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三亚新机场空港经济圈酝酿繁荣(图)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4-19 10:59:00

在祖国的南端三亚,一个新型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

据悉,三亚新机场建设的意义非同小可。它集南海开发门户机场、国际中转枢纽机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机场的三大战略意义于一身,并将携手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成为未来国家临空经济的新引擎。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的三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机场,以及在哪里建设、如何建设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那么,三亚新机场有何特点,体现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创造人类建筑奇迹

首先,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三亚为什么要新建机场?毕竟三亚已经拥有了民航机场,即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但是去过三亚的人可能对凤凰国际机场的巨大客流量深有体会。来自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数据显示,2017年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1939万人次。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旅游城市,上述数字或将持续攀升。有机构预估,5年内将突破凤凰机场单条跑道现有最大容量2200万人次。

而按照已批复的凤凰机场总体规划,“由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控制不力,机场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已经不具备建设两条跑道的条件,只能按照一条跑道满负荷运营进行终端规划”。为了减轻凤凰机场的运营压力,保证航空业务量与设施保障能力相适应,新机场的建设可谓是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问题是,新机场选址何处,如何建设?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笔者表示,机场建设一般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二是机场的噪声扰民。此外,每个机场都需要净空保护区,要求区域内不允许有较高的建筑物,飞机起飞和降落便不会受到附近建筑物的干扰。

但是对于三亚来说,一举多得的办法唯有建设海上机场。一般而言,海上机场建设有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建设,有的扩建既有的岛。最终,经过综合评估,三亚新机场选择了前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机场建在远离市区的海上,噪声不至于扰民;机场周围只有大海而不会有其他障碍物干扰;节约陆地面积。

同时,这样的设计思路无疑颠覆了很多人对于机场的传统观念。在公众的印象里,机场通常都建在陆地上,它承载的是一个地区巨大的航空客流量。但事实上,国际上已经拥有很多建设海上机场的先例。最早建成的海上机场要数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了,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建造并于80年代末投入使用。据悉,关西机场也实施了人工填海方案,工程师先在海里打桩填石造出了一个人工岛,然后在岛上建机场,最后修好通向机场的道路。

此外,一些知名的海上机场还包括我国香港赤鱲角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澳门机场,印度阿格蒂机场,马尔代夫国际机场,新西兰威灵顿国际机场,法国尼斯蔚蓝海岸机场等。这些海上机场除了实用性强之外,还创造了人类建筑历史上的美学奇迹,机场本身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岛。

至于三亚新机场的选址,面对这样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事关海南整体经济发展,各方都非常谨慎。早在2011年10月,民航局与海南省政府便正式启动了三亚凤凰机场迁建的选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三亚新机场选址报告》。2016年6月28日~7月1日,民航局组织召开三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会议,经过最终对机场功能和战略定位、地区航空业务量的研究,同意将三亚红塘湾作为三亚新机场推荐场址。据悉,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三亚新机场项目提交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红塘湾海域)修改方案》。

打造空港生态圈

目前,三亚新机场项目已被列入民航“十三五”规划并成为海南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现已同步开展选址、调研工作,加快用海审批、物料来源获取,推进填海施工建设。根据相关规划,新机场落成后,2025年将满足3800万旅客的出行要求,2045年将满足7000万旅客的出行要求。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落成后的三亚新机场将作为新常态下的全新经济增长极,成为三亚市以及海南省发展的新引擎。

近几年,关于临空经济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就曾公开谈到依托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性。他表示,历史上的航空枢纽都会成为新的增长极,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强化航空交通枢纽聚集经济活动的优势。因此,全新的航空枢纽将成为新的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依托,在此基础上将发展一系列以高质量经济活动为基础的临空经济。

有专家预测,对于21世纪的人类社会来说,机场在驱动就业、驱动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与高速铁路在20世纪,公路在19世纪和海港在18世纪的作用一样重要。

一系列数字也印证了临空经济区对于一个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国际上,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带来1000个直接和3700个间接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一个航班将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同时,国际民航组织测算,约20%的旅客会在机场所在城市吃饭和住宿,由此带动城市社会就业,建成多产业进入并谋求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而三亚新机场在建设中无疑也考虑到了空港经济的这一优势。据悉,三亚新机场还将同步建设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以发挥区位优势,顺应现代社会对消费方式、时效等高要求的时代趋势,并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国际物流港等产业业态的延伸,发挥吸引产业、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的作用。


香港国际机场

此外,对于填海造地,偶尔会有质疑之声指出其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伤害。日本的海上机场也确实曾面临填海造地后的环境困扰。但其实日本在认识到填海造地对自然环境的巨大伤害之后,政府便每年投入巨资设立专门的“自然环境再生补助金”,资助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好方法。

前述专家对笔者表示,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建设海上机场的时代,如今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另辟蹊径,寻找到一个既能合理建设机场,又能在填海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的两全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同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建设海上机场可以寻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因此公众不能偏执地认为填海造地就是弊大于利,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三亚新机场已委托国内几十个顶尖科研单位开展机场建设对海洋环境影响专项研究,充分论证项目建设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再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责任编辑:zhichun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