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浦东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潘东华/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王颖、竺可平 报道: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日前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行业内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
浦东机场卫星厅项目正在进入冲刺收尾阶段,其钢结构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2017年10月主体结构封顶,2018年10月主体钢结构施工完成,历时两年半。钢结构工程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项目总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团所属上海机械施工集团负责施工,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前期的设计规划管理和后期的工程管理。
建设中的浦东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潘东华/摄)
浦东机场卫星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卫星厅,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本次卫星厅工程共使用钢结构3.5万吨,已经超过了浦东机场T1航站楼2.8万吨、T2航站楼3万吨的钢结构使用量,相当于上海市区徐浦、杨浦、南浦三座黄浦江越江大桥相加的钢结构总重量。
尽管用钢量如此庞大,但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卫星厅却能呈现出精巧舒展的视觉效果。
卫星厅幕墙(潘东华/摄)
其中,幕墙钢结构体系是支撑卫星厅整个大视野玻璃幕墙的“幕后英雄”,采用全外露钢结构,每根钢构件设计都精巧而纤细,在满足防风抗台要求的同时,也成为卫星厅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诠释了卫星厅作为公共交通建筑简约精细的设计理念。
卫星厅三角形屋盖(潘东华/摄)
卫星厅三角钢屋盖有21745根构件,数量众多、规格不一。为解决拼装难题,项目团队借助“互联网+”技术,创造性地给钢屋盖2万余根钢构件贴上“二维码”身份证,作为唯一的身份识别,现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终端读取便签信息,了解生产厂家、合同编号、区块号、重量尺寸等信息,有效实现了按图堆放的设想,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现场拼装的精确度和工效。
与此同时,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建设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虚拟工程三维模型、诸多焊接和吊装等工艺环节的科技创新应用、现场施工机器人的引入、新型的管理技术手段等,都为工程提供了给力的创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