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9年1月月底开始,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破了玉树三江源这块纯净而宁静的草原,昔日广袤无垠、金光闪闪的大草原顷刻间被暴风雪侵袭,玉树市境内各乡、杂多、称多、曲麻莱等多个乡镇大量牛羊牲畜被风雪掩盖,大雪封堵了各条道路,牲畜草料、群众生活用品出现严重短缺,寒潮也让这里的牧民群众苦不堪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紧要关头,玉树机场按照玉树州委州政府抗击雪灾总体部署,以民航人的担当与奉献积极参与玉树雪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玉树机场在玉树“4.14”大地震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空中生命线”。这次雪灾导致玉树地区陆路交通瘫痪,“空中生命线”必须再次担负起抗击雪灾的重要责任。

关键时刻,要保证“生命线”畅通
“虽然我们不能去前线救灾,但作好后方工作,安全保障每架航班正常起飞,保证生命线畅通,也是我们对灾区最大的帮助。”飞行区班组班组长周总基在班组班前会上这样给大家强调工作。
飞行区班组作为飞行保障的关键保障单位,他们既要保障日常的车辆保障,又要从事每天的巡查跑道、驱鸟等工作,9名班组成员个个身兼多职,从元月底开始,他们投入开展除冰雪工作20余次,累计用时130多个小时。

普措达杰作为飞行区班组副班组长虽然距家不到20公里,但从持续的降雪开始后,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即使几天回家一次,他也是匆匆而去,又是匆匆而归。就3月1日这一天,间隔性的降雪在玉树机场本场持续达7个多小时,直到下午14点降雪停止,班组成员迅速启动除冰雪、吹雪车等开始除冰雪作业,但由于地面降雪出现雪浆,吹雪过后,道面又迅速结冰,本来可以3-4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他们持续作业达到15小时,直到当晚凌晨4点多才全部完成除冰雪作业。期间身患腰肩盘突出的普措达杰由于受风寒,老毛病复发疼痛难忍,但在关键时刻,作为班组的骨干力量,他离开岗位,意味着其他人员还要多花费几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就这样他硬是挺立15个小时,完成了除冰雪作业。
飞行区班组新员工陈大龙感慨地说,我们虽然不在一线抗灾,但能够保障每架航班正常起降,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抵离,保障每一批救援物资安全抵达玉树,我们也一样为灾区做贡献,一样不愧于人民。飞行区班组的成员们就是这样,他们在关键时刻无所畏惧,敢于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体现的是民航人特有的一种精神与品格。

千钧一发,机场保住了小女孩的手
2月9日,上拉秀乡一名14岁名叫拉秀才毛的一名小姑娘风雪中找寻自家牦牛时,不小心落入一个雪窝子,年小体弱的小姑娘挣扎1个多小时未爬出雪窝,就这样在雪窝里整整呆了2个多小时,当她的父母找到她时,小姑娘脸色发青,手脚僵硬,颤抖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家人连夜把她送到州医院,医生经过诊治后告知其家人小姑娘的左手冻伤严重,需立即送到省上医院进行救治,否则可能面临截肢的危险。

此时小女孩的父亲心想到玉树距离省城西宁遥不可及,即便送孩子去西宁,也不知半路孩子的病情会发生什么不测,他心急火燎,百般焦急,突然他想到玉树机场,坐飞机可以用1-2个小就能把孩子送到西宁。就这样,上午10时,他们急忙把孩子送到了机场,可他们一家万万想不到的是,当天原本四个航班,可由于天气原因,停飞了两个航班,而且当天中午时分这个航班,已经超售,无法再增加人员。
焦急万分的小姑娘父母道出了实情,恳请机场帮助孩子。当天运输服务部值班经理樊璠得知此事后,及时将这家三口安顿在休息室,并为他们一家递上茶水、方便面等,同时樊璠一方面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分公司当日值班领导作了汇报,另一方面迅速协调航空公司,并安排工作人员逐个电话询问旅客、有没有主动让出座位给小姑娘一家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0多分钟的电话询问,终于协调到三名旅客让出了座位,顺利将小姑娘及其家人送上了下午去往西宁的航班。这名小姑娘也因及时得到久治保住了左手。她的父母来电感激地向玉树亲人诉说,是玉树机场保住了他们孩子的手,也给孩子给了一生的希望。
小食堂发挥了大作用
1月底,2月初、中旬,玉树去往西宁的唯一公路被大雪覆盖,个别路段积雪达到5-7米,而且频繁出现路政人员刚疏通,一夜之间又恢复“死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玉树至西宁路陆交通工具一律停运,玉树机场无疑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唯一希望,一时间通过航空来往玉树参与救援的工作组、牧区危重病人络绎不绝。而恰在此时,由于受天气原因,多数航班出现延误或取消的现象,无疑给机场方面增加了保障难度,加上当地95%的餐饮店处于过年停运状态,机场食堂供餐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考虑每天要运送牧区危险重人和保障救援保障人员,玉树机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思想,及时要求食堂提前足量储备食材,并由要求运输服务部每天做好运输危重病人、救援人员保障人数统计,食堂方面每天根据统计人数精心备餐。食堂的小褚诙谐地向我们夸赞机场员工食堂是“玉树餐饮供应站”,他提到在1月底至2月中旬期间,政府方面每周不但安排4-5次餐食保障,而且食堂方面每天将对牧区群众、航延旅客提供几百份的餐食。那段时间里,食堂的3名同志,他们每天白加黑,5+2的工作,每天5点起床,每晚11点下班。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食堂的4名同志,总是笑颜以对,他们直言,雪灾让大量的牧民群众受苦受累,我们做到这一点不算什么,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付出再多的辛苦总是值得的……

玉树机场的食堂的4名员工中,3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2岁,但他们在关键时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关键时刻敢于承担,敢于奉献的精神状态表现出了机场员工过硬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截止目前,员工食堂共计保障救援队伍、航延和危重病人用餐等41次,玉树机场食堂虽小,但小食堂发挥了大作用。
民航不仅是拉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更是应急救援保障的坚强后盾。民航精神在此扎根,无论是地震,还是雪灾,只要机场在,天路就会永远畅通,玉树就有希望。(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