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阴山下,九曲黄河边。包头,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稀土之都、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一张张名片,闪耀着“草原钢城·魅力包头”的独特光芒。包头机场始建于1934年,是塞上草原最早的飞机场。八十三载春华秋实,见证了包头机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八十三载栉风沐雨,印刻着几代包头民航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拼搏身影。2009年,包头机场成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首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2014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新候机楼投入使用;2016年,首条国际航线成功首航;2017年,包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开启了包头机场发展的新征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支线机场,包头民航人以钢铁般的精神和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书写着包头机场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是内蒙古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包头机场依托包头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工业文化,发挥空中桥梁优势,“立足包头、连通盟市、面向全国、联系世界”,构织起“一带一路”联通俄蒙重要节点上的航空网络新格局,努力打造区内重要航空港。近年来,包头机场圆满完成了包头市爱飞客飞行那达慕、“世界稀土产业论坛”、“世界牛羊肉产业大会”、“中蒙特色产品交易会”、“全国第二十六届书博会”等重大活动的航班保障任务。“包头创梦号”彩绘客机作为包头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一张蓝天名片,将城市文化的创造性与航空事业的发展融合起来,对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包头机场“多班次、多航点”的航空网络布局也为包头市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根据包头市旅游局官方统计,2016年包头市实现旅游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了24%,增速居全区第一。随着“低空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通航旅游成为热门,航空业的发展使传统旅游向立体式旅游发展。2017年,包头机场开展了空中看草原、空中看家乡等系列活动,使游客借助通航旅游从空中鸟瞰旅游景点,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


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2017年,包头机场大力发展运输生产,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自今年暑运以来,包头机场旅客吞吐量连创新高,继7月18日的8187人次、7月27日的8993人次、8月15日的9443人次,8月17日第四次刷新单日旅客吞吐量9885人次,11月16日单日旅客吞吐量达到7539人次,创冬春航季历史新高,实现了淡季不淡的良好发展局面,但同时安全服务保障压力空前加大。包头机场坚决贯彻“安全隐患零容忍”,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和决心,深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广风险管理理念,把隐患排查识别和治理机制坚持在日常、坚持在经常,安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全体干部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协调配合和系统安全的理念,积极健康主动的安全文化逐步形成,实现了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至下而上建立了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实行安全绩效量化管理。夯实安全最小单元管理基础,开展“一班一品”班组建设活动,让各班组在班组建设实践中体现出各自的品质和特色,营造“比管理、竞标杆、学先进、当先锋”的学习赶超氛围。

包头机场深入践行民航局“真情服务”底线要求以及“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从服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开展“民航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通过“安全服务随手拍”活动,鼓励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和服务缺陷。修订了《顾客满意度调查管理办法》、《投诉管理规定》,明确了管理部门和责任部门的权责,推动形成联动机制,实现了投诉和满意度调查的闭环管理。包头机场积极创建服务品牌,本着“优化流程,突出特色”的原则,固化窗口单位服务标准,提升服务价值,形成了有包头机场特色的服务模式。

优化航线网络 提升航空通达性
包头机场积极整合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不断调整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积极构建客运与货运并重、国际和国内同飞、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并创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国际通”、“省会通”、“支支通”和“通航通”。
2016年6月,包头机场国际航空口岸首次获批临时开放,2017年持续获得国家口岸办批准,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实现常年开放、升级成为国际机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以来,先后开通了包头至蒙古国乌兰巴托、泰国曼谷、普吉岛、甲米、芭堤雅、韩国首尔、越南芽庄、俄罗斯伊尔库兹克、香港和柬埔寨暹粒等国家和地区航线,保持了国际航班运输量的强劲增长,预计2017年国际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万人次。目前,正积极推动实现口岸长期开放,把包头机场升级成为国际机场的各项工作。

积极构建“省会通”、“支支通”航线网络布局。包头机场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机场搭台、旅游唱戏,优化完善航空网络布局,为包头市经贸、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包头机场创新航线运营方式,在积极引进运力的同时,制定了航班座位“消化”计划、航班营销及宣传方案,形成了与航空公司、目的站机场、经停站机场、旅行社等多方合作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地方媒体、行业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扩大包头机场的影响力,提升包头航空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包头航空市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截至目前,包头机场共引进28家航空公司,开通航线59条,在保持8大区域枢纽机场航班密度基础上,新增至兰州、贵阳、南宁、合肥、南昌、海口、福州等航线,“省会通”城市达到28个。区内实现了与赤峰、阿拉善左旗、乌海、乌兰察布等区内城市相互通航,不仅有利于区内城市间的相互交往,也能更好地发挥“支支联动”效用,助力内蒙古自治区“支支通”航空网络的搭建。
大力发展“通航通”航线。配合包头市政府发展通航产业。包头市编制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达茂旗、石拐区通用机场,1个通用航空小镇。包头机场主动把握自治区通航产业发展机遇,敢为人先,开通了区内首条跨盟市短途运输航线--包头至乌拉特中旗航线,由赛斯纳208B机型执飞,500元空中月票,旅客随时预约。开通了包头至阿拉善左旗“高端空中出租车”,由飞鸿300公务机执飞,只需普通机票的价格,便可享受高端出行体验。受包头市达茂旗政府委托,管理达茂旗通用机场。达茂旗通用机场航站楼、综合业务楼、跑道和停机坪已全部建成,将开通达茂旗至包头机场、呼和浩特机场、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察右后旗机场4条通航航线。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等“七大网络”体系建设。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包头机场积极配合市政府推进包头国际航空口岸机场项目建设。改造原旧航站楼作为国际航站楼,工程项目已经通过竣工验收,预计2018年年初投入使用,为包头机场打造国际航空口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完成了全向信标台、31号跑道仪表着陆系统原址更新改造,甚高频、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投入使用。完成了飞行程序优化设计、PBN程序设计及设备更新改造等工程。4300平米的新建消防及现场医疗急救中心项目已获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立项批复,完成了设计招标工作。重新修编了包头机场总体规划,规划飞行区扩建建设项目,拟按4E等级进行规划,新建跑道3200米,将现有跑道作为平行滑行道,并向西北延长。增设完整平滑后,机场的高峰小时容量可增加至16至24架次,将为包头机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包头机场将借助包头市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临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临空经济,推动实现“建设一个机场、搞活一片经济、扩大一方影响、树立一地形象”的目标。同时积极落实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智慧机场试点建设工作,通过技术开发搭建,进一步提升机场的经营管理、安全、服务保障能力。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所有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首都机场集团、内蒙古机场集团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干部员工的戮力同心。“行百里者半九十”,旅客吞吐量突破两百万人次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未来,包头机场将继续践行首都机场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运营好、发展好,努力成为草原钢城包头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力争到2020年末,将包头机场全力打造成为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中型机场!(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