpg

远机位“4+1”保障模式

其次是严格人员资质,针对新员工推出了“四步走”培训法:第一步是强化安全理念,筑牢思想基础;第二步开展实操训练,掌握操作技能;第三步结对以老带新,传道授业解惑;第四步严格考核实践,严把上岗关口。

再次是加强业务培训,针对新环境、新场地、新设备,及时开展教育培训。编撰《特种车操作手册》,将每型车辆的主要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置措施印制在卡片上,便于班组成员随身携带、随时学习和应急处理;针对机坪各种保障车辆编制了安全操作顺口溜,内容易学易记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成员能够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

最后是加强团队建设,定期组织研讨、谈心谈话等活动,组织气氛和谐融洽,形成了较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支战斗团队里没有推诿塞责,只有到位、站位、补位的坚定不移,在机坪保障中,对讲机里传来最多的声音是“我已保障XX机位完毕,下一项工作我来做”。组织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参观烈士陵园追思先烈、召唤初心,开展篮球赛、跳绳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成员的体魄和合作意识。

背着行动不便的旅客登机.jpg

背着行动不便的旅客登机

真情篇——目标明确、战术灵活

“特种部队”的第三个特点是目标明确、战术灵活。作为一支全部由男性成员组成的团队,与钢铁为伴的硬核只是一个方面,铁汉柔情的另一面则体现着团队存在的目标和价值。

首先是保障航班正常。在远机位登机口采取“4+1”模式,即两台摆渡车保障正常旅客,一辆机组车、一辆头等舱车,外加一台小车运送迟达旅客,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确保登机旅客能够及时到达机下,这一保障模式已经坚持了近十年;与货运部、客运部通力协作,加强临时取消行程旅客的托运行李查找,确保航班及时关闭舱门;遇有雨雪冰冻天气等特殊情况时,及时与航空公司代办联系,接送机组车辆提前出发。

远机位“4+1”保障模式.jpg

远机位“4+1”保障模式

其次是细节情暖旅途。遇有雨雪天气,及时清除客梯车、平台车和传送带上的积水积雪,为旅客和工作人员创造安全适宜的操作环境;冬季提前预热摆渡车,远机位登车时只打开中间车门,保证车内温度适宜。在远机位登机时,使用便携式吹风机在客梯车与摆渡车之间吹开冰雪,为旅客清理出一条温暖的行走通道;夏季提前打开摆渡车的空调为暑热中的旅客带来一份清凉,车上还备有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等解暑药品。

最后是热心扶危助困。常年忙碌在机坪保障一线,从热气蒸腾的夏季“三伏”到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在正负75度的温差里,特种车队不仅是顶风冒雪、攻坚克难的冲锋队,也是扶危助困、雪中送炭的暖心人。在远机位遇有行动不便的旅客,成员主动搀扶、帮助提拿行李。遇有旅客在飞机上或车辆里遗失了个人物品,成员主动提醒或送到失物招领处;在机坪上遇有长时间在炙热灼烤或寒风凛冽中的工作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邀请他们到车内坐坐缓缓。

为旅客吹出一条温暖的道路.jpg

为旅客吹出一条温暖的道路

装备篇——武器精良、人器合一

“特种部队”的第四个特点是武器精良、人器合一。特种车队现有的10种车型、83台特种设备,既是成员们的“武器装备”,也是成员们的工作伙伴。

首先是做好日常检查。每天对车辆进行“三检六查九确认”:“三检”是“出车前检查,行驶中观察,回场后保养”;“六查”是一查车容车况、二查燃油电路、三查转向制动、四查液压气压、五查轮胎胎压、六查设备状态;“九确认”是确认制动、燃油、电气、转向、液压、仪表、升降、防护和应急系统是否正常。

其次是加强设备基础管理。为每台设备设立“身份证”和“医保卡”,建立完善的档案和维保记录,持续更新《设备设施病例库》。每月开展车场日活动,安全监督员定期对所有车辆进行月检和性能检查。培训师定期组织成员熟悉车辆设备的性能,打造“尖兵利器”、促进“人器合一”,二十吨重的平台车、十几米长的摆渡车在成员的操作下灵活自如、如绕指柔。

再次是抓好节能减排。特种车队优化机坪保障模式,减少成员往返调取车辆的路程。普及节能降耗知识、提高成员节能减排意识,推广“慢起车、轻加油、中速行”的节油操作。2019年节约燃油110.9吨,同比下降了41.8%(有T2转场后靠桥率增加的因素)。同时积极完成了老旧车辆尾气排放改造项目。

最后是勇于技术创新。针对保障车辆与飞机对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经过技术改进,对平台车安装了远红外线距离探测仪,此次创新荣获了首都集团2013年度管理案例三等奖;在此基础上2019年成立研发小组,研制了“安全对机自主防撞警示系统”,运用雷达传感器探测前方障碍物,实现自主刹车,并通过语音警示功能提醒驾驶人员。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了航空器对接的安全裕度。

通过特种车队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这支以特种部队精神打造的战斗团队在2016、2017年度荣获地服公司先进集体等荣誉;在2018年参加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届航空器地面设备操作员技能大赛荣获团体季军、及三项个人单项奖;2019年,嘉锐班组荣获优秀班组,“擎昇创新工作室”正式获批成立,成员王刚获得“机坪最美司机”荣誉,梅勇获得年度“青春榜样”。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走向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特种车队就是新长征路上敢于追梦、敢于冲锋的战斗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相信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机坪上,这支战斗团队将继续伴随着航空公司和广大中外旅客一路岁月静好、执手前行!(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吴涛)

责任编辑:wangle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