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处于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线上,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每年吸引大量的冬候鸟和夏候鸟来越冬和繁殖。南昌机场及周边留鸟资源本身非常丰富,每到迁徙季节大量候鸟的回归给驱鸟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灰头麦鸡及白鹭等鹭科鸟类已经成为本场鸟击元凶。
近年来,南昌机场鸟防形势较为严峻,随着保障航班量增加鸟击次数和万架次率一直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7年全年鸟击次数分别为23起,25起和47起,鸟击万架次率分别为3.42,3.76和5.34。
针对这一情况,从2018年年初开始鸟害防范室提前布局,主动出击,多管齐下,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前期到达本场的夏候鸟先遣部队进行了重点专项整治工作,效果初显,2018年1季度共发生1起鸟击,本场责任超标鸟击为0起(2016年同期曾发生一起本场责任超标鸟击)鸟击万架次率0.34。鸟击次数与2015-2017年同期相比同比分别下降了80.00%,66.67%和50.00%,鸟击万架次率与2015-2017年同期相比同比分别下降了86.40%,80.64%和68.82%。
坚持生态治理为主,积极开展鸟情调研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摸清鸟类的底细,鸟害防范室坚持每月定期进行鸟情调研工作,对鸟类迁徙到达本场的时间,在本场重点活动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再结合分析结果进行现场查看,最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2018年2月13日鸟防技术人员首次监测到第一批共7只灰头麦鸡迁回本场,接下来经过持续跟踪观察发现其主要在东航机库附近,跑道西侧围界编号330附近以及3号排水口附近活动,现场查看发现上述区域水管破裂常年渗水,导致地面形成草滩,滋生了水生昆虫,吸引了蛙类来此产卵,这直接为灰头麦鸡提供了丰盛的大餐和水源。经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东航机库附近水管已经维修处理好,该区域大面积草滩逐渐消失,现已基本看不到灰头麦鸡活动,效果显著。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对管道渗水区域进行及时处理,并对飞行区土质区积水水坑、洼地进行填埋盖网处理,通过断水断食这种釜底抽薪的方法从根本上杜绝鸟类来飞行区觅食活动。
加强巡视驱赶力度,不断增加人为干扰
2018年空防安全工作移交以来鸟害防范室将全部精力重点集中到鸟害防治上,驱鸟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每天不间断巡视驱鸟,巡视过程中但凡发现有鸟类活动的区域就利用车载超声波驱鸟器、驱鸟枪和猎枪进行驱赶,直到飞出飞行区外,这种高压态势还将一直持续下去。长期的这种高强度驱赶和惊吓,鸟类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而繁殖期鸟类对安全的要求又特别高,这样会直接断了鸟类留在机场筑巢繁殖的念想从而去其他更安全的地方繁殖,从根本上减少了本场鸟类数量,进而降低鸟击风险。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各路神器齐上阵
鸟害防范室现拥有全向声波驱鸟器、车载超声波驱鸟器、语音驱鸟器、煤气炮、太阳能杀虫灯、恐怖眼、猎枪、驱鸟枪、拦鸟网等多套设备。各类驱鸟器通过播放鸟类天敌的声音和猛禽的声音来惊吓鸟类,煤气炮和驱鸟枪通过发出巨响惊吓鸟类,杀虫灯通过诱捕飞虫减少昆虫数量从而间接减少鸟类数量,恐怖眼通过视觉刺激惊吓鸟类,猎枪和鸟网通过少量捕杀能对其他鸟类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通过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驱鸟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为了防止鸟类对驱鸟设备的习惯化,我们也会定期对设备进行灵活调整。比如通过专业网站下载金雕、雕鸮、黄腿渔鸮、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褐林鸮等本地有分布的大型猛禽的警戒声,并利用录音笔及时采集拦鸟网上被困的灰头麦鸡活体向同伴发出的求救声,将上述音频及时上传到声波驱鸟设备进行定期更新。此外,还定期对全向声波驱鸟器的工作时间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信经过鸟害防范室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南昌机场鸟害防治工作定会取得新的成绩。(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