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忻州:山灵水秀 福泽深厚
来源:《中国民航》2017-09-22 14:53:00

忻州地处山西省北部,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吕梁、阳泉,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石家庄、保定接壤,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汾河源、禹王洞、老牛湾、表里山河,底蕴深长;穆天子西巡、王昭君出塞、飞将军李广、杨家将演义,人文历史,熠熠生辉。

今天,请随我的脚步走进忻州的奇山异水、高墙大院。

半部中华军事史 一座沧桑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历代在三晋长城沿线修筑的雄关险隘有四十多处,其中忻州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长城外三关”。雁门关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古代关隘之一,它所代表的边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体系和旅游品牌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驱车前往雁门关,一路的盘山公路曲曲延延。从车窗向外望去,重峦叠嶂,霞举云飞;山崖陡峭,林木苍翠。雁门山东西长约4公里,最高峰陡沟梁海拔1780米。西陉口是唐代修筑的古雁门关,东陉口是明朝修筑的雁门新关,即我们今天看到的雁门关。

人未到雁门关,雁门关的千年历史却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历史上,秦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北宋对契丹--发生在雁门关一带的战事,历朝不断。从战国时期的赵襄子兴兵伐代,到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2500多年间,在雁门关周围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争就有140多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多达200余起。如汉高祖进击匈奴遭遇的白登之围,汉武帝伏击匈奴未果的马邑之谋,隋炀帝北巡雁门遭遇的“雁门之变”,李自成的“倒取宁武关”,抗战期间的忻口战役等等都是名垂千古的经典战例。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北宋徽钦二帝被掳出境、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等历史事件也都是发生在雁门关。而历朝历代守边将士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成为流芳百世的英勇传说。如战国时的李牧、西汉的李广、东汉的郅都、北宋的杨业等等,他们的英雄业绩和典型战例,载于历史之籍,传于百姓之口,既为后来的贤臣良将所推崇,也为民间百姓所热爱,化为中国边塞文化的精髓。

我们是从关外走进关内。雁门关关城周长1公里,墙高两丈,石基砖身。有东门、西门、小北门三重洞门,东、西两门分别有石刻匾额“天险”“地利”,因而又分别被称为“天险门”和“地利门”。天险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又名雁楼。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门额上刻着“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镶嵌着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那副著名的砖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据说1937年日寇攻占雁门关时,雁楼和对联均惨遭破坏,14字对联中只有一个“要”字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看到的砖雕对联和关楼主体都是1989年重建,2010年补俢的。

而城门洞里的青石板路却真真切切是明朝的原物,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千军万马的踩踏磨砺,使石板路坑洼不平又光亮如镜。这里飘荡过太多的腥风血雨,重叠了太多的历史印迹,久远的故事在这石板路上摇曳得虚幻缥缈,清晰的车辙又将数百年风云投射得真切若昨。这个坑里有李闯王坐骑的蹄印,那个洼里有西太后御辇的碾痕;顾炎武、傅山在这里吟诗作赋,毛泽东、周恩来在这里指点江山。

走出天险门,便来到了镇边祠。镇边祠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俗称李牧祠。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祠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成为展示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的展览馆。

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雁门关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陪同我们的导游总结得很好: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道,雁门关折射了古代边贸的兴衰,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走出雁门关准备上车时,回头再望,一尊尊杨家将的石雕像映入眼帘。右边是男像,从杨业到杨八郎,左边是女像,从佘太君到穆桂英,个个神采奕奕、器宇轩昂。雁门关声名远播,享誉四海。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对雁门关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在中国几近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传说。

在离雁门关不远的鹿蹄涧村,至今还保留着供奉杨家将的祠堂--杨忠武祠,每隔六十年,海内外杨家后代都会集会于鹿蹄涧,叙世系,修家谱,祭祖庙,永为定例。

芦芽山:芦芽崔巍出云霄 万年冰洞天下奇

芦芽山坐落在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因形似芦芽而得名。顾炎武曾言:“芦芽一山,崔巍挺拔,高出云霄,类似芦芽而磅礴迂回,雄踞中原。”更有人认为芦芽雄胜可与五台山抗衡,誉其为“全晋第一崇山”。

芦芽山主峰尖峭巍峨,怪石嶙峋,海拔2736米,山顶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居然建有一座供奉毗卢佛的寺庙--太子殿!正是这座小小的山顶寺庙,勾起我们登顶的欲望。

要想攀登芦芽山主峰先要经过马仑草原。马仑草原海拔2721米,面积6000多亩,与芦芽山南北相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这里牧草肥沃,野花盛开,是历代帝王牧养战马的基地。

我们沿着景区铺设的木栈道向前行进。山顶风大,不时又有云雾翻滚而来,衣衫单薄的我们不一会儿就被冻得瑟瑟发抖。偶尔云雾散开,对面芦芽山顶的太子殿露出真容,更吸引着我们加快步伐前行。

马仑草原将草甸、森林、高山、峡谷、奇松、怪石、长城、将台、基塔融为一体。每年春末到夏秋,绒线菊、野罂粟、摇佳佳、鬼见愁等野花布满草原,将这里装扮成铺在空中的花毯子。来到山顶的游客都会对黄土高原上有这么一片高山草原感到惊讶。我们来时已是夏末,野花已经稀疏,绿草依旧茂盛。和人们想象中的草原不同的是,这里草坪上遍地都是一个个小鼓包,当地人称之为“金龟驮宝”,其学名为“冻涨丘”,是高山草甸特有的一种地貌形式。我们也偶尔踩上草甸,感觉脚下松软舒适,好像踩在一块大地毯上。

马仑草原与芦芽山中间隔着一条深沟。必须先下到沟里,然后再向上爬芦芽山。路不太好走,有些地方根本就没路。攀顶往返一般需要3个小时。

一离开山顶草甸就进入了茂密的原始次生林,由于没有了风,体感不再寒冷,云雾只在山顶翻滚,山坡上没有一丝云彩。一路小跑下山,到达沟底已是气喘吁吁。仅仅小憩了几分钟,我们便开始了更为艰难的登顶之路。

从山脚到主峰,尚需步行5公里左右,有时候是石阶,有时候是木梯,更多时候就是乱石堆里自己找路。经好汉坡、望佛台、肉瓮子、大天涧、束身峡、九桄梯等秀景险境,终于可以登上太子殿了。

相传芦芽山为毗卢佛古道场,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驰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山上山下寺庙众多、香火旺盛。而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建于山顶的太子殿。

太子殿建在芦芽山主峰山尖处的一侧峭壁上,是除五台山和青藏高原外中国海拔最高的石砌佛教建筑。山顶面积不到10平方米,一座正方体石砌建筑巍然耸立,因其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都可看到。在整个俊秀大气的芦芽山景区,太子殿就像是一幅画作的点睛之笔,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远眺近观,太子殿都是芦芽山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太子殿四角由四根铁柱支撑,铜瓦盖顶、金碧辉煌。殿门石条门楣上凿有“太子殿”三字,两侧石刻对联为光绪年间白文良所书凿:“复慈云于中国,施法雨于边方。”石联外侧凿两个工整雄劲的大字“佛祖”。殿中所供的“太子”,就是释迦牟尼的法身毗卢佛。

从芦芽山顶回望对面的马伦草原,浓雾渐渐散去,阳光布满山岗。蓝天、白云、绿草、棕黑的马匹、金色的阳光,构成一幅绝佳的人间仙境画卷。

在整个芦芽山旅游风景区,除了马仑草原和芦芽山顶外,还有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情人谷、悬空村、悬崖栈道、天池湖泊、汾河源头等景点。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形成于第四季冰川的万年冰洞。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无论洞外是什么样的气候条件,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越往深处冰越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大冰洞。通常情况下,由于地心炽热,越往下应该越热,但冰洞却像一个巨大的冰柜,似乎存在一种天然的制冷机制,越到深处冰层越厚,为什么会有与一般地热现象背道而驰的自然奇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五台山:清凉山中寻古建 灵鹫峰上觅佛缘

山西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一起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我从学生时代就心心念念向往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抵达五台山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到风铃宫去观看王潮歌导演的情境体验剧《又见五台山》。这是大多数第一次来五台山的游客必选的一个项目。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期盼来到五台山,希望在这佛国圣地达成自己的心愿。

我也是带着我的心愿、我的期盼来到五台山的。

到五台山当然是期盼寻访遍布全山的历代寺庙,在行万里路中重温中国寺庙的建筑史。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传为西天文殊菩萨演教道场,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从中可见中国历代建筑的精品。唐代全盛时期,山中寺院多达360多座。随着喇嘛教的传入,五台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青、黄庙并存局面,成为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100余座。

我们的行程从灵鹫峰顶的菩萨顶开始。初建于北魏年间的菩萨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壮丽的黄教寺院,到五台山的游客当然少不了要来菩萨顶走一遭。此庙在宋代曾称大文殊寺,传说《水浒》中鲁智深就在此寺出家为僧。自从明永乐皇帝敕旨改建菩萨顶寺以后,蒙藏教徒纷纷进驻,菩萨顶遂成为五台山各黄庙之首。清朝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菩萨顶地位几乎一跃而成五台山各大寺庙之首。

从菩萨顶往山下步行不远,便来到了显通寺,这是五台山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它是中国除洛阳白马寺外建立最早的佛寺。显通寺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整个寺庙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其中铸于明万历年间的大铜殿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显通寺的南侧为塔院寺,也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也成为五台山的标志性景点。

到五台山当然也是期盼在古老的佛教建筑中,寻找和欣赏历代书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精品。这其中台内的南山寺和台外的佛光寺最值得一去。

南山寺在台怀镇南约3公里处的半山之上,依山建寺。沿林荫蔽日的登山古道盘桓而上,一座宽17.3米、高约8米,中嵌汉白玉石雕的巨大影壁出现在眼前,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游客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

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们,南山寺的特点是“三寺合一”“三教合一”和“三雕合一”。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明嘉靖年间重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将原有的三部分联成一体,统称为南山寺。

南山寺殿宇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建筑工艺精湛,主体建筑全用细磨青砖构筑,砖缝细如发丝,整个建筑融石雕、砖雕、木雕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上三层的佑国寺,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几幅最为精湛。二进院和三进院里的“孟母择邻”“太公钓鱼”“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雕刻也为人称道。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的豆村北,距县城三十公里。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遗存文物丰富而著名。这座创建于北魏时代的寺庙因传说孝文帝在此见到佛光而命名,隋唐时期盛名远播长安、敦煌及日本等地,但到近代却已鲜为人知。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循着《敦煌石窟图录》里两幅描绘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骑着毛驴、驮着行囊,带着一个考察队几经辗转来到五台,在五台山脚下的豆村镇发现了佛光寺,并考证该寺为唐代建筑遗存。梁思成称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为“四绝”,是“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所谓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要看唐代佛寺只能去日本的断言。

到五台山更是期盼能洗肺净心,涤荡灵魂。

五台山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自然、人文景色各有不同,既有北方大山的雄浑刚毅,又有南方山林的灵动俊秀。群山连绵,峰奇岩峻,山间云遮雾绕,气象万千。五台山空气清凉纯净,是躲避雾霾的宝地,更是夏日避暑的胜地。

而此次五台山之行印象最深的是到普寿寺探访五台山尼众佛学院。普寿寺始建于北宋,北倚北台顶,南近大白塔。1991年,住持如瑞法师带领数十位女僧,白手起家,重建寺庙,并开设佛学院。如今已有1200多位比丘尼在此教学和修持,成为亚洲最大的女子佛学院。

普寿寺不接待普通游客入内,全寺也没有一个其他寺院里常见的功德箱。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如瑞法师倡导“以戒律为师,开启智慧法门”的修行主张,得到了佛教界的广泛认可。同时,普寿寺也以清规整肃成为中国佛教道风的典范。

陪同我们参观的寂文法师已在此修行十多年,她仪态从容安详,语音轻柔平缓,脚步细碎轻盈。在寺院行走途中不时轻轻提醒我们:“请小心台阶。”“小心,地上有小虫子,不要踩到它们。”遇有僧尼路过,寂文法师必合掌颔首,微笑致意。她给我们介绍院里众尼每天的生活情况:“4点起床,4点30分开始上早课,6点20开始早餐,每日两餐,过午不食。数百位僧尼同时用餐,但整个餐厅鸦雀无声。晚10点准时熄灯。”

离开普寿寺不远,就来到大名鼎鼎的五爷庙。五爷庙里供奉的五爷其实就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或者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

在大排长龙的香客面前,你或许是一个冷静的看客。但在法相庄严的清凉山中,你的心灵会不会有那么一点触动,有那么一点升华?

想起《又见五台山》里的一段台词:“一天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年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生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念有多长?就是此时此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孟进)

责任编辑:张薇 000
推荐新闻: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