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暑运旺季,客流高峰与夏日高温互相叠加,在位于东南沿海的上海,台风豪雨等极端天气也不时来袭。面对挑战,上海民航人坚守岗位,为保障暑运默默奉献。
暑运高温,民航岗位的日常
炎炎夏日的下午两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机坪,体感温度比起天气预报的30多度得高出十度以上,飞机腹舱虽然不透阳光,却比露天另有一种难熬,因为不通风而又闷又热。在这种环境里,哪怕站着不动都得汗流浃背,而东航地面服务部虹桥装卸服务中心的汪滨则正要带领同事们在如是环境中干重体力活儿——进入一架空客A320客机的腹舱装卸行李。比起可以把行李货物打板、全程采用机械设备装卸的宽体客机,窄体机的装卸工作量要大得多,卸载行李时需要装卸工人们猫着腰钻进腹舱,一件件搬运到舱口,才能送到传输带上,装运的时候亦然。

高温天忙碌在机坪上的装卸工人

航线机务人员开展检测
暑期是家庭旅游出行的旺季,行李也会格外多。汪滨和同事们的橙色工作服已经染上了一层盐霜,他告诉记者,暑运期间不仅天气热,而且每次排班上岗,一名装卸工人的搬运工作量也要超过10吨,比平时增加一到两成。作业保障任务与气温同步走高,但装卸团队从未耽搁,严格按照标准及时完成,确保“无声旅客”行李和它们的主人都能按时成行。
和装卸工人闷热的工作环境不同,飞机加油员则坚守在烈日当空的岗位上。他们是机场上诸多飞机的“送餐员”,暑运高峰,南来北往的航班能不能及时出发,少不了加油员们按时按标准完成加油。
上午的浦东机场机坪,俄罗斯航空SU208航班刚停靠到登机廊桥,浦东机场航油公司的加油车就稳稳停在了飞机旁。加油员张亮亮端着20多公斤的地井接头,小心细致地接上油管地井,又高高托起十多公斤重的加油接头,接上飞机油箱。这些接头虽是重达数十斤的大家伙,却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重拿轻放”。机坪上,制造热浪的不仅仅是骄阳似火,还有刚刚运行了10个小时、呼啸过数千公里的飞机发动机远未散尽的余热,要是遇到航班开启辅助动力装置(APU),尾气热量更是滚滚而来,动辄六、七十度。浦东机场既是重要的客运门户,也是重要的货运枢纽,从早到晚,客机与全货机轮流进入航班高峰,张亮亮和加油员同事们的每一个暑运工作日也始终全力以赴,数十次抬起、卸下接头,让一架架航班“饱餐”出发。
安全运行,高峰保障的底线
航班停稳、舱门开启、旅客们带上行李走下飞机,此时,东航技术公司虹桥维修基地空客航线维修部四车间的航线机务孙聪和苏怡然则拿上工作单,顶着烈日走上机坪。

航线机务人员开展检测
利用航班降落后的时间,他们逐一对发动机、起落架、刹车等关键敏感部位按照工作单进行检查,确保符合标准、能够安全可靠地执行下一趟任务。而要是遇到设备故障,哪怕余热未散、需要钻进如同蒸笼的机体内部,航线机务也是说干就干,及时排故,为旅客坚守住飞行安全的底线。在暑运高峰,东航的每一位航线机务人员每个工作日要为5-6架次的航班进行检查、在必要时开展维修排故。夏季天气多变,雷暴、台风等天气常常导致航班延误,通宵加班、等待为回家的客机完成“体检”,也就成为航线机务们工作的日常。

机场监护员坚守岗位
安全,是民航工作不容失守的底线,在烈日暴雨切换中的暑运高峰期,各个岗位的民航人从未懈怠。
登机桥是机场保障航班起降的重要设施,而登机桥大量设备的安全巡检必须在室外开展。在浦东国际机场,机场机电信息保障部维修科登机桥维修员乔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负责的,是5-8座登机桥的巡检,1座登机桥的常规日保障和24小时应急抢修保障。夏日极端天气多,设备容易磨损,登机桥机械部件的紧固、调整、润滑、清洁,电气和液压元件的维修测试,作业量都倍加繁重。每天5-6小时的机坪维修作业时间里,维修员们一丝不苟,确保紧张的枢纽机场旺季桥位资源安全可靠。
而作为虹桥机场机电信息保障部设备运行科的登机桥操作员,周荣和他的同事们的任务,则是在暑运期间每天完成20余次、每次40分钟的靠桥和撤桥操作,在高温侵袭的操作区“精雕细刻”,不带丝毫偏差地衔接上登机桥与航班,让进出港旅客安全、舒适地上下飞机。
关爱之链,从企业到员工到旅客
暑期是浦东机场安检监护员韩凯最费鞋子的季节,2个月的时间,每个工作日步行约20公里,足以磨坏一双结实的工作鞋。在一段段巡视之间,站在监护岗位上时,他则需要每天监护12架次左右的航班,不仅得检查工作人员证件,还要为大约4000余人次的旅客查验登机牌。夏天是家庭亲子游、探亲游的高峰期,旅客里有不少难得搭航班出门的老人家,每逢远机位,烈日下坚守的监护员是为旅客仔细把关、避免上错航班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用自己的细致严谨,给旅客的行程添一重保险,也为空港的服务品质添砖加瓦。

加油员保障暑运航班
天气、客流等多重因素使得夏日的航班运行难点多、压力大,在这样的环境里,真诚关爱旅客、完善旅客的乘机体验,是民航人不变的孜孜以求。
为使旅客的暑运餐食吃得放心、可口,东航食品公司在工作流程中,从食品的解冻、清洗消毒、加工、存储、运输、配送直到给消费者食用前,通过完善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整个过程全部处于低温环境中,确保餐食生产人员以及航机保障人员在5℃以下的冷库中完成交接;考虑到高温天容易食欲不佳,东航食品公司还推出了绿豆爽、银耳羹等新品种。
当民航人将真情关爱送给旅客时,民航企业也在将关爱送给员工。
东航不断调整、优化暑期作业排班,对客舱航后深度清洁等需要长时间在室内环境里开展的作业,要求作业时客舱须打开空调,还为职工们准备了解暑饮料、防暑用品。
上海机场则在暑期到来前,就对各工作岗位的喷雾电扇、冰箱、空调等防暑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养,增配了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常用药品,同时还在上海两场建成了49家“职工之家”,方便一线职工在工作间隙就近休息避暑。
三伏来临,台风屡至,上海的暑运正进入压力最大的时期,民航人也正在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为旅客提供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