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多的改造,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于2018年10月15日全面投入使用。启用后,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国内出港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四个环节全面引入自助服务设备,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变身国内自助流程比例最高的航站楼,这座中国民航大型枢纽机场中年龄最长的航站楼再度成为业界标杆。
从“机场的门厅”走向“城市的客厅”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戴晓坚介绍,2010年5月,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在视察虹桥商务区工作时明确提出,机场东片区要抓住机遇,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上海机场集团以及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牢记嘱托,努力将虹桥机场建成领航国际交流、聚焦航空总部的最佳商务区,建成上海乃至全国的现代航空服务示范区,从“机场的门厅”走向“城市的客厅”,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机场。
据悉,2014年12月,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主要包括1号航站楼改造、交通中心和市政综合配套工程三部分。此次改造不涉及虹桥机场两座航站楼的功能定位调整,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设计能力,而是通过提高品质来提升服务能级。2017年3月26日,1号航站楼先期改造完成的原A楼和交通中心建成启用,随后对原B楼进行封闭改造。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期间,虹桥机场没有停航,而且虹桥机场建成年代久远,地下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大,“无异于瓷器店里捉老鼠”。戴晓坚介绍,整个工程改造非常复杂,需要慢工出细活。因此,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胜利完成可喜可贺。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完成后,年旅客吞吐量保持1000万人次不变,其中国际、港澳台和国内各为5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容量能够达到近2000人次;近机位数量维持原来的13个;停车位则从原来地面停车位700多个,增加到现在地下两层停车位1250个,各项改造极大地提升了航空空间的品质和服务。
出港流程全自助
服务设施再升级
自10月15日零时起,春秋航空航班从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A岛转移至D岛运营;其他航空公司国际、港澳台航班在A岛、B岛运营,进出港流程基本没有变化。但由于春秋航空搬迁,国际、港澳台航班的值机和候机空间将有所扩大,为旅客带来更好的乘机感受。
目前,虹桥机场每天有68架次春秋航空国
内进出港航班,每天有1.2万余名春秋航空旅客在1号航站楼进出港。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全面启用后,出港方面,春秋航空旅客办理完值机手续后,可从D岛左右两侧的国内安检通道进入16号~27号候机厅乘机;进港方面,国内航班旅客不必再走临时通道,可直接从新建的国内到达大厅进入行李提取大厅,行李转盘数量也从原先1个增加到3个。国内进出港航班旅客将比原先感觉更加舒适。
国内出港流程实现全自助是此次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后的最大亮点,旅客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环节均可使用自助服务设备,乘机效率和体验将得到大幅提升。全流程自助服务是当今国际机场的发展趋势,整体上也能有效节约旅客乘机出行时间。
在D岛区域共设置28台自助值机设备,呈W形分布。旅客只要刷二代身份证(共支持7种不同有效证件),就可以办理值机手续、打印登机牌,还首次实现了打印托运行李条。打印了登机牌、托运行李条的旅客,可以在呈“一”字形分布的18台自助托运设备上,通过触摸屏幕完成行李自助托运。办完值机手续、托运完行李后,旅客可通过安检自助验证闸机进入候机厅。此次国内出发区域共配备了8台安检自助验证闸机,通过读取旅客二代身份证和人脸拍摄比对,快速识别旅客身份,并做好证件查验。持其他证件旅客可采用人工方式验证。
不过,春秋航空在D岛区域依旧保留了6个人工柜台,提供传统型服务,还安排了大量工作人员在自助服务设备旁、登机口等区域为旅客提供引导。机场将与春秋航空方面一起采取相关措施,尽力保障旅客顺利出行。首先,上海机场将与春秋航空公司以短信、微信、网站、服务热线等各类形式,共同向旅客提前做好新流程、新地点告知。上海机场网站、微博、微信和APP也会发布引导提示信息,机场问询服务热线96990会进行人工提示。另外,上海机场将在1号航站楼各主要区域内设置引导标志;每天组织“机场大使”志愿者服务队,配合机场问询、安检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共同做好现场引导。
“最小改造量”理念很绿色
改造方案获国际大奖
去年11月15日,在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在全球80多个国家推荐的项目中获得专家组第一名,并获得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大奖“2017年绿色解决方案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一等奖。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为何被全球“点赞”?评委们指出,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不停航改造从项目立项起就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设计考虑之中,并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改造设计在满足航站楼建筑对舒适性、节能性需求的同时,又兼顾原有建筑特点,以最小的能耗获得了最高的舒适性。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在改造施工时依据争取“最小改造量”的思路,从设计环节开始,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和旅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全力实现施工和运营的节能降碳。根据测算,改造后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的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将比改造之前下降25%。
改造后,1号航站楼的综合服务功能更完善,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旅客的感受也会更加舒适。旅客从值机到登机徒步的距离非常短。而航站楼向外延伸至交通中心,集合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换乘模式在同一空间内,将缩短换乘距离,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另外,1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和到达区域新增了11个卫生间、9个母婴室、10个残疾人卫生间。1号航站楼手推车服务也延伸到了地铁10号线,为乘坐地铁的旅客提供更多便利。到达层至交通中心非常便捷,旅客无论是搭乘地铁、出租车、公交车还是要进入地下停车库,出港就可实现。通过改造,原来的出租车与社会车辆交织的情况将有所改变。航站楼内还引入了上海市路网信息,旅客在到达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为出行提供参考。
为满足商务旅客需求,部分国内出发区域将推出免费的高速上网服务。在旅客关心的商业方面,1号航站楼全面启用后,商业面积将增大到4873平方米,为中外旅客提供更丰富的购物选择。为满足旅客的餐饮、购物需求,引进了一批上海市场上相对知名的品牌,如新旺茶餐厅、Wagas、味千拉面、小杨生煎等,还有沃德面包、罗森便利店等。在国际免税方面,日上新引入44个国际品牌;在有税零售方面,新开设上海博物馆纪念品商店、同仁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店铺。
戴晓坚表示,改造工程在保障航班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施,整个改造过程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一是边运行边改造,必须保证空防安全、运行安全、工程安全,安全管理压力大;二是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历史悠久,历经不同年代多次建设改造,各类管线尤其是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而很多工程都是深基坑、深基础,施工管理难度大;三是在改造期间要保证机场地面交通、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畅通,整个交通组织非常复杂。
此外,整个虹桥机场东片区改造除了航站楼以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如截污纳管、防汛系统改造、路网改造,河道深度治理等。特别是同步改造6条道路,形成了机场东片区较为完善的一个交通体系,整个东片区面貌有所改观。
保留历史元素
注重文化传承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始建于1921年,已有近百年历史。1984年、1988年、1994年,虹桥机场经过3次扩建,形成了现在1号航站楼的格局。2010年3月,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投用,1号航站楼拥挤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及其所在的东片区设施老旧,安全运行冗余度低,已显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与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上的不适应。改造工程前后经过了4年筹备,才终于审慎地实施。
改造后的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建筑新旧结合,里面有很多历史遗迹,还能看到很多当年的痕迹,如八角形立柱。据透露,这次对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的改造非常注重文脉的传承,尽管做起来很难。为了让所有人记住虹桥机场当年的辉煌并从中发现一些历史元素,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虹桥机场早期行道树有很多香樟树,改造前他们将108棵香樟树移植到外面进行保养,改造完成后再将其全部移植到交通中心新的道路上,让每个旅客都能感受到虹桥机场历史的气息。
同时,在候机楼建筑体通风方面,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通过建筑表面的风压分析,合理选择墙面开窗位置,加高空间,利用原有天窗改造为高起的通风塔;在采光方面,力争做到既采光又遮阳,针对航站楼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设计,通过增设遮阳构件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影响;在机电方面,充分利用自然能和变频技术建立控制与检测系统,特别是继续采用蓄冷水罐的早晚调蓄方式来实现节能。
通过这次改造,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不仅完善了功能,还将继续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更好地为上海服务,为全国服务,为世界服务。(《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外立面采用了低碳节能设计。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区域配备了20条自助登机通道。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区域配备了8条安检自助验证通道。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办票大厅配备了18套自助行李托运设备。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办票大厅配备了28套自助值机设备。
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到达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