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常说, “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每当提起山西时,大家不禁会想起被誉为 “华夏第一都” “最早的中国”的临汾。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曾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如今正在加快转型发展的临汾经济繁荣,文化深厚,环境宜人,呈现出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图景。
在临汾市尧都区乔李镇北距市区16公里的地方,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机场——临汾乔里机场——矗立在尧都大地上,将平阳古都打扮得婀娜多姿。作为临汾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临汾机场搭建起了临汾与外界沟通的“空中桥梁”,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为临汾的经济转型、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向世界展示着三晋大地辉煌的文化和美好的风光。
夯实安全根基
创造民航发展的 “临汾效率”
2016年1月25日是值得所有临汾人铭记的日子。当天,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在尧都大地的上空响起,开启了440万临汾人的 “蓝天梦”。临汾机场成为继太原、长治、大同、运城、吕梁、五台山之后,山西通航的又一家民用机场。其航站楼面积按2040年远期目标2.6万平方米进行建设,相当于省内同期建设机场的两倍。
尽管2016年临汾乃至山西经济遭受了严峻考验,但初入民航大门的临汾机场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开航首年,临汾机场先后开通7条航线,通达11座大中型城市,初步形成“连通南北、东西畅达”的航线网络布局,迅速与北上广一线城市架起空中通道,航线范围辐射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和西北等地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临汾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临汾机场在通航不满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70余吨的成绩,安全运输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创造了民航发展的 ‘临汾效率’。”临汾民航机场筹建处主任、临汾民航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嘉邦说。的确,临汾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支线机场中都处于先进水平。
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过去的临汾因煤而兴,但又因煤而困,安全问题往往是制约和困扰临汾前行的绊脚石,如今的临汾决不会 “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通航至今,临汾机场始终坚持 “三条底线”,紧紧围绕 “三基建设”不断夯实安全根基。
临汾民航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向荣自豪地告诉记者,临汾机场开航一年多以来,在安全运营保障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安全运营规范体系,这对新开航机场非常重要。仅2016年,临汾机场便获得了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授予的 “航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达标单位”、 “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 “平安民航”考核第2名等5项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临汾机场努力完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许向荣说,临汾机场充分吸取了兄弟机场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了公司级、部门级、员工级3级行为规范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一切按规章办事;坚持每周一的中层干部以上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在生产运营中暴露出的问题。
今年以来,临汾机场还积极贯彻落实 “四个到班组”活动,真正将安全教育、手册执行、风险防控、技能培训扎根到一线、融入到一线、落实到一线。同时,临汾机场还将作为试点机场参加民航华北地区第三轮的安保审计工作。苏嘉邦说: “安保审计不仅是对临汾机场下一步的安全运行进行一次全方位的 ‘安全体检’,还是对临汾机场抓好空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极大促进和鞭策。”
完善航线网络
展示民航服务的 “临汾形象”

虽然临汾的地理区位优势比较突出,但大运高速、大西高铁持续冲击短程航线,邻近的西安、太原、运城机场也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给年轻的临汾机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临汾机场通航之初,由于航线覆盖面不广,当地市民在出行时倾向于通过旅行目的地来倒推附近的出发机场。例如,前往丽江的旅客会通过丽江找到相邻的西安,然后从临汾坐车到西安,再从西安直飞丽江,没有考虑到可以从临汾直飞昆明再到丽江,整个旅程舟车劳顿,费时费力,极不便利。
为了培养旅客从临汾机场出行的习惯,并加强机场品牌建设,临汾机场联合航空公司推出了“选临汾,飞全国”中转联程服务,为中转旅客提供免费住宿、餐食和休息室等。此举不仅方便了旅客出行,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提高了航班客座率,减少了航线补贴。
通过一年多的安全运行,临汾机场在2017年的航线网络规划上采取了 “保重点、优航线、调时刻”的措施,对所有开通航线进行了合理调整,将2016年的7条航线13个通航城市优化为目前的6条航线8个通航城市,重点保留、加密北上广航线,取消需求不旺和运营效能较低的航线。许向荣介绍,通过优化航线,临汾机场目前各航线的平均客座率为72%,比去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同时,临汾机场还努力调整时刻,将航班集中在每周二、四、六执飞。提起这样做的目的,许向荣说: “我们正在积极与航空公司、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洽谈协商,计划利用每周一、三、五、日航班间隙,争取引进飞行训练,一方面使一线员工的专业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实现互惠双赢,更好地促进机场的多元化发展。”在这种 “主辅并举”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临汾机场今年6月就首次开展了通用航空作业保障业务。
作为形象和窗口单位,临汾机场狠抓服务流程改造,在航站楼内增加引导标志和提示牌,设立意见箱,对航站楼内温度、空气进行动态监控,设立旅客服务灯箱,为旅客提供乘机须知、民航公告等。同时,临汾机场对一线服务人员进行仪容仪表专项培训、服务礼仪培训,进一步明确文明用语和接听电话礼仪规范;对物业公司人员进行机舱保洁专业培训、不明物品处置流程培训等,与市交通部门协调,开通了临汾民航机场公交,在高速公路设立机场方向标志标牌等。这一系列服务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展示了民航服务的 “临汾形象”。
临汾机场还用心践行真情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将候机厅开到家门口”便是其中一项。许向荣说,临汾机场将在全市规划建设20个城市候机厅,覆盖全市17个县 (市、区),最终形成临汾机场航空服务在临汾地区“全面覆盖”和 “无缝对接”。目前,该机场已相继投入运营了襄汾、曲沃、蒲县等4座城市候机厅。此外,为方便旅客出行,临汾机场还成为继深圳机场后全国第二家、华北第一家开通滴滴网约车专用通道的机场。
助推经济转型
打造民航旅游的 “临汾特色”
机场,是一座城市发展和文明的象征。建设临汾机场的意义不仅在机场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临汾对外开放打开一扇 “窗口”,开辟一条 “天路”,促进临汾经济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临汾机场起步晚,但产生的影响很广泛: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还吸引了大批通航城市的市民来临汾旅游,感受临汾 “中国根·黄河魂”的根祖文化,并进一步密切了临汾市与发达地区的经贸往来,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大中型企业来临汾投资建厂。
当然,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临汾机场除了积极架起临汾与外界沟通的 “空中桥梁”之外,还专门为来临汾投资的客商提供热心、贴心、尽心、精心的服务,包括实行快捷订票服务、提前办理值机手续、享受贵宾预约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等,既提高了客商的办事效率,又展示了临汾良好的窗口形象。
许向荣表示,临汾机场的投入运营使得临汾市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形成了高速公路、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从开航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临汾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累计达到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800余吨。 “航空货运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们目前的货运主要是一些快件和不适宜长途运输的农副土特产品,如樱桃、羊肉、特殊蔬菜等”。
民航兴则旅游兴。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临汾近年来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促进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移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与旅游息息相关的民航,势必发挥高效安全、筑巢引凤的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 “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民航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临汾机场积极探索 “民航+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先后与大槐树、壶口瀑布、广胜寺、晋国博物馆等景区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推动 “全域旅游”,推出了登机牌变 “打折牌” “一票通”等产品,打造出民航旅游的 “临汾特色”。同时,临汾机场还与旅游局、文物局合作,在通达城市召开航线旅游推介会,全力打造旅游精品航线,助推 “全域旅游”发展。
下一步,临汾机场一方面将积极与太原、晋中、运城等较近的区域景点进行合作,推送介绍晋祠、平遥古城等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将积极争取以大同为中转,开通临汾至大同至东北的航线,既能辐射东三省区域,填补临汾航线辐射空白,又能助推晋北旅游发展,逐步实现“全域旅游”,为实现山西从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跨越作出更多的贡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