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黄裕光、郭知静 报道:从机场出行的旅客,不外乎从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登机:一是廊桥登机,即通过联通候机楼终端与飞机的活动走廊快速登机;二是远机位登机,即通过乘坐摆渡车前往离候机楼较远的机位登机。对于旅客而言,快速便捷的廊桥机位是第一选择,但随着航班量与日俱增,有限的廊桥机位常常无法满足机场现有的客流量需求。
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为例,目前停机位总数78个,其中廊桥机位28个,占比36%,2017年以来日均航班量在430架次左右,高峰时期可达到540架次,廊桥数量与航班量之间的巨大差异给机位分配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为践行五星机场风范,美兰机场将提升航班靠桥率作为重点指标进行管控,多措并举力保旅客顺利出行,据统计,8月以来美兰机场靠桥率同比上升约10%,机位动态调整等各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
打破传统保障模式,24小时动态分配机位
面临新形势和挑战,美兰机场打破传统的保障模式,通过全天候动态分配机位、利用机位碎片化时间、缩短机位排布时间间隔、增加廊桥与航空器的适配性以及利用本场机坪塔台优势协调空管部门尽早释放机位等措施,竭尽全力提升航班靠桥率。
引入新型数据系统,显著提升航班靠桥率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智能化机位分配,减轻工作人员压力,2017年,美兰机场引入并正式运行新的AODB系统(机场运行数据系统),通过加大人机交互力度,最大化提升航班靠桥率。
强化业务人员技能,做好配套服务支持
机位分配工作中,美兰机场AOC(机场指挥中心)资源分配员是关键要素,在系统培训和严格实操课程的锤炼后,他们不仅要熟知每个停机位对应的飞机类型和参数,还要对当天几百个航班的进出港时间、过站时长及各项数据都了然于心,同时还需通过AODB系统的协助,让每个停机位的进港与出港航班紧密且有序地衔接起来,既要保证廊桥停机位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又要保证绝对安全。
近年来,虽然航空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航班量持续增加,导致机场资源分配难度日益加大,但美兰机场用实践证明,以机位资源优化分配为支点,撬动航班保障整体效率提升,推动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是一项科学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