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3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成立浙江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全省机场资源、搭建航空大平台的决策部署,2017年11月更名为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17日,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浙江省继2015年整合组建省海港集团、2016年重组省交通集团之后,谋划搭建的又一省级综合大交通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平台。
浙江省机场集团注册资金为100亿元,下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托管衢州机场、台州路桥机场、义乌机场,另有嘉兴、丽水机场正在筹建。与全国一些省级机场集团不同的是,该集团管控模式采取全资和委托管理两种方式:即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机场全部资产注入集团,成为全资子公司;义乌、衢州、台州、嘉兴、丽水5个支线机场由集团委托管理。
那么,在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各机场发展如何定位,如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未来“大一统”的机场集团如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最近走进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剖析机场集团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之路。
一问
为什么要组建机场集团?
2003年,根据国务院对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除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内的机场外,原属民航总局管理的机场下放到地方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14年来,机场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了行业和地方政府管理、运营、投资机场的积极性,对做大一方航空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机场实施属地化管理后,也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各机场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各自发展,造成资源缺乏统筹管理,战略难以统筹协调,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临空经济发展缓慢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场的发展。
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机场实施属地化管理后,全国多省市区相继成立了机场集团。如跨省份的首都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以省级为单位组建的广东省机场集团、河南省机场集团等。为了补齐民航发展短板,浙江省做出整合全省机场资源、搭建航空产业大平台的决策部署,决定成立省机场集团,以建设民航强省。
作为省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机场运营管理和航空产业发展的大平台,浙江省机场集团将接受浙江省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以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筹管控和高效运行全省现有机场、民航资源等战略意图,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千亿级”资产航空运营企业,助力提高浙江省机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问
集团内各机场发展如何定位?
浙江省机场集团成立后,将整合全省机场资源,重新定位布局省内所辖机场。“集团明确了‘一核、两枢、六连’的机场发展定位,实现错位发展,以推动浙江民航强省建设,推进浙江经济发展。”浙江省机场集团总经理郑向平这样告诉记者。
“一核”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作为浙江省第一空中门户,未来将被作为浙江省的国际枢纽和核心机场来定位打造。
“两枢”指宁波和温州机场,二者被定位为浙江省区域性枢纽机场,作为双轴,其旅客吞吐量力争尽快突破千万大关,完善东南亚和周边国际旅游航线的布局开拓。
“六连”指6个支线机场。按照计划,将统筹协调好舟山、义乌以及嘉兴机场的分工,从不同层次和功能上满足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需求。其中,舟山机场要依托波音交付中心项目,重点发展飞机制造业和通用航空业务,提升海空联运水平;义乌机场要利用国际邮件交换站的建设以及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化陆港城市的契机,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嘉兴机场要利用好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货运,兼顾公务航空等客运市场,并统筹协调好与杭州及上海两场的合作,成为其重要协作机场。
同时,结合台州、衢州及丽水三地的特点,做好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尤其是要利用好衢州机场位于浙闽皖赣四省交界处、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机场的特点,尽快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抢占先机。
三问
如何发挥“两个积极性”?
浙江省内9家机场在并入、委托省机场集团前归地方政府管理,在投资、建设、管理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比较高。浙江省机场集团成立后,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是业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郑向平说,早在机场集团公司正式揭牌前,省政府就明确“三不变”:即各地方政府对机场原有支持的政策不变、建设资金不变、航线补贴资金不变。以宁波机场为例,宁波机场加入省机场集团前,宁波市政府每年拿出2亿多元的航线补贴,以支持民航发展。加入省机场集团后,该项政策照旧。温州机场也是一样,加入前温州市政府每年给予4000万元的航线补贴,用在航线开拓上,加入省机场集团后,政策和资金支持保持不变。此外,各地机场在加入省机场集团后,机场在人才引进和家属安置等方面都和以前一样,不做变动。不仅不变,浙江省机场集团还将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协助集团内各地机场开通、拓展航线。“机场航线开得越多,发展得越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能就愈加显著。我们努力实现民航业和地方经济的双促进、双发展。”郑向平指出。
四问
机场集团能否成为航空产业发展大平台?
浙江省机场集团成立后,将成为省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机场运营管理和航空产业发展的平台,目标是通过整合全省机场资源,确保在“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效率运营机场网络、高层次布局临空经济、高水平发展通航产业、高质量实现保值增值,全省客货吞吐量进入全国前五,大幅度提高浙江省航空综合实力,补齐民航发展短板,真正实现民航强省。未来,浙江省机场集团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机场运营管理和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与省海港集团、省交通集团构成浙江省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营的三大平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浙江省机场集团将全力打造“1+4”业务板块。“1”为核心主业,即机场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板块。“4”为关联主业,包括航空关联业务、临空经济投资开发与运营、通用航空运营及产业开发、航空投融资业务四大业务板块。到2020年,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力争突破100万吨。其中,杭州萧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要突破5000万人次,力争进入全球50大机场。在机场投资建设上,杭州机场3期建设项目所包括的50万平方米的T4航站楼,以及集高铁、地铁、快线网络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将实现无缝对接。
据了解,各机场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快件物流基地以及保税园区的建设等,也是浙江省机场集团下一步将重点培育的领域。近期,其工作重点是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为契机,在杭州机场周边开展项目投资管理、机场功能拓展以及城市综合开发建设等工作,共同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此外,为配合萧山综合保税区及顺丰亚洲转运中心的建设,将在杭州机场建立电子商务智能化物流体系。随后,还将结合航空货运网络及各地产业优势,在宁波、温州、义乌以及嘉兴机场周边统筹规划航空物流园区,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