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对河南省信阳市民众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信阳明港机场正式通航,蓝天梦圆。从此,信阳将正式开启“铁公机”(铁路、公路、飞机)立体交通模式,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筑梦:立体交通添新翼
说起信阳这座城市,与航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现存于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这也是共和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航空局——在信阳成立,同时还建立了当时红军在中原地区的第一个机场。
信阳是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在陆路交通方面,信阳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穿城而过;在水路交通方面,信阳拥有豫南唯一的出海口淮滨港,通过洪泽湖可直达长江流域。然而,信阳海陆空的立体交通格局中唯有“空”长期以来都是空白的。多年来,信阳人民一直盼望建成自己的机场。
2009年初,信阳市委、市政府站位全局,提出了新建信阳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不久,各项编制、报批、立项工作随即展开。
明港机场是《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新建的支线机场之一,也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年~2020年)》建成的两座机场之一。
明港机场在原有空军明港场站进行了改扩建。明港场站原本是一座军用机场,始建于1958年,曾停靠过大批军用飞机,1985年在百万大裁军中被裁撤。明港机场位于信阳市明港镇东北方向8.5公里处,总占地面积5300亩,主跑道长2700米、宽50米。机场地理位置优越,东距京港澳高速公路3.6公里,南距京广客运专线明港站5公里、京广铁路明港站11公里、333省道7.7公里,西距107国道6公里。
2015年11月,明港机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累计完成场内投资3.6亿元;共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水泥混凝土12万立方米、土石方42万立方米;新建和完善排水系统1.5万米、机场围界1.3万米;完成了空管、供油、助航灯光系统等设备安装;累计完成场外配套工程投资2亿元,共铺设进场道路12公里,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12公里,铺设供水管道8公里等。
今年5月4日,机场通过了模拟机验证飞行;5月12日~18日,完成了投产前校验飞行,5月23日,试飞成功;7月12日~13日,完成了改扩建工程行业验收和使用许可证颁发符合性检查;9月19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批复并颁发了明港机场使用许可证。
该项目的落地,创造了信阳市有史以来审批层次最高、涉及部门最多的项目纪录,也是全省同期规划建设的4座支线机场中进展最快、最早获得批复、最先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
逐梦:不破楼兰终不还
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审批的程序复杂、标准严格,难度非比寻常。而机场建设,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当我们的工作组奔赴北京、广州、郑州、济南,表达建设军民合用机场的愿望时,得到了各地相关部门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信阳市民航局局长梁秀善说。
2012年~2015年上半年,梁秀善和信阳市民航局的同事们在北京、郑州等地经常一待就是几个月,从省发改委、省民航局等部门到国家部委,来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我们采用‘死盯’的方法,负责办理各项支持性文件的同事从市里、省里一直盯到国家部委,直到拿到批文才算结束。那段时间,审批项目进展到哪个环节,何时起草文件、上会确定、文件被送到哪个部门,我们都一清二楚”。
“不拿下这个项目誓不罢休!”梁秀善说,办报批手续的两年多,他和同事们像着了魔一样。当审批无进展的时候,他们住在外地的宾馆里吃不下、睡不香;项目被某个部门审批通过后,他们在短暂兴奋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向下一个部门出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各部门领导都看到了信阳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信阳市委、市政府建设军民合用机场大手笔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执著的劲头感动。各级领导纷纷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支持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的实施,从而使明港机场走在全省同期规划建设的4座支线机场前列,最早获得批复建设。
由于明港机场在驻马店市,征地、拆迁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为此,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与驻马店市相关单位沟通协调,耐心做好群众工作。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当头,在项目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的隆隆声从未停止,建筑工人们也从未歇息过。为了早日实现蓝天梦,他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不懈拼搏着!
圆梦:鹰击长空绘神韵
5月23日8时58分,随着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的一架东航空客A320客机降落在明港机场,革命老区信阳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架民航客机。
10月28日,作为首家运营信阳航线的航空公司,东方航空一次性开通了信阳通往北京、上海、杭州、昆明、西安、重庆、青岛、佛山的8条航线。从航线的申请报批到机务管理,再到地勤保障服务等各个方面,东航派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信阳机场员工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为明港机场顺利建设和如期通航倾注了大量心血。
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营业部总经理张铁峰表示,在信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方航空会尽全力为信阳民航事业的发展、为信阳市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随着8条航线的开通,东方航空也将与信阳市政府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双方必将在民生、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上获得共赢。
诚如斯言。历史上,信阳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两地一脉相承,都简称“申城”,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早期封地就在今天的信阳市潢川县(古称黄国),后受封于上海一带,被誉为上海的开山鼻祖。这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为两地带来了天然的合作纽带。明港机场的通航,再一次为两地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机场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也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社会的桥梁。“这是一件有利于信阳、有利于国家的好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正式开工的新闻发布会上感慨地说。
至此,信阳“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正式建成。预计到2020年,明港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0万人次和2500吨;到2040年,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5万人次和9500吨,更加彰显出信阳“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区位优势,也将为信阳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港机场通航将极大地增强信阳市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为信阳参与国内外产业竞争与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航空服务、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向信阳集聚发展,对信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机场通航同时还能够改善信阳以及整个豫南地区旅客的出行条件,促进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
未来的信阳将沐浴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春风,着力铺就“空中丝绸之路”,以机场通航为契机,积极适应通航后的新形势、新机遇,牢固树立开放和开发理念,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务实合作,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信阳机场已蓄势待发,信阳也正阔步迈进航空新时代!(《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赵雪峰、丁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