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故宫文化展示、文创产品传播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释放“第一国门”的品牌价值,推进首都机场人文机场建设。机场探索与文化机构合作,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打造充满中国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文化名片,实现了丰富机场文化内涵与传播优秀文化的双赢。
机场作为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国内外往来频繁,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受众和充分的空间。许多机场在候机楼内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旅客对机场的好感度和认可度。在机场里,旅客有时能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有时能观赏创意快闪、歌舞绘画表演,给出行添乐趣。上海浦东机场相继打造了全国首座机场博物馆和艺术馆,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合作,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实物展,成为向全球展示海派文化的窗口。
机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已经远不仅是简单的交通驿站,而且是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文化传播窗口。要打造好这个面向全世界的窗口,就要不断加强人文机场建设,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人文机场建设应围绕新时期文化建设,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内核,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及区域航空枢纽的各干线机场需要厚植民族文化,发挥机场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天然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地区窗口的各支线机场,也应紧扣地方特色,体现一方水土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
为提升文化品位和丰富文化内涵,机场应由表及里引入优秀文化,由内而外实现文化浸染。对外,机场可与文化传播机构、院校开展合作,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广东省博物馆在广州白云机场设置文创体验馆,为旅客带来广绣、端砚、石湾陶塑等广东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推广宣传了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黄花机场联合湖南省文化厅及省湘剧院,将原汁原味的湘剧舞台搬到机场候机楼内,让旅客欣赏地道、纯正的湘剧。对内,机场应从根源上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强调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员工开展文化礼仪相关培训,将文化融入服务、融入细节。例如,首都机场前不久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服务管理提升培训,系统性地研讨如何在机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助推机场人文建设提供了思想上、行动上的支持。
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需要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人文机场建设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实现更具生命力的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评论员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